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其厚 《出版史料》2010,(3):120-125
陆费逵(1886~1941),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浙江桐乡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百年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在我国出版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他与中华书局的功业,对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出版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陆费逵(1886—1941年)复姓陆费,名逵,字伯鸿,号少沧,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1941年病故于香港,享年55岁。陆费逵出身书香,清乾隆时《四库全书》总校官陆费墀的后裔,其母是李鸿章的侄女。他自小由母教读,受当时新书刊的影响,弃读经书,改为自学史地、算术等新书。陆费逵在《我的青年时代》中说:“……知道个人非有学问、有修养不能成事;社会非有教育、有风纪不能有为。后来便努力自修,努力工作。”这两个“努力”的吐露,恐怕是他终身致力教育、追求出版的原因和事业有成的基石。1906年,他入…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底,我国绝大多数中央级出版社实行转企改制,出版业整体在形式上完成了市场转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2年是中华书局百年诞辰,回顾民国出版历史,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形恍如昨日。1912年,中华书局创社之日起就和民国第一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展开竞争并且屡创佳绩,其书刊营销思想值得当前改制后的绝大多数出版社借鉴。而中华书局前30年一直由其创始人陆费逵执掌,可以说陆费逵的营销思想是中华书局早期营销思想的集中体现。然而因种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陆费逵的文章非常稀少,近年来的一些介绍性文章则多半与其教育思想和出版思想有  相似文献   

4.
许静波 《出版科学》2018,26(3):122-128
在近代出版史上,陆费逵被认为是儒商的典型代表,其所创建的中华书局为近代思想启蒙和传承文化经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往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儒商合一"的一面.然而,在民族资产阶级身处弱势的近代中国,商业决策与生产管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脉脉温情."儒"的情怀与"商"的现实必然会产生碰撞,作为中华书局的领导人,在风云诡谲的近代国势与商场中保存中华书局的命脉乃是陆费逵的第一选择.本文主要从企业掌舵人的角度,聚焦于陆费逵多项商业决策与管理方式,以其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纠结与选择,展现一个性格更加丰富多样的陆费逵.同时,"陆费逵之惑"不仅仅是他一人的纠结,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理想与现实之困.  相似文献   

5.
陈莉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39-140
陆费逵创立的中华书局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华书局之所以能屹立百年正在于陆费逵对于出版业文化的担当认识、实践及后继者对这种文化担当的继承.对其出版业文化担当的主旨、主体等问题的追寻无疑会给当今出版业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创始人、杰出的出版家陆费逵先生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突变的年代,新旧思潮激烈碰撞。陆费逵在青少年时接受母亲的开明教育,并养成刻苦自修的良好习惯,其坚韧不拔、踏实肯千、勤奋好学的性格特征,向往进步、志向远大的思想倾向已初步形成,其善于经营的商业才干也初露端倪。本文介绍陆费逵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并剖析这种经历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费逵的同业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费逵(1886~1941年),字伯鸿,创办并主政中华书局30年,事无巨细必躬亲之,对中华书局的影响颇大.在与比中华书局早成立10多年的商务印书馆的竞争中,陆费逵不惧困难,锐意进取,显示出无比卓越的智慧.所以研究陆费逵在出版发行方面的同业竞争策略,带有较大的典型性,更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费逵人品和创办中华书局动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毁坏声誉的陆费逵 陆费逵(字伯鸿)是中华书局的开创者。对于他和中华书局的成立,近年的出版史有一则“定评”。这个“定评”的原始版本来自郑逸梅老人的’书报话旧》。他说:“1911年,  相似文献   

9.
《现代出版》2011,(5):F0002-F0002
陆费逵(1886年9月17日~1941年7月9日),字伯鸿,祖籍浙江桐乡。1908年秋,进入商务印书馆。1912年1月1日,陆费逵与商务同人沈知方、戴克敦等创立中华书局,提出“用教科书革命”和“完全华商自办”两个口号,与商务印书馆展开长期竞争。中华书局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以编辑出版各类教科书为主,推行新式教育,出版了《新学制教科书》《新编国民教育教科书》《中华新学制中学教科书》等,既满足了当时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为中华书局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夏慧夷 《今传媒》2010,(11):29-31
陆费逵在经营中华书局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在危机面前及时采取有效的公关策略,使中华书局得以成为近代出版业的重镇。在应对"民六危机"的过程中,陆费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并利用人格力量重塑公众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陆费逵的危机公关策略是中国公关业的历史财富,值得进行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迪 《编辑之友》1998,(6):60-61
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不分伯仲,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少年来,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夏瑞芳、张元济等已较为熟知.而对中华书局的主要创始人陆费逵却知之甚少。其实,陆费逵一生服务于我国书业38年,任中华书局总经理30年.并长期担任上海书业同业公会主席一职。他的一生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都起到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出版诞生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源地,上海出版人一直以启蒙和救亡为使命担当,涌现了邹韬奋、张元济、陆费逵、史量才、胡愈之、叶圣陶、赵家璧等出版大家.他们或在白色恐怖下传播进步思想,或革新教育、参与公共事务,为中国社会和思想的现代转型创造可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出版人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书写了中国出版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翻开厚重的中国出版史,虽然近代、现代部分时间不足200年,但却是在中国出版历史上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且成果最丰满的时期。其中杰出的人物有梁启超、朱执信、陈独秀、张元济、陆费逵、胡愈之、邹韬奋等,  相似文献   

14.
100年前,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坚信清政府必将被推翻,也深信以教育启蒙民众、培育共和国国民是中国必行的出路,由此为理想创建的中华书局第一次在自己出版的教科书中写下了"自由""共和"的字句中华书局的办公楼隐藏在一片半旧的建筑群中。楼内的一面墙上用雅致的红字镌刻着一段话:"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创建伊始,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就将发展教育、开启民智、推进学术文化交流作为自己的办社目标.1912年初,他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提出四条创办宗旨,第四条即为“融和国粹欧化”.1915年初,他在《<大中华>宣言书》中又强调了书局办刊“目的有三:一日养成世界智识,二日增进国民人格,三日研究事理真相”,而“欲达第一项目的,故多论述各国大势,绍介最新之学术”.敦煌学被誉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这门新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出版工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大字典》是中华书局创办初年编纂出版的一部规模最大的字典,参加编订者有陆费逵、范源濂、戴克敦、徐元诰等四十馀人。从1911年开始编纂,至1915年成书出版。编纂工作比较谨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同形而异训、异音的字,不混在一起;每个字下有不同的解释,分开条列,不相混淆;除了切音、直音外,还列出韵部;日月星辰、鸟兽鱼虫、衣冠钟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书局是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成立于民国元年元旦,距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了。它的诞生,有那么一段小小故事: 中华的创始人陆费伯鸿,他是编纂《四库全书》桐乡陆费墀的后人,名逵,以父名芷沧,因字少沧,任职  相似文献   

19.
生活·读书·新知书店合并成立60周年之际,约请她的骨干作者和出版同人撰稿而结集成书的《我与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六十周年纪念集》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原因在于三联的出版文化是令人难忘的。说到三联的出版文化,不能不提到当年创办生活书店和《大众生活》周刊等多种刊物的邹韬奋先生。和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一样,邹韬奋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说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是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第二大民营出版社,于1912年元月1日,由陆费逵(伯鸿)、陈寅(协恭)等人在上海创办成立.虽说,中华书局最初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体变更而带来的出版商机,但中华书局能在以后的长期出版岁月中,无论是整体的出版实力,还是每年的出书规模,都稳坐出版界的第二把交椅,则不能不说是中华书局在经营上筹划有道、经营有方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