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的音乐工作者编辑出版了大量民间音乐出版物,奠定了民族新音乐创作及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基础,其中《民族音乐》、《歌曲月刊》、《民间音乐论文集》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出版物表现出较统一的编辑思想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伊河 《大观周刊》2012,(46):48-48
戏曲作为中国传娆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集艺术性、审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形态在清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时期.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形成;发展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本文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对清朝戏曲在民间的盛行的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林丹汗宫廷音乐始于"北元"时期,盛行于元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体系。研究林丹汗宫廷音乐,有助于从不同侧面了解林丹汗宫廷音乐与民间歌舞的关系,为传承与保护宫廷音乐,推动林丹汗宫廷音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代的民间音乐,即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变迁、政治以及民族间音乐交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则就清代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发展进行浅显的探讨与剖析,以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与韵味。  相似文献   

5.
校园歌曲近年遭受的"冷遇"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变动息息相关,校园歌曲遭受"冷遇"与校园歌曲本身的发展样态不够成熟等乐界本身发展定位具有关联性;转型期社会整合度降低,大众审美形式的逆反性转变导致校园音乐走势低迷;精神疆域的沙化也导致校园歌曲遭受"冷遇"。校园歌曲的发展需从音乐本体的文化价值入手,回归音乐和人性本身,继续拓展校园歌曲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涵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燕玲 《今传媒》2015,(4):16-17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传媒科技的进步,人与信息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但是,各种信息通过大众传媒袭来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伊斯兰传统文化而言,这种精神信仰正在民族社区内部慢慢弱化,为了挽救这种危机,在民族社区内部催生出了许多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回族经堂教育,希冀通过这种传播形式,使更多的人重新建立或增强自己的伊斯兰信仰.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青海省西宁市某现代民间回族经堂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传播学理论了解它们如何通过这种经堂教育传播宗教信仰文化及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周秦时期的乐器分类及民间音乐研究,从周秦时期礼乐文化入手,阐述周时期礼乐文化及乐器概况,继而阐述秦时期的音乐文化及乐器类别,最后探讨周秦时期民间音乐及其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樊勇 《兰台世界》2013,(27):21-22
研究清末武举废除对中国武术运动的影响,发现其推动武术在民间的开展、提高民间习武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艺、促进中国现代武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提高武术的社会地位,形成尚武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传统"安代"治疗仪式,是民间信仰仪式与治疗仪式的统一,融音乐治疗、运动治疗于一体,将心理治疗、躯体治疗、社会功能恢复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平衡与和谐。"安代"疗法为了解不同文化情境下精神病的表现形式、人们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地方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在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为人们应对疾病提供了怎样的意义支持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民间女歌手韩娥美妙动人的歌声在当时可谓是登峰造极。本文通过韩娥"余音绕梁"的歌唱艺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浅显的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是指存活于民间的、鲜活的、发展的音乐文化资源。为记录和保存民间音乐文化,展现当下活态音乐的生存模式,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成立项目对活态音乐资源进行主动收集和保存。[方法/过程] 以中国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资源建设项目为例,运用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民间音乐及与其存活相连的文化事项整合考察,并以录音、摄像等多种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结果/结论]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音乐文献建设工程,在特色资源建设、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陈肇宪 《兰台世界》2012,(22):66-67
舞狮作为我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运动,在中国有着长达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灿烂的舞狮文化。舞狮运动融绘画、刺绣与音乐,汇舞蹈、武术等艺术于一身,通过舞狮者的密切配合,惟妙惟肖地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欢腾活泼,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一、狮子的由来谈及中国狮子的由来,就必须要从我国的汉朝说起。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  相似文献   

13.
宋朝,我国民间音乐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时期,它们成为宋朝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具有极强的民俗音乐代表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为后世的民间音乐发展提供了广阔优质的思路,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4.
焦亦慧 《兰台世界》2014,(6):105-106
宋朝,我国民间音乐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繁荣时期,它们成为宋朝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具有极强的民俗音乐代表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为后世的民间音乐发展提供了广阔优质的思路,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5.
黄玮 《新闻爱好者》2010,(11):126-127
在新世纪,国际音乐教育以坚持多元文化发展和注重保留不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主要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的参照系,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作出了风格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仅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现代社会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深入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国际视野,提高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传播渠道,促进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由王志国所著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研究》一书从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出发,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民族音乐的不同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爱东 《文化遗产》2013,(2):112-120
民国时期,民间信仰开始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社会生存空间。在科学、理性主义及现代性、现代国家建构等宏大话语下,反迷信运动在地方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回应方式。本研究显示,在较偏僻落后、且远离政治中心的粤西地区,社会精英反迷信的政治诉求与民众信仰状态存在巨大反差。从民国初年舆论宣传批判为主的反迷信思潮,到国民政府时期废庙兴学的展开,反映了反迷信运动的深入也是现代国家扩大强化其对地方和基层社会的社会控制与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教育中的一种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牵系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涉及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教改实施,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记录着各族人民的音乐创造才能,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突出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夏代就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至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代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部门和官吏,汉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四夷"交流频繁,探险家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丰富了当时的乐坛.同时,汉代乐种鼓吹的产生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密切的关联.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流行在中原的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琅琊王歌辞》等,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宫廷音乐中盛行的"十部乐"大都是少数民族音乐,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各民族对音乐的贡献分不开.宋代时期的辽、金、西、夏、喀拉汗等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如出生在喀拉汗国的突厥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演奏家艾布·乃斯尔·法拉比创作了"拉克"、"乌夏克"、"乌扎勒"三套木卡姆,他还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把东方音乐介绍到欧洲.  相似文献   

19.
周星 《文化遗产》2013,(2):1-10,157
民间信仰是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共同关心的重要学术课题,本文在详细归纳了民间信仰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由于无神论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间信仰在当代中国一直面临着"合法性"问题的困扰。民间信仰获得合法性的路径,除了"民俗化"、"宗教化"之外,近年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出现了"文化遗产化"的新动向。通过对一些经典性研究个案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化"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光芬 《大观周刊》2012,(51):406-408
对贵州苗族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浩如烟海,但绝大多数专家们研究的主要力量和工作,大多数放到黔东南苗族聚居的地区,对黔北地区苗族民间音乐整体现状的基本轮廓和特征缺乏关注,几乎没有研究。因此考察黔北地区的苗族音乐,一方面是对黔北地区苗族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有一个清晰的收集与整理,另一方面对研究民族文化的个性及其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