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白志鹏 《大观周刊》2013,(7):138-138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体验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景,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自然美、社 会美、生活美、时代美、语文美。并且还要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美、想象美、表达美,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灵的和谐,切实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赵书真 《大观周刊》2012,(14):221-22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汉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汉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汉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我仅从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营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发学生的创造美三方面来浅谈我在汉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向福 《大观周刊》2012,(7):199-199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不能感悟数学之美,因而不喜欢学习数学,本文介绍通过从多角度感悟数学之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周福祥 《大观周刊》2011,(38):175-175
在生物教学中,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美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教学美是新时期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化学教师通过化学教学美,使学生领会到化学学科中存在的美的思想内容、美的知识结构,受到美的熏陶,即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又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智能,塑造了人格。化学教学美体现在教师对化学知识的传授中,体现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中。化学教学美实现的途径主要有化学教学内容美、化学教学语言美、化学教学教态美、化学教学情感美。  相似文献   

6.
王燕晓 《大观周刊》2010,(48):100-100
数学的美在于逻辑美,、简洁美、应用美.通过对学生数学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秦素芳 《大观周刊》2013,(7):156-156
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心端正。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介体,应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篇章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方面美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把课程科学美、教师人格美、学生的心灵美和差异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通过两种教育理念的交流、借鉴,融合,达到“双赢”的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9.
王成勤 《大观周刊》2012,(51):290-2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龚文艳 《大观周刊》2012,(39):176-176
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在摆静物这一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其发现美,创造关和鉴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把握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一种使人格变得高尚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美政策与对周边政策之间有一种根本联系:周边关系不能大致地搞好,对美关系就没有大致搞好的希望。随着中国外交策略从“战略军事”向“战略经济”转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与美国及其战略伙伴在亚洲西太平洋的战略竞争和对立很可能将变得不那么激烈,但它们将变得更深刻和广泛。  相似文献   

12.
吴秀峰 《大观周刊》2011,(19):225-225,203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3,(1):134-134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小学蒙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小学蒙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智 《大观周刊》2012,(31):239-239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文质兼美、意境深远的古诗,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法上.就很难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大大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感官系统.更能使古诗教学充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申学文 《大观周刊》2012,(16):243-243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激发求知欲望就要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展示物理科学美就要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就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好比我去西湖玩,觉得西湖太美了,风景别致,可与当地船夫聊天时发现,他们对此司空见惯,反而觉得北京更好。这就是"距离产生美"。但"距离"能解释一切"美"吗?恐怕不能。身边有个女同事,我觉得她好美;家里挂着的画,我也觉得很美;远在纽约的脏乱差的街道,在我眼里依然是脏乱差,丝毫看不出美。看来,"距离"并不能真正解释"美"。  相似文献   

17.
美育与图书馆的结合,可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想的实现。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理论修养。图书馆是读者进行美育的教育基地之一,对读者的美育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的美主要蕴涵在形式美、文献美及其服务美之中。  相似文献   

18.
李永莉 《视听界》2000,(1):37-37,27
1999年7月,著名播音员铁城在参加辽宁省第六届电视播音主持人研讨会时指出:现在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工作时语速太快,没有起伏,没有逻辑,情感顿歇,所有语句一个模式,容不得自己有思想感情的波澜,不能传神。铁城所指出的这种问题,即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不重视语言表达技巧,无语言形态美的现象,这在一些城市电台主持人中确定存在。什么是主持人的语言形态美呢?即主持人在完成一档节目的主持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完美地  相似文献   

19.
纪咏梅 《大观周刊》2013,(12):185-185
审美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数学知识中包含着很多美的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美育功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数学美,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数学审美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华 《新闻窗》2007,(1):45-46
现在的电视屏幕上,可以说是新人辈出,美女靓男与日俱增。但古语说:相由心生。一切外在的美丽都必须是由内在美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内在的形象美,一切貌美容颜都会转瞬即逝,无法让观众永留心中。现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播音员主持人的内在形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