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感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的全新的重要内容,是聋生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在他们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之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尝试研究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于操作中生成,于情境中体验,于合作中强化,于应用中升华,进而优化聋校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必须有重大的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数学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着眼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相似文献   

3.
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我市武昌区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之一,已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学生使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如,数学知识、数学观念、数学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很少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多地是面向应试的数学素质教育。虽然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具备了一些数学素质,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更多时候给人造成了“数学与现实世界隔离的自我满足的知识体系”和“为数学而数学”的境地。在数学的三性中特别重视严谨性,体现抽象性,缺乏应用性,从而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幼儿数感是由幼儿自身的数学经验而发展出来的一套认知结构,是幼儿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幼儿数感培养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感反映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反映了幼儿问题解决的能力,而且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幼儿数感的培养依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的努力。因此,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家长要丰富幼儿的数学生活,提升家庭的数学文化氛围;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讲,教师要融入生活,启蒙幼儿数感;参与游戏,发展幼儿数感;表达交流,优化幼儿数感;解决问题,升华幼儿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条措施:其一,在数的认识中,诱发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因此,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并将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具来表示这个数,可以用手指表示,也可以用数字卡片表示,使物与数一一对应.教师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合作互动的。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相对。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在精神上相互支持、帮助、同甘共苦,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快乐,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数学教学确立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建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和应用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9.
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以来,数学教育研究者及实践者们将数学悟性视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数学悟性作为一种洞察数学问题实质的能力,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双边活动的主体因素,对小学生数学悟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建立整体的教育观,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思考情境,注重思维转换训练,引导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良好的"悟场"中促进学生数学悟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教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新提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长期的数学教学尝试,以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来的2005~2009年的中考试卷为研究对象,从其中倍受关注的新题型进行分析,探寻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云南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总体看来,新题型大多旨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全面地关心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在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它也为师范生进行教学能力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一、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经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有这样的表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可以认为《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大众数学”。当然,升学必然意味着“淘汰”。但只以淘汰为目的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教育,因为教育有比“升学”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课程教改的深化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因此,有效性就是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数学教学中的成败,我不断的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性过程。一、《课标》的要求: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在理念第3点中如是说: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于实学生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又如第4点中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思想初一数学教材在学生学习、了解了有理数之后,安排了“数轴”这一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目的有三:(1)借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引导学生正确建立数与图形之间的数学模型,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建立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模型,即通过大脑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去认识数的变化规律和数与量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的动态发展变化模型,为今后学习坐标、函数等知识打基础。据此思考,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看来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识和了解数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体验和感受数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图形思维,深切体会数轴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可以从抽象思考、形象思考、统计思考、推理思考等方面去理解数学思考的内涵.数学思考的培养,需要教师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注重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形式,创设数学交流环境,以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谢孔明 《阅读》2024,(31):37-3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学习要能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表达能力是学生内在思维品质的外在显现。让学生在亲历学习中感受语言,在巧妙设问中发展语言,在数学生活中运用语言,从而在表达视野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提出数学课程应反映数学文化,但数学文化真正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以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案例,剖析或改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以彰显数学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数学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教育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广大的教师们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围绕以人为本的方针思想,尽其所能地尝试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独立和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素质及综合能力。我认为数学课堂就是实施这一举措的最好阵地,这是因为:数学这门学科除了知识要素外,还拥有更丰富的内函:它是一种方法、一种建制、一种积累的知识系统、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数学在使人求知、求真的同时,还能使人受到深刻的精神教育。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如:简洁美…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作为数学学习的四个总体目标之一,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小学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内涵,具体分析小学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目标,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与态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