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 要:为了让人们对板块训练理论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给当前板块训练理论的盲目追从降温,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方法,结合当今训练理论的发展,对板块训练理论的内涵、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板块训练理论在保障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能力的有效提高以及重大比赛中的稳定发挥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指出在安排运动员的年度训练时传统分期理论不仅不过时而且较之板块训练理论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板块训练理论与分期训练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核心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这2种训练理论优缺点进行对比与概括,研究表明:板块训练理论是一种以分期训练理论为基础的中周期训练模式的创新理论,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是否适用所有运动项目训练还有待验证,是否适合运动员早期基础训练和一般身体训练存在质疑;分期训练理论是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变化规律为逻辑起点所构建的一套训练理论体系,是一个客观的、开放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是板块训练理论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板块训练理论和分期训练理论之间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运动训练学界学者应辩证理性地看待分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学术之争,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既要汲取2种理论的精华,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的局限性,力图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体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赛制的出现,人们开始对传统的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理论本身及对当前运动训练实践的指导性提出质疑。从三个角度对有关训练周期理论的质疑进行归纳总结,阐明了新观点,并就如何运用训练周期理论指导新赛制下的运动训练实践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年来运动训练中运用较多的小周期理论的内涵、训练安排及板块结构理论的内涵、训练安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颖的竞技训练模式——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其内涵为:全年以预定的赛间间隔为小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在小周期末参加比赛,以赛带练,赛练结合;根据不同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的重点问题为训练板块,一个板块解决一个问题,围绕具体板块安排训练的课次、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在自己的板块中接受单一、集中的刺激,其外延为:小周期板块训练模式是微观的具体训练操作,依然有宏观的长期规划;比赛在这不仅仅是训练的目的,也是训练的一种手段;训练的关键是使赛季中形成且波动的竞技状态在每个小周期末都得到回升,达到较高水平,从而使高水平运动员适宜竞技状态在赛季中持续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末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对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参加重大比赛而一贯遵循的"周期"训练理论形成了冲击,一些学者针对"周期"训练理论部分观点不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现象提出了质疑,并相应提出"板块"训练理论以期适应现代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多次参加比赛的需要。在介绍两种训练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冲突的同时,力图从方法论的层面揭示训练理论变迁的逻辑必然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运动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看刘翔的训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已经无法解释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在分析传统训练周期理论的不足之后,引出了训练周期最新的“板块结构”理论,对“板块结构”理论进行了解释,并结合刘翔训练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阐述其理论的优越性,为现代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训练分期理论是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几乎所有体育项目在训练实践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作为继马特维也夫之后对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图德·邦帕以其六版著作《训练分期: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认可。2018年11月,邦帕教授受邀来华,并在上海与国内学者和教练展开了一次精彩对话。本文一方面再现了与邦帕教授对话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在对话的基础上由五位学者分别围绕训练分期理论的理论特征(熊焰)、训练分期理论的实践应用(资薇)、传统分期理论与板块分期理论(于洪军)、现代科技对训练分期理论的推动作用(黎涌明)和训练分期理论的未来发展(陈小平)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作者一致认为,训练分期理论在得以广泛应用的同时,需要更大程度借鉴多学科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大范围运用现代科技的设备和方法,更快速度实现训练经验向训练科学的迈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院校田径专项训练周期理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径比赛的次数增多,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对现代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和特点的解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完善和升华周期理论,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六所体育院校田径专项训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周期理论进行了研究,寻求适合体育院校的周期训练特征,希望为我国从事田径训练的教练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特点——析用周期训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在简要分析马特维耶夫创立的周期理论和当今世界职业网球比赛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安排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女子网球队年度训练计划分为多个大周期、小周期采用一元训练理论、以赛代练,比赛成为训练手段。训练遵循了周期训练理论并丰富和发展了周期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前后10 a,竞技体育竞赛方式在众多因素驱动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多赛制"迫使高水平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持续参赛能力,而且还要达到竞技高峰状态。竞赛方式变革必然禀赋着运动训练的基本特征,以训练实践变迁和训练理论演化为基本视角,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思辨研究方法,揭示当代高水平运动训练具有着竞技高峰状态高频化、赛前减量训练的系统化、训练过程恢复的多元化、周期训练的板块化、训练方法的结构化等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发展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形成至今 ,一直是运动训练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 ,各国从事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学者 ,不断对传统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 ,使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发展的回顾与评述 ,作者认为 ,对不同项群年度训练分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以及有关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论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力量训练分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对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意义、特点、基本类型及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并在比赛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分期将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并按照逻辑顺序非线性地施加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阶段之间存在紧密的迁移性关系。通过系统的力量分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运动员全年力量训练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25名男子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系统的阶段性力量训练方法,为力量训练理论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力量阶段性分期训练能够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与非分期力量训练相比,专项成绩提高幅度更为明显;(2)适度的最大力量训练可以防止由于过多的耐力训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并且可以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最大跑速和冲刺能力;(3)中长跑运动员在竞赛前期应重点发展力量耐力,并在随后的竞赛期继续保持一定负荷的力量耐力训练。在重要比赛之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减量安排,减少负荷量度,培养运动员的最佳准备状态,并在比赛中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演进与研究现状。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项群训练理论、超量恢复理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时空协同理论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作了相关简短的述评,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论证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提出训练观念概念作为起点,把"训练观念"作为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进行研究,研究训练观念的由来、内涵、内容、作用和接口,以期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方面有所收获,促进中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和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总体发展趋向的分析,论述了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章节内容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发展趋向,以及对<现代运动训练原理><现代运动训练方法学>两门课程的章节内容体系的初步构想、<专题性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运动训练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训练创新是竞技运动水平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因,发展与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运动训练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也正走向科学化的发展时期,将不再是单纯身体能力的竞争,而是进入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因而自觉的应用创新不断地进行科学创新,是现在和将来运动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