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运动训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性科学以全新的理论框架体系和全新的思维模式来理解自然界带给我们的问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学科的一个子系统,其自身的复杂性要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运动训练中的难题。文章通过对复杂性、复杂性科学概念的词义解析和特征分析,阐述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六大复杂性特征,并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对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一些经典命题进行了例证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四本较有代表性的《运动训练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教材的框架以及主要章节内容的对比研究中,探讨我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写要以"一元训练"理论为指导的思路,为丰富与完善《运动训练学》学科理论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己经根深蒂固,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否定它,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发展它。历数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经历了训练理论曲折发展、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全面发展的阶段,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训练学理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项群训练理论"、"一元训练理论"。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训练实践积累的经验及特定的社会因素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外部因素,训练实践危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内部动力。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不断革新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全面发展,我国运动训练学呈现出"广泛的学科交叉"、"深化的理论回归及应用"、"注重训练和比赛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道"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析PIN结合运动训练理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剖析与反思,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训练理论,命名为:PIN结合运动训练理论.着重阐述了该理论的背景形势、意义、表达公式、理论假设、科学基础、训练模式和训练策略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运用系统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方法,概括介绍了当代行为科学和运动训练科学的发展,探讨了建立运动训练行为学的客观依据及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并就运动训练行为学理论框架中的基本命题和运动训练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1)运动训练行为学的研究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运动训练情境中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2)运动训练行为学要着重研究运动训练行为系统的整体性;(3)运动训练行为学研究方法要系统化、定量化.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时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时间学研究及其在众多学科中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运动训练时间研究的进展,提出了重视运动训练时间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构建我国运动训练时间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64,自引:7,他引:57  
近年来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建设取得了具有科学意义的重要进展。从运动训练学 3个层次理论体系的确立、训练目标导向与控制过程的强化、训练理论时空架构相对均衡的调节、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的科学定义以及运动训练学理论向竞技体育学理论的扩展 6个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以CSSCI收录的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分析软件对1998~2015年我国运动训练研究的897篇学术论文及其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力图揭示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前沿和理论演进脉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现阶段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主要以运动训练实践为中心展开研究,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观念、竞技运动、竞技能力等四个领域。其中体育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基础,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训练观念主要是运动训练学知识的单维体现;竞技体育主要是对以往训练理论反思后步入深化阶段;竞技能力结构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演进中存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学科和内容单一等问题,理论研究主要源于问题的推测性,并缺乏复杂性问题的视角,以及较少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关键问题依旧缺乏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已影响和制约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面对训练理论的停滞不前,多学科交叉研究是破解运动训练理论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在运动训练原理、项目训练理论以及专项训练理论3个层次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逐渐与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共同构成竞技体育理论体系。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过程,影响运动训练与比赛的社会学因素等方面的研究都在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若干新的研究热点。现代科技在运动训练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中日益广范而深刻介入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及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得较为活跃并取得较多成果:多维度、多视角透视竞技能力问题;在运动训练中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项群理论继续完善并日益呈现出方法论意义;批判性与质疑性文献增多.  相似文献   

11.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行政培训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在充分调研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行政晋级培训模式,阐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行政培训原则,进一步论述了培训的构成要素,为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赛事的内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别对广义“体育竞赛”、狭义“体育竞赛”、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赛事”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将“体育竞赛表演业”与“体育赛事”的内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在我国当前体育新闻传播视野下对“体育赛事”内涵的误导,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对各培训基地在依据<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针对全国各培训基地在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力求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速度提高培训质量,进而加快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训练和育人是教练员的职责,并且在育人方面既包括对运动员的教育,还包括对后备教练员的辅导和业务指导。教练员扮演者多重角色,包括采购员、设计员、指导员、教师、导师、训导员、管理员、外交家、朋友、学生、科研人员和推销员。面对面的领导、关注人和管理的全才是教练员的执教特性。教练员职业具有高风险与高挑战并存、高权威与低权威并存、高投入和低回报并存、产出含金量高成就感伴随终身的职业特点。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管理在国家体育总局统筹管理下,形成了以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龙头,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为基础,体育院校为依托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具有跨行业、跨系统的特性,"生存危机"的培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坚持完善举国体制的同时,借鉴美国学校人才培养的法治管理模式,健全人才市场,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事物由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淀。新世纪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经历了量变的积累过程,建立健全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确立了运动训练原则,并在组织建设、争创比赛佳绩、理论成果研讨等方面奠定了运动训练理论的质变基础。面对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新一轮发展,需要提升运动训练理念,改进研究方法,发展特色优势的运动训练理论,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等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构建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滨海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对我国高校阳光体育及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阳光体育在高校呈现三大特点:1)"两极分化",阳光体育开展欠缺持久性;2)"形式化",阳光体育运动内容过于单调;3)"乌托邦",阳光体育实施理想化。而影响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对接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四点:1)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因素;2)生活环境因素;3)体育设施及经费因素;4)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要解决二者的有效对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1)加强大学生群体阳光体育健身理念教育;2)创造阳光的体育文化氛围;3)优化师资配备,加大经费扶持;4)强化现有的监督机制,建立课改和阳光体育目标相统一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管理机构、运行模式及其效益,并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美国NCAA的成功经验和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