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夕诗     
阴历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晚上即为“除夕”。古人写有不少“除夕诗”,今择录数首,以飨读者。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相似文献   

2.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谈年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霄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怀欣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  相似文献   

3.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小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心欢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说,历史上曹子建七步成诗,我…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在英国武力威逼下,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那些割地、赔款等耻辱性条文,引起了林则徐对祖国安危的极大忧虑,就在这年的除夕,他满怀忧愤地写下了4首《壬寅除夕书怀》诗,其中的第三首是这样写的:“流光代谢岁应徂,天亦无心判莞橘。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缘幡胜如争春,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这首低吟当哭、荡气回肠的除夕诗,反映了林则徐在流放中对祖国前途的无限忧虑之情。正如他在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所表达的那样:正是中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雪国耻的时候,谁还能高枕无忧地饮酒作乐和欢度佳节呢? (《联合报》1997年7月11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从古代节日诗歌中可见一斑。除夕同样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为何叫作除夕?除者,光阴过去也。《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除夕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守岁,早已成为千家万户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名流雅士常以除夕守岁为题材即兴赋诗,抒发情感。但由于时代不同,境遇各异,诗人抒写心志也千差万别。总的来看,除夕诗主要表达以下几种意蕴。  相似文献   

6.
古代除夕诗     
除夕守岁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古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章。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守岁》为题写有一诗:暮景斜芳殿,年  相似文献   

7.
除夕,民间叫“年三十”,意指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晚上。旧岁将在这天过去,新的一年将从明天开始,因此,“除夕”在《辞海》中解释为“岁岁除”。传说远古时有个凶恶的妖怪叫“夕”,经常危害百姓,百姓无法只好求助于“灶王爷”。但是,“灶王爷”也拿“夕”没办法,便到天宫请神仙,天宫派了一个叫“年”的少年神仙,在腊月三十这天晚上下凡去除掉“夕”。从此,人们便把这天晚上叫作“除夕”,并点燃竹子使其发出爆裂声,(现在人们改为燃放鞭炮),以示纪念。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的由来$福建省浦城一中@王益祯…  相似文献   

8.
“除夕”特殊的时空特点和节日氛围,极易唤起诗人的时间之思和生命之辨,也更易激发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人生憾恨。唐代除夕诗中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摄人心魄的时光之感;“嗜退思年老,谙空笑岁除”的迫促焦虑的生死之思;“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的不甘衰竭的功名之叹。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执着追求功名来实现生命的超越与不朽,体现了唐代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除夕拾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关东糖、除夕饺子、元宵汤……"每每吟诵起这首歌谣,我便会回想起第一次包饺子的趣事。我家一直有着除夕吃饺子的习惯。记得那年除夕,自认为已经长大的我执意要加入包饺子的行列,妈妈却坚决不同意,让我别跟着捣乱。爸爸帮我求情:"她好不容易主动干点活,你就让她试试,也算培养自立能力嘛!"他说着还向我挤了挤眼,妈妈  相似文献   

10.
邓林 《文学教育(上)》2008,(17):138-140
除夕是一年中最末的一天,又称除日、除夜、岁除,俗称“年三十”。因为它是一年之终结,所以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极为重要,极为隆重。而宋代又是一个非常重视岁时节令的时代,宋代的除夕民俗活动可以说隆重、丰富而热烈。  相似文献   

11.
<正>唐代开元年间有位叫史青的小官,他给皇帝上书说,曹子建七步成诗,我五步便可。皇帝不信,除夕之夜召他进宫,叫他当面以"除夕"为题作诗一首。史青不到五步便吟出一首短诗,曰:"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星回。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他刚一住口,便受到皇帝夸奖。这首短诗生动描绘了寒尽春回、星移斗转的情景,人们一面和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怀欣喜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  相似文献   

12.
农历腊(十二)月,最后的一晚;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叫做除夕。含有除旧布新的意思。岁将更始最后的一夜,叫做“大节夜’,又叫“大年夜”。宋人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则通称为小年夜,大年夜。 这天,厅堂花瓶,宜插耐寒的腊梅,天竹、柏叶、肇庆天腊,人生百岁。且将冬青、柏枝点  相似文献   

13.
农历猪年将尽,除夕即将到来,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大扫除,贴上春联、窗花、吊钱,除夕晚上全家围桌而坐,共吃“团年饭”。我国虽幅员广大,但大江南北、长  相似文献   

14.
除夕     
<正>除夕,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回望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除夕是团圆日,家人们从祖国的各个地方赶回家中,用不同的方式共度春节。我的家乡在河北,大家跟着我一起过一个河北年吧!除夕早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贴年红了。每年除夕,我都是在奶奶家度过。奶奶家是典型的农村自建房,大门又高又宽。  相似文献   

15.
新年试笔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提起笔来想写新年试笔,黄景仁的这首除夕诗,竟如故旧一般,很快地在脑海里浮现;无可奈何,我的“试笔”也只有从除夕开场了。除夕诚然如黄景仁所说,一面有那“悄立市桥”的,一面却也有“千家笑语”;而所谓新年  相似文献   

16.
除夕那天的早晨,全家人起床后,都纷纷给爷爷拜年,祝愿爷爷幸福长寿。爷爷格外高兴,笑呵呵地说:“今天咱们按台湾风俗过年,我给你们做萝卜糕吃。”  相似文献   

17.
除夕趣谈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千百年来,我国的名人志士曾留下了许多令人传诵的佳话,为节日增添色彩。 唐代诗人贾岛每年除夕。都要置案焚香,取一年之作置於案上,恭敬叩拜,并酿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以此总结一年创作,祈来年笔耕丰收。宋代诗人苏东坡非常勤奋,就是在除  相似文献   

18.
除夕守岁     
正除夕,民间俗称"三十晚上",是阴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名"除",就是去旧更新的意思。过去在济南,除夕这天家家"易门神桃符春帖,遍地撒芝麻秸,陈设供果迎祖先。是夕群寿,燃爆竹,家人设酒守岁"。除夕更换桃符的习俗起自春秋时代。到了战国,又有人以桃木刻人,置于门侧。由于刻桃人很费功夫,人们就索性在两块桃木  相似文献   

19.
除夕的欢乐     
正在我三岁那一年,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荷兰。虽然来到了美丽的荷兰,但是我每每不能忘记遥远的中国,尤其是除夕。至今我还觉得没有一天能像除夕那样让我倍感家人的爱、温暖和快乐,而这种感受是源于遥远中国的传统习俗。2009年的除夕,是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一个除夕。因为这一天是周末,我记得早上一醒来,就听到从厨房里传出来的各种声音:炒菜锅欻欻啦  相似文献   

20.
印度支那人除夕有互赠桃花或桔花的习惯。 伊朗人岁月末则有互赠陶瓷器的风俗。 蒙古人除夕常以结伴串毡房的方式,互贺新年新岁。 日本人除夕要撞响寺钟108声,然后躺下睡觉,凭梦境的吉凶,预测新一年祸福。 南斯拉夫人认为除夕餐桌上不准有家禽肉,不然来年的福气就会飞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