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文献资料、录像分析、专家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的首次世锦赛、全运会艺术体操比赛D2——器械难度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艺术体操2009版评分规则的重大变化导致对成套编排器械技术的重新认识,提出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就是器械技术与身体技术同作为难度而并驾齐驱,器械难度的价值级别将与身体难度共同成为艺术体操最重要的竞技特征;新奥运周期器械技术发展的机遇势必将带来训练理念、方法、手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对艺术体操艺术价值加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艺术体操的发展史上,2001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中首次提出了对器械运用加分的导向,接下来2003年版规则又对器械加分动作全面、系统、分门别类的制定出了加分的量化指标,这一新的评分理念,打破了以往只在形式上呼吁要加大器械运用的难度而无法体现加分量化的客观依据的评分局面.这反映了人们对艺术体操器械发展的再认识,这将拉开在使用器械难易程度评分方面的差距,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对器械操作的能力已成为21世纪评价竞技性艺术体操水平高低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对2009版与2010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新规则中身体难度、器械难度和艺术价值的变化特点,预测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新规则的精神实质、变化特点,超前合理地运用规则,指导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这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新规则(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技术运用特征进行深层研究与梳理,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训练提供理论支撑。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第1次全国比赛,即2013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各项器械,共计32套动作进行剖析。结论:新周期规则个人项目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重在强调器械技术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器械技术运用的多元化,突显了器械技术运用的艺术性,使难度与完成并重发展。灵活而巧妙的增加器械技术运用的数量、富有创意的均衡器械技术运用的类型、高标准零失误的完成器械技术动作是共同提升成套动作创新编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国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和 1 998年世界友好城市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优秀个人选手成套动作的分析 ,指出我国少年选手成套动作难度数量低 ,各类难度发展不均衡 ,转体技术落后 ,非技术性停顿和移动多 ,不能充分使用器械等现象 ,提出应借鉴世界优秀年轻选手成套编排的经验 ,在全国少年比赛中制定特定规则 ,提高我国少年选手成套编排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选定难度动作为突破口,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技术水平位目标。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编排、创新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综述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历届艺术体操项目的评分规则在难度动作方面的变化特点和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中难度动作的使用数量、类型、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差距,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论:1)2013—2016版规则中身体难度的变化,渗透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使得艺术体操项目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2)身体难度取消柔韧类难度,身体难度动作数量再次减少,身体难度中新增舞步系列。3)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计分方式与次数的变化;新增器械熟练性难度;鼓励更多使用各项器械的基本组动作。4)优先发展身体难度中旋转类难度;提升难度动作完成的艺术性;重视新增器械熟练性难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新奥运周期(2013 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精神为切入点,对2013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成年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四项器械,共计32个成套动作进行深入剖析。依据新规则导向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评分体系变化特点,重点研究了身体难度的现状与发展走向。结果表明:身体难度是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主旋律,优化选择身体难度的价值,提高成套动作的技术含量;创意选编身体难度的类型,丰富成套动作的艺术内涵。因此,个人项目身体难度的发展应向"高难"、"优美"、"多样"、"高质"全新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重点对1997、2001和2003年版规则的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新规则变化特点,预测艺术体操技术发展走向.结果表明:1)高级别难度及UNIT难度的出现,使艺术体操向着竞技化程度更高和艺术性更强的方向发展;2)艺术性加分分值及其加分因素的变化,使器械技术的应用多样化、器械与身体动作的结合难度提高,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将进入一个全面而快速的发展阶段;3)表格填写的规范性要求,使艺术体操发展走向国际化和标准化,也使评判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研究,分析新规则变化的主体特征,预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技术的发展前沿。结果表明:评分体系的重组更加凸显器械技术的多元化与规格化。规则的主体特征引导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向着全新方向发展,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提升成套动作的内在价值;舞步系列与器械技术融合增添成套动作的艺术气息;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与器械技术提升成套动作的编排档次;驾驭器械技术的娴熟能力确保成套动作的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并结合观看艺术体操世界 锦标赛个人全能比赛录像,对我国4省60名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伤病基本情况、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发展与运动员伤痛相关关系以及运动员的三个部位关节的损伤 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教练员缺乏科学训练方法,为应对国际体联艺术体操 评分规则增加难度价值而急于求成,加大训练负荷,造成运动员的运动伤痛时有发 生。针对以上提出三项建议,包括增强教练员素质;实行科学化运动训练;重视基 础训练,加强医务监督,建立训练一科研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国际艺术体操规则在个人项目动作编排上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几个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规则在个人项目的编排与完成的比例、难度动作要求、加分因素比例及各项器械所要求的身体动作数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艺术体操今后的发展趋势,个人项目编排提高艺术价值;突出各项器械的特点;发展联合难度,发展脱离视线的抛接动作,减少过渡动作,发展除手与臂之外身体其他部位运作器械,以及发展一个身体动作和多个器械动作的结合等建议,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对2007、2009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新规则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变化特点,预测艺术体操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技术价值的主要变化特点是:难度内容增加了器械技术难度;身体难度的数量减少,单个身体难度的分值提高;集体项目更加强调运动员的协作配合创新;进一步完善难度完成的评分标准.艺术价值的主要变化特点是:更加注重音乐与动作的一致性;注重动作、肢体配合的和谐统一;更加强调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目前的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来看,个人项目在完成难度数量上,都超过了规则规定的满分(5分)要求,这种封项的现象,很难客观的反映出运动员在完成难度数量方面能力的大小。四种难度动作级别中,B难度仍是单个难度的基础,联合难度则以D难度连接为 趋势,身体运作类型复杂化,与器械使用的多样化,便成为当今个人项目难度价值方面追求创新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现场统计和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完成分不高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技术规格尚未达到规则的要求,器械运用能力和熟练性较差,身体和器械技术的不全面是影响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完成分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应加强身体能力和各项器械的基本技术训练,提高身体和器械难度技术动作的规格,以及器械在身体难度中运用自如的能力,以减少成套动作身体和器械技术的完成扣分,使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尽快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规则”既是评分的依据,又是该项目发展的标志.最新规则的最大突破是三个方面的结合并用量化数据进行评定,即身体动作的难易与分值结合;身体动作结合操作器械方式与分值结合;身体动作与器械结合的数量与分值结合.其次,在完成难度的数量上,技术价值分取消了以往难度封顶的现象,运动员完全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选择和组合难度.对艺术价值的评判则改变了以往裁判员评分时的模糊、被动、无量化依据的评判局面.完成一个身体难度同时结合多个器械动作的数量以及操作器械的方式,便成为21世纪艺术体操在编排方面追求创新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根据FIG发布的新奥运周期(2017-2020)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第一次全国比赛,即2017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成年个人全能前8名选手,四项器械成套艺术性编排特征进行剖析,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艺术性编排的全新导向.结果表明:新奥运周期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难度体系更加强调运动员以高规格的美感和娴熟技术来完成动作;完成体系更加注重运动员将具有较高艺术和娴熟技术的动作纳入成套编排中.现阶段我国个人项目成套艺术性编排的匮乏,影响成套动作编排的主题思想、动力性变化、艺术美韵和空间效果,是阻碍我国个人项目发展的瓶颈,将赋有逻辑的连接、鲜明的对比、完美的表现、新异的变化,来突出"主题"、强化"动力"、突显"风格"、营造"多样"的成套动作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艺术性编排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7.
艺术体操器械技术运用的前瞻态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献资料、录像解析、专家访谈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对历届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器械技术的运用趋势作了较深入的探寻。结果表明,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就是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比重成倍增加;“难、新、险”将成为艺术体操最重要的竞技特征;而技术发展的趋势势必将带来训练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圈操器械技术运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文献资料、图像解析、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对近3届奥运周期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圈操器械技术的运用趋势与规律作了较深入的探寻.结果表明,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数量与类型大幅增加;在与不同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结合中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以新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为先导,对第十二届全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四项器械,共计32套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新周期评分规则的结构变化,突出了技术的多元化、艺术化,对成套动作的编排提出了技术性、实效性要求;我国运动员个人成套动作编排主要存在"无个性、无韵味、低价值、无价值"的选编特征,降低了成套动作的整体价值。以个性化的身体难度、艺术化的舞步组合、惊险性的动力性动作、创意性的器械熟练性共同构建成套动作的创新编排,并以高规格的完成质量展现是共同提升个人成套动作编排效果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20.
2009-2012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更加重视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之间相互密切配合,器械技术与身体关系构成的复杂耦合程度,成为当今竞技性艺术体操衡量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录像对中国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分析比较,为中国艺术体操步入世界前茅找出新规则下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