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逸芳 《科教文汇》2008,(15):59-59
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重金进行早期教育投资,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但他们所创造的“最优越”的条件是否是最适宜的呢?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家教市场和各类“早期教育方案”广告就可对其窥见一斑。然而在早期教育中孩子的饮食问题成了很多家长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早期教育中孩子饮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都希望从出生开始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但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却是困挠家长的一大难题。于是,他们大都将这些困扰寄希望于老师,认为送进一所好的幼儿园就等于踏进了梦想的起点,就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很多家长对老师说:“老师,我什么都不会,也不会教,孩子就全权拜托给你们了。”其实不然,早期教育光靠幼儿园的单方教育是不够的。?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交往能使幼儿成长为健康、快乐、善良、积极向上的现代儿童,因此,亲子教育活动是一种辅助日常教育活动的有效活动形式,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完美幼儿人格奠定了基础。我园近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游戏,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期间我们进行了不少尝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他们身上。但是,很多家长太爱孩子,又太不会爱孩子,导致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误区。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孩子长大后,会渴望独立的空间,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是永远不懂事的,永远不知该如何为人处世的,他们得时时操心孩子的一切。于是,哪怕是17、18岁了,他们仍像对待2、3岁的孩子。尽管觉察到这样,只能令孩子每况愈下,却无法放下自己密不透风的"爱"。下面的案例或许会给某些一心"爱"孩子,却又束手无策的家长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记得陶行知曾提出他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老师,对待班里的那些"难看"的"特殊"学生,更应该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他们付出特别的爱,使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相似文献   

6.
一个家庭,走出三个博士。并非他们特别聪明,而是他们受益于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希望。而如何教育孩子、爱孩子,怎样科学地引导孩子,按其发育成长规律做事,是家长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董进宇博士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通过二十几年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法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套成功子女教育理论和方法,创立了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他们觉得长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对生活充满爱与希望,并能感受到关心他人的快乐呢?本次探索就是以幼儿园为支点,从环境、一日生活、游戏、传统节日等方面入手,开展"润物细无声"的侵入式感恩教育活动,从知恩到感恩,向每个孩子的心田播种一颗感恩的种子,用心灵的泉水滋润、灌溉、呵护他成长。  相似文献   

8.
爱,蕴含的意义很广。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让幼儿感受到并学会如何去爱,要想懂得这一点,就要先让幼儿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去感受爱的存在。"爱心"和"同情心"是生活中我们对别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关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中的随机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更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答案无解     
徐斌 《知识窗》2001,(12):34
余雯做完家教,走在回校的路上,一身疲惫.如今家教真不好做,家长在旁边盯着,生怕你教坏他们的孩子;孩子也学会了“打算盘“,一个小时给你十块钱,不帮他做题不划算,于是把那些难题,一古脑儿摆在你面前.你做出来了,他可以到同学面前去卖弄,到老师那里去邀功请赏.……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这不仅是说物质上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性格成长空间。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家是他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他的一生中又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学龄前阶段,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感兴趣,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却又不能分辨是非,所以他们会不懂取舍地去模仿家长的一切行为,这都会在孩子的性格习成中留下印记。  相似文献   

1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爱,要注意幼儿的"两面性",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张书明 《科教文汇》2010,(27):9-9,11
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很重要,可他们身上越来越多的缺点令人忧心如焚。家长要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教师要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社会要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王晓聪  蒋国勇 《学会》2016,(11):57-58
正2016年7月,诸暨市心理卫生协会利用2天时间为50多名家长举办了一期心理科普知识讲座。讲座围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及有效沟通重不重要"主题,重点讲解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父母除了给孩子爱与关心外还应更加注重与子女间的民主、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4.
巧思的力量     
达尔文养过许多兔子,还招引来一大帮看热闹的孩子,他知道兔子喜吃青草,而自己偏偏没有时间去张罗那么多的青草,便对孩子们说:“你们爱兔子吗?”“爱!”“那就给小兔割草去,谁割得多,谁就可以给小兔起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名字!”孩子们听了,立刻闻风而动,他们踊跃之极,一眨眼功夫  相似文献   

15.
公众眼中的中小学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中小学生家长普遍把子女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把越来越多的资金和精力投给孩子,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而“教书育人”的中小学教师,则是帮助众多家长梦想成真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中小学  相似文献   

16.
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老师家长的希望,为了孩子的成长,对他们进行财商培养,更利于他们的成长,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经济竞争的社会中有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的力量     
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基因和遗传决定人的某些疾病甚至性格特征时,比如同性恋基因,也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证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她的童年甚至胎儿时期就受到的环境,陶和制约。环境造人在我们阐述新的事实之前来看看关于教育和心理学家对孩子成长的一段阐述: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吹毛求疵指责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争论反抗;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怖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忧郁害怕;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子女疼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外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  相似文献   

19.
成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成人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儿童就不能正常的成长和发展。在生活中,成人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儿童必须以他们的样板进行塑造,成人用这种方式对待儿童,尽管他们能够说服自己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是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通过引导家长和孩子阅读,开展沙龙活动,不断提升家长育儿理念,改善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般宠爱,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现在的独生子女,无意中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孩子和老师接触最多,所以,要让孩子深深体会到“爱”,并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更多的“爱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