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高职专业教育强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高职专业教育中,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促进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强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路和做法,构建了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海远  韩晓玲 《职教论坛》2015,(5):63-65,69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已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遇到了就业难题和择业挑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亟待完善,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创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必能推动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8,(6):123-126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为例,探究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现状,从二者融合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及激励措施出发,分析了二者有机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及对策,旨在通过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赵亮 《江苏高教》2020,(6):83-8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外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经验,按照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融合渗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统一、多元延伸课程协同共进的思路,尝试重构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要实现所有课程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并完善创新创业专题课程,实践课程中要整合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延伸课程中要专设创业辅修课程。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中介和载体,作为引导学生获得创业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媒介,无疑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界内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与通识教育相脱离、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等系列状况,通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对比分析,发现我们自身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性提出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特色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从学生视角出发,体育类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学校活动覆盖面不足;师资配备单一;缺乏课程体系,与专业契合度差;实践机会少,政策扶持少等问题。体育类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引入多元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设立基金,积极与社会力量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教育向“理论+实践”教育转换,实现项目从比赛到落地的转化,切实让创新创业成为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就从创业教育与专业内容相融合、开展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双师"教师队伍之培训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型就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创业型就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创业型就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的意义以及借鉴西方的融合模式,提出创业型就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课程设置,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态度和意向,找到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将促进高职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作为研究目标,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适应社会需求、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二者互相依托,互为支撑,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职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一种生存教育,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符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特有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都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高职院校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着创业基础薄弱、课程体系尚未构建、创业教育条件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建设教学团队、搭建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践,从协同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多方面,提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适宜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产业升级迭代,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如何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首要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现状、存在问题,以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构建“一体两翼三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解决了专创融合教育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产教、专创双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需结合社会发展状态以及人才培养要求,在目标和方向上实现创新和完善。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的路径和平台也得到了针对性的丰富。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执行落实力度有待提高,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实践维度缺乏充分性,创新创业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就业维度引导。需要在进一步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转变观念,提高执行力度,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培训教育,提高教师团队能力素质,加强就业引导,维护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达到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认识不足,缺少专项能力提升课程,分阶递进式的创新创业素质课程仍是空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未能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安排有限等方面。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为依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构建了一种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其中,"平台"分别是指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3个子模块,融入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方法手段、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对策,实现了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高职院校"技、学、创"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态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职教师和学生的调研发现目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有需求的,但融合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在融合时存在创业教育没有纳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不够、创业氛围不浓、缺乏实践基地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升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综合性的更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就业创业为目标,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研究为例,对课程内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度剖析,构建了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学生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意识有机融入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职业能力为延伸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优势专业为试点,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