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莲 《文教资料》2006,(4):177-178
富有创意的标题与修辞方式密切相关。拈连、移就、比拟都是变式修辞。拈连与移就,移就与比拟各有相同和相异。  相似文献   

2.
描绘类修辞是对表达对象作形象性描绘,从修辞结构形式和修辞意义上看都具有描述和被描述两部分,被描述部分是描述部分的描述对象。这类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摹绘、移就、通感、警策等,它们都能很好的提高广告语言表达的有效性,本文重点分析比喻、拟人、夸张、摹绘在广告用语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描绘类修辞是对表达对象作形象性描绘,从修辞结构形式和修辞意义上看都具有描述和被描述两部分,被描述部分是描述部分的描述对象。这类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夸张、摹绘、移就、通感、警策等,它们都能很好的提高广告语言表达的有效性,本文重点分析比喻、拟人、夸张、摹绘在广告用语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移觉”和“移情”分别属于修辞和美学两个范畴,它们都与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移觉”和“移情”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修辞与美学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 “移觉”是在“通感”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修辞格。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发表了《通感》(1962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一文,他从文学创作和修辞方面研究了文学作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有两对修辞格(移觉与移就、拈连与异叙),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词语的移用法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因此,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较难以区别它们。此外,英语中还有一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矛盾修饰法与隽语),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相矛盾,但往往会起到出人意外的修辞效果。针对这一点,本文就通过对比结合实例来辨析一下这三组修辞格。  相似文献   

6.
李昂 《考试周刊》2013,(88):22-23
在汉语与英语当中,移就修辞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形式.顾名思义,移就手法就是一种由新的被修饰语、转移修饰语二者所构成的一种全新的词汇搭配模式.在莫言的作品当中,移就修辞出现频率相当高,本文对莫言小说移就修辞的使用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莫言作品.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使用移就和移觉修辞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移就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移觉则让人感觉互通,相互转移,从而创造一个多维的感觉空间。移就包括移觉,移觉是移就的特别分支。  相似文献   

8.
李艳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3-18
移就修辞的词汇化形式表现为完全词汇化、移就造词和准词汇化三种形式.不同的词汇化形式表明移就修辞结构可以造成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义域扩大、词义主观化、词性转移等,移就造词也促使其词义进一步泛化.  相似文献   

9.
移就与偏正式暗喻的语法结构都为偏正式短语。移就的基本构式为:移词+的+本体;偏正式暗喻的基本构式为:本体+的+喻体。二者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移词"和偏正式暗喻"本体"上,二者的句法功能均是充当定语。区别特征包括词性、语义指向、与中心语的搭配关系、语法关系等。兼类词的产生使得二者更加难以区分。移就与偏正式暗喻的修辞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特定的修辞效果、特定的结构格式、特定的心理形成机制、适应主旨情景。  相似文献   

10.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用各类修辞手段表现笔下人物形象,其中移就辞格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移就格帮助莫言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效果,并使其小说中交错的时空和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辞格的内在整合机制。移就修辞将2个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个新的合成空间,展现常规搭配所不能体现的结构意义。移就修辞的内在整合类型表现为隐喻性整合、转喻性整合和复杂性整合。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辞格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移就的认知分析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翻译理论对移就的翻译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移就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问题。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的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并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从认知角度探讨移就翻译的尝试,提出移就心理空间的映射的移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崔传明  李晓梅 《海外英语》2014,(22):224-225
英语中的移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修辞手段,其表现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首先对移就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进行了说明,然后根据定义和理论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范例的引证和分析,分别从通感、移情和转类三个方面浅议了英语移就修辞手段的表现形式,并列举了大量详实材料,展现了这种修辞手段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灵活性、新颖性和奇特性等方面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移就和移觉是英语中两种极为相似且同属于词义上的修辞格 ,在结构上基本相同 ,都是把本属于甲的修饰语移用来修饰和限定乙 ,在使用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掌握了它们的用法 ,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才能更好地理解移就和移觉修辞格。从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移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修辞手段,其表现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首先对移就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进行了说明,然后根据定义和理论对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范例的引证和分析,分别从通感、移情和转类三个方面浅议了英语移就修辞手段的表现形式,并列举了大量详实材料,展现了这种修辞手段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灵活性、新颖性和奇特性等方面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移用和移觉     
移用和移觉这两种修辞格都打破了正常的语言习惯,通过联想把本来不能联在一起的语言联在一起使用,造成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所以容易把它们混为一谈,误将移用当成移觉。移用是有意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运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这广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  相似文献   

18.
对于移就这一修辞方法的概念.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格”。王德春的《修辞学词典》的解释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用来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简单地说,移就(又叫“移用”)就是把本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体会这一修辞方法——移就。  相似文献   

19.
移就和移觉是英语中两种极为相似且同属于词义上的修辞格,在结构上基本相同,都是把本属于甲的修饰语移用来修饰和限定乙,在使用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掌握了它们的用法,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移就和移觉修辞格。从而有助干提高我们的英语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移就作为一种重要和传神的修辞方法,在翻译中常常需要译者的灵活变通。通过介绍移就和概念整合理论,旨在使用概念整合作为阐释工具,分析移就的概念框架,从而为移就的翻译提供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