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皮划艇运动员小周期训练期间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指标的测定和分析,了解该指标在训练周期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对22名运动员的测试分析表明:皮划艇运动员的CK的基础值、运动值和恢复值均高于常人,基础值高于正常范围与运动员长期训练得不到完全恢复有关。周期训练中运动负荷达最大时,CK值达峰值,说明CK与运动负荷密切相关,即:在一定范围内训练总量和强度增大,CK值呈随动性变化。可见,CK指标能监测运动训练,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法对山东6名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期和比赛前后血清肌酸酶CK、血乳酸BLA的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CK、BLA基础值与我国普通男子无显著性差异;专项训练后CK活性、BLA的浓度显著增加,CK、BLA值随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降低,教学实战后的CK、BLA值略低于正式比赛的CK、BLA值;比赛后CK、BLA值可反映赛前训练负荷及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由此更能清楚地分析队员现实状态下的专项竞技能力,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机能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赛艇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在整个赛艇训练周期内,对中国国家队15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的常规机能指标如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和血睾酮(T)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BU、CK、Hb基础值处于正常人的标准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在整个训练周期,BU、CK、Hb等机能指标伴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也经历了周期性变化,T的变化则是先降低后升高.结论:BU、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比较和综合BU、CK、Hb等机能指标进行赛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机能指标作为上量上强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男子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安静状态下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运动员Hb和BUN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适应,机能状态正常。而CK值远远高于安静值,可能与赛前训练突出强度,CK在体内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川男子排球队备战2014-2015联赛的多元组合训练方案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和实施研究,为提高我国男子排球训练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四川男子排球队员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个赛前训练周期的训练安排,并监测其血液Hb、CK、BUN、T和C变化.结果:队员的Hb、CK、BUN、T和C值随着训练安排不同而出现变化,2014-2015排球联赛赛前训练安排要优于2013-2014排球联赛赛前训练,且成绩大幅提升.结论:综合运用Hb、CK、BUN、T和C指标能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评价训练效果;四川男排2014-2015赛季独特的多元组合训练具有多系统刺激、训练持续时间长且不宜疲劳等优点,可在短期内提高运动员成绩;从四川男排训练效果来看,生理生化监控下的多元组合训练法或对提高我国排球训练的整体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控河南男子自行车中长组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变化,对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及重点训练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b、BUN、CK、WBC等生化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血乳酸值能较好地评价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对队员无氧能力的影响.为以后男子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男子自行车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测定了19名参加2006年亚洲锦标赛赛前备战的国家女手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赛前备战期国家女手运动员Rbc、Hb、Hct测定值变化幅度不大,在赛前2周达到了整个备战期的较高水平;2)赛前训练期,国家女手运动员白细胞总数在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3)赛前训练期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CK、UREA变化幅度不大,血清CK的离散度较大;4)在赛前2周,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睾酮达到最高,血清皮质醇达到最低.结论:赛前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营养状况、内分泌机能状态在赛前2周达到了较好状态;血清CK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为期4周,采用低住高练,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训练方式,每周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低氧训练期间两组运动员的WBC均先降低后升高。RBC、Hb、Hct均明显升高,且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训练结束后一周,男性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则明显高于训练前。男性运动员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CK和T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BUN仅在低氧训练第4周和训练结束后一周显著性增加。女性运动员CK值从低氧训练第3周开始显著性降低;BUN则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一周显著性增加;T值仅在训练结束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男性跆拳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跆拳道运动员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前、运动后即刻及次日晨的CK、BUN、C、T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运动后即刻血清CK和BUN较安静时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尽管CK和BUN已达到国内外报导的疲劳阈值,但次日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该运动负荷的训练是合适的.因此CK、BUN、C、T以及T/C比值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后跆拳道男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准备活动对高强度力量训练后肌肉疼痛及血清CK、Mb及尿3—MH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二次训练前进行的“阶梯式”专项准备活动,血清CK和Mb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第一次训练后,且恢复较快,肌肉疼痛程度也有所降低.提示:适宜的专项准备活动减轻由于高强度力量训练引起的骨骼肌纤维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构成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个竞赛规则周期的比赛成绩可反映出某些周期性的特征和规律,这些特征和规律在同一个比赛周期内相对较为稳定.通过对2001-2004年间历次世界大赛前女子三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为女子蹦床的训练提供量化标准,明确训练中的,明确训练的方向,也可为比赛的预测提供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少年男子削球打法技战术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并通过近一年对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优化后的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运用多元化训练形式的多球训练法,限制技术条件和赋予比赛任务的比赛训练法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解与完整训练法三种优化重组后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有利于削球打法三种核心战术的掌握及特长的形成;赋予任务的指标训练法可提高稳削战术的命中率;加难助力训练法、加难比赛训练法可提高削中反攻战术的成功率;比赛训练法中的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有利于全面提升核心战术运用能力与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项体育比赛,除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较量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心理素质高,可以超常发挥技术;反之,往往导致比赛失常。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尤其重要。从实践中总结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三种方法:(1)对抗性练习;(2)多安排练习比赛;(3)做好每场比赛的技术统计。  相似文献   

14.
论证竞技是通过公平的运动竞赛和训练,夺标育人的娱乐运动,而不是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比赛。其中,"夺标育人"是竞技的本质,"公平竞训"是其手段,"娱乐运动"是其归属的领域,这对于树立正确的竞技思想,抵制其异化,促进国家竞技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施,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往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竞争的成败。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机会,对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及高校的优秀跳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关于比赛中紧张焦虑等内容的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带省专业队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对当前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焦虑问题及应用心理技能应对等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采用的训练手段及效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和职业化,体育竞赛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比赛的规模和赛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训练分期理论越来越不能满足比赛的赛制发展,板块周期训练理论则在此基础上运用而生。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传统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周期训练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能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正确认识训练理论和科学化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有效的训练过程控制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环节。研究通过综合现场观察、实验、录像分析等方法,对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大赛前的训练应把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课实施、动作技术、训练负荷、康复营养与运动员训练行为、心理调节紧密结合,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竞技状态参赛。研究同时显示大型综合性比赛,其特点是比实力、比心理、比竞技能力储备、比临场指挥、比实战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待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体能类项群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天之间;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大负荷高峰的出现,比赛负荷的比重,以及临赛前负荷的调整的最佳时间,也因项目和运动员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赛前训练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采用与平时训练有较大区别,赛前训练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和调整好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羽毛球队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羽毛球队近10年来取得的成绩,总结了成功经验,指出:举国体制、合理的管理机制和积极探索制胜规律,是中国羽毛球队近10年来打翻身仗的主要原因。而新赛制已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羽毛球队的传统优势,为了保持中国羽毛球队在世界羽坛的持续领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赛制竞赛规律的研究,强化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依靠量化指标,狠抓训练细节,并大力提倡运动员“用心训练、自主训练”。  相似文献   

20.
击剑世界杯系列积分赛事的最大特点是赛期长,赛事多,且赛事间隔不均等。如何在系列赛事前形成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并能在较长竞赛期保持这一状态,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试图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世界杯系列积分赛竞赛期的时间安排、阶段划分、训练内容、负荷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训练安排特征,以期为我国击剑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也进一步丰富运动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