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体系最健全、功能最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是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从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考察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探寻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途径、动因和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把握高等教育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美国实行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成为保证、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增强高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模式;同时,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美国实行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成为保证、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增强高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模式;同时,随着世界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冷战前期,美国高等教育成为美国政府用于冷战的工具,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美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是建立在工具主义哲学、美国宪法所规定的“弹性条款”和美国成为帝国主义强国等基础之上的。美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在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民主化和教育输出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美国高等教育政治化反映了高等教育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同时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并从美国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博弈,探讨美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国以及西方法律制度较完备的国家——美国,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在依靠着一种法治化的力量。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时间较短,但后来居上,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究其原因,可以看到法律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力量。本文从1958年以来的美国高等教育立法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当今美国高等教育发达的历史原因,从而有利于我们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历史经验来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联盟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化为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从高校联盟的演变看美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轨迹,可以得出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巅与美国高校适应外部环境的"自觉性"有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理念影响美国高校的行为选择,高校采用联盟手段来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扩大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高校联盟在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形成的各个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要由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理应重视高校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在保证和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展评估工作之际,认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发展、组成和特征,借鉴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年的九、十月,我参加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考察团去美国考察。经教育部领导同意,我们这次确定以研究加速高等教育发展为主旨,考察美国多层次、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从美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和管理系统的角度,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全貌,观察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美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美国高等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以促进我们的工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并不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力量作用的情况下自发形成的,而是内外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促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实现。美国高等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经济强国相伴而生;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阶梯性及连续性;创新与超越是美国高等教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因素;强有力的支撑系统是美国做强高等教育的坚实后盾。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传统的现代转型。慈善理念方面,从维持传统向突出变革转变,使得慈善规模剧增。运作机制方面,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和专门化;运作的模式逐渐定型和明朗化;运作策略的选择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基金会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青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1):110-114
大学基金会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美国高校重要的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之一,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从社会助学传统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来论述美国高校基金会取得成功的社会外部因素,并且对美国大学校长在募捐中的作用、校友捐赠及基金运作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基金会应该如何借鉴美国大学基金会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推动美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有四种:一是黑人民权运动,这是争取教育平等权利的民众动力;二是教会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支持,这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原始动力;三是各种基金会,这是民族高等教育的经济动力之一;四是联邦和州政府的立法和财政拨款,这是美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行政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当代美国价值教育的实施情况,分析了美国价值教育的社会基础、美国的公民教育和当今美国道德教育的价值观转向。倡导共同价值观,进行直接的价值教育是美国价值教育的一个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5.
As an academic, I grapple with the role of private found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as a critical scholar-activist committed to rad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 and on the other hand, as a participant in foundation-funded academic projects. I recognize the contradictory position I occupy within an institution that has historically served the status quo. In this paper I attempt to deal with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foundation funds, historically made possible by our unjust social system, have the capac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systemic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 – alongside like-minded colleagues – strive to realize. Specifically, I look at the role of foundation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agitating hegemonic ideas and challenging us to ask difficult questions about our day-to-day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6.
基金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基金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不仅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也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基金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essay examines the state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lenses of auto-ethnography and critical reflection. A discussion of the relevance of the AESA and social found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ransformative education for scholars from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is central to the thesis. AESA is situ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national politics of inclusion/exclu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uthor supports a transnational hemispheric approach to social foundations for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为美国实现从工业化国家转变为知识型国家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人力资源基础。美国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普及化,具有原发性和创新性特点,在教育制度、发展模式和政策选择等方面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影响,对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协约性规则是高等教育的规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包括入会标准、职业规则和行业规则三类,它们起着规范高等教育各种活动的作用。协约性规则具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弥补国家法律法规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要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协约性规则,需要公民的结社自由得到充分保障,高校具有较高的自治水平,高等教育内人士要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20.
Four financial models of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They are American model, Western European model, Southeast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model and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model.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ur models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aking advantage of nongovernmental funding is fundamental to dealing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y faced by higher education. As a result, it can be argued that the decli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do with schooling system. On the contrar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helps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on so as to cultivate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