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语消亡的历史背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在清代有着独特的地位,被称为"国语"或"清语",满文被称为"国书".从16世纪末满语出现开始,它伴随着满族的兴起,在满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最终走向消亡,因此,有必要探究满语消亡的种种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从唐五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的书院制度,在我国教育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它依附于官学的地位、经济基础的脆弱性,科举以及政治的影响,使它最终未能在教育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直至最终消亡.书院的盛衰兴亡,给我们的经验教训都是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僵尸网络从最初传播.到快速增长.再到保持稳定,感染数目下降.直至最终沉寂消亡.需要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满语在清代有着独特的地位,被称为“国语”或“清语”,满文被称为“国书”。从16世纪末满语出现开始,它伴随着满族的兴起,在满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最终走向消亡,因此,有必要探究满语消亡的种种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俞启定 《教育研究》2021,42(6):62-69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人预言,传统报纸会在网络的猛烈冲击下走向消亡,“报纸消亡论“的声音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从媒介发展的趋势和报纸与互联网的比较中分析报纸自身具有的相对优势的两个方面来质疑“报纸消亡论“.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苏维埃政权时由此出现的"耐普曼"持反对态度,在认识上视它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政策和实践中则以限制和打击为主.这也决定了"耐普曼"最终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从天才的贝卡里亚开始,死刑的存废便成为学界与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社会与法律问题。贝卡里亚预见到死刑将会被废除,但他没能揭示出死刑消亡的内在原因。其后的学者大多从死刑本身来找死刑应存或应废的理由,而很少有从刑罚的发展体系来寻找死刑最终的命运。死刑像任何事物一样,有它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刑罚发展规律性的制约。当自由刑发展到可以替代死刑时死刑才能被取消。我国现阶段要根据死刑消亡的规律性作出是否废除死刑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双重制作为英国高教发展史中的一大特色,为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导致其最终走向消亡.分析双重制演变的文化动因对有类似文化传统的中国探索技术本科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阶级的存在势必意味着不平等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阶级产生的根源、阶级关系的发展以及阶级的最终消亡等方面对人类历史作了深刻剖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11.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兴起的新兴阶层"耐普曼",在当时的苏俄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这种争议的实质问题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伴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终止,"耐普曼"阶层最终消亡,"耐普曼"消亡以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逐步定型,苏联社会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逐步固化和僵化,苏联的社会阶级阶层关系也逐步固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何宇华、孙永军两位研究人员 ,最近利用遥感技术破解了楼兰古城消亡之谜。他们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判读解译 ,发现楼兰古城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他们认为 ,新疆楼兰古城最终消亡的原因是由于古城所在地古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崩塌(分别位于古城上游8.5公里和20公里处 ,前者规模较小 ,后者规模较大) ,堵住河水后形成堰塞湖 ,从而切断了楼兰古城的供水源。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楼兰消亡之谜  相似文献   

13.
人类思维发展到今天,已达到了十分缜密的阶段,当我们再回到神话世界时,自然会感到不可理喻。本文就是试图从神话心理学角度来解释神话思维的特点、神话思维进行的规律以及神话思维最终解体的过程,从而解释神话的神秘性以及神话消亡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宗教改革在英国的此起彼伏,繁荣了二三百年的英国中世纪宗教剧被当做天主教的产物受到抑制,于16世纪中后期逐渐走向消亡。宗教改革是宗教剧消亡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宗教剧的主要组织者——行会在16世纪初的解体、经济下滑、国家政治观念的形成以及文化与戏剧自身发展的新变化等也是宗教剧消亡的因素。拘泥于中世纪神学观念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宗教剧,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学,自汉代独尊儒术,转而成为两千年的官方意识形态,规范和塑造了传统主流的生活样态.从清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西方文明的东渐,传统的价值系统遭到质疑,西方现代学科分类的引入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兴起,最终导致经学的消亡.经学是传统生活方式全体的结晶,经学消亡的结果隐含着民族身份缺失的问题.世运变迁,当下民族身份问题突显出来,传统与现代关系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问 题,遂有返本开新、重塑国人生活方式的倡导以及设立经学学科的呼声.无疑,设置经学学科有助于经学研究,但经学研究应保持其纯学术的立场,如此才能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返本开新.这要求学者深入体会经典,形成既体现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能够接续传统的认识,并以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6,(7):46-47
①《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②《唐·吉诃德》 塞万提斯 由于我这本关于唐·吉诃德的真实故事,骑士小说将日趋衰落,并且最终将彻底消亡.再见.  相似文献   

17.
综观历史上对"宗教"所下的定义,不下数千种.但从本质上说,宗教到底是什么呢?她是不是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最终消逝于世呢?本文将宗教理解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就形式而言,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消亡;但就本质来说,宗教是"终极关怀",她将伴随整个人类社会.本文通过对马钰入道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2003年日本大学教授评议会治校惯例的消亡说起,通过20世纪初以来日本大学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指出这种模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警告说,每两个星期就至少有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亡。语言消亡这种现象是语言自身进化中的一个阶段还是退化中的一个阶段?在一些语言消亡的同时,一些新的语言也在出现。我们要尽可能地挽救语言消亡给人类文化带来的损失,但就语言本身来说,我们也不需要过分恐慌……  相似文献   

20.
蹴鞠运动与中国古代士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蹴鞠消亡的原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世袭贵族制度士族制度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蹴鞠的衰落是在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整体上说,士族制度的产生与消亡对蹴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蹴鞠发展的初期,士族制度使主要作为贵族运动项目的蹴鞠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却抑制了它的全面发展.到了蹴鞠发展中期,士族制度的没落,促使蹴鞠向民间流传,从而促进了蹴鞠的全面发展.但随着士族制度的消亡,蹴鞠又失去了它能够继续发展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