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晓蓉 《当代图书馆》2010,(3):73-75,26
《当代图书馆》要在自己的刊物上介绍一批省内有影响的图书馆学者。他们让我写一写赖伯年先生。当我向赖先生表示这层意思时,他微笑着说:“我的那些事你们都知道,没什么好写的。我只有三句话:我这一生,与书有缘,与图书馆有缘,与图书馆人有缘。”我根据这三句话,  相似文献   

2.
于鸣镝同志的去世,深感痛失一位好朋友,业界同仁也都十分怀念他。回忆了与鸣镝同志的交往与友情;赞颂了鸣镝同志做人的高尚品格和勤奋工作的一生,以及他奋力开拓、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呼吁图书馆业界同仁要自己宣传自己,在撰写学术论文和工作总结文章的同时,把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也写出来。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4.
张亚军 《图书馆论坛》2006,26(6):335-336
由李昭醇、邹荫生两位老师主编,花城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图书馆论坛“从业抒怀”选集》一书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由图书馆员自己写的书。是从《图书馆论坛》期刊“从业抒怀”栏目精选72篇文章汇编成集的。书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文章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感受,都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相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把自己比作"狗"是需要足够勇气的,而鲁迅研究专家房向东却把自己比作是"鲁迅坟前一只狗",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不少"狗文章",并结集出版了<怀念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版)一书,这不能不令人侧目.  相似文献   

6.
以读为生     
以前不是太理解周作人,为什么写那么掉书袋的文字,有时候,他的文章,通篇都是引文。现在,自己的年龄渐渐地到了能体悟一点儿人生和世界的"真"况味的时候,大致能理解,"读"对周作人来说,要比"写"有意味得多。"读"是人生,而"写"只是  相似文献   

7.
张祉祐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兼任馆长,已于最近退休。他在任职期间,认真负责,对西安交大图书资料情报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退休前,他写了一篇介绍经验的文章,在校庆报告会上宣读并获得好评。经全国高校图工委常委石方同志推荐,我们将张教授的文章全文刊登出来,希望能对众多的兼职馆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最近,"天涯论坛"贴出一篇博客文章——《一个记者的忏悔》,一个名叫朱光兵的"前新闻人"坦白自己曾在两年时间内写过80多篇假新闻,其中一些还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激发图书馆馆员"正能量"和构建图书馆"正能量"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分析了党员、领导在构建图书馆"正能量"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编后     
正新年的第一期,感谢吴建中先生和马海群先生赐予大作。吴建中先生的《城以才兴:城市创新与图书馆发展》一文,通过美国底特律破产事件引伸出"转型—机遇—人才—创新—未来"这样一个发展链条,并以上海图书馆循着这一链条进行服务实践的案例,发出了"建立强大的图书馆,促进社会发展"这一图书馆人的呐喊。文章读来让图书馆人感到亲切和自豪———图书馆界的声音虽小,但已经感知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还特别要说的是,建中先生是在业内备受遵重的学者型  相似文献   

11.
前年夏天,我对新闻写作还是门外汉,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都始终拿不出手。有一天,我鼓足勇气,掂上自己得意的力作敲开了宣传科的大门。宣传干事宰先珍同志正皱着眉头写文章,他仔细地看完我的文章,笑嘻嘻地举起大拇指:“好,写得好,以后多写吧!”我心里暗想自己也许真有两把刷子。谁知等见到《河南石油报》登出后,我怎么也认不出那是自己写的文章,百把字短文,只有两句似曾相识。好坏也算是自己写的文章见报了,经同事鼓励心里热呼呼的着实感激老师宰先珍.从此劲头十足,三天两头找老师请教。时间一长,我深深感到老师的严励和认真.记得前年在朋友家闲谈,听说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13.
杂感的杂感     
2002年10月上旬,接到《出版科学》的一封约稿信,大意说,2003年3月,是《出版科学》创刊十周年,希望作者们能写些与编辑学及出版学有关的文章,以纪念这个日子。近十年来,我与《出版科学》编辑部一直有些联系,趁这机会,写些与自己从事过的专业有关的文章,讲些自己想说的话,那当然是好事。当时,就给蔡学俭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新加坡经验"的荐介与研究。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得出"新加坡经验"的新解读:一是商业机制成就了"新加坡经验";二是千方百计把公民转变为读者是最成功"新加坡经验";三是占领技术制高点,区别服务,把读者转变为"学者"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加坡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说,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才是血。唯有"血写的文字",唯有生命的某一历程燃烧后的结晶,才可感动读者。通读房向东先生的新著《醉眼看人》,我深感房向东至少是秉承着从鲁迅到汪曾祺的散文传统,较之先贤,虽不能至,但每篇文章都是自己生命体验的结果,都是真的文字,真到如同生活本身一样。当然了,要比琐碎的生活更加沉郁而深刻。这是一本专题散文,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写人文章的结集。因为写人,集子中不少文章可以当作小说来读,比如《哲学副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6):102-103
<正>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章,经常引证一段恩格斯的话,即"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但尚没有专门的文章研究过这段话出自哪儿,是在什么背景下讲写,恩格斯还论证了哪些与新闻或宣传相关的问题。这段话出恩格斯写的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文化"着地"就是使图书馆文化与组织结构、战略、服务流程、服务制度等互相契合的过程,探讨图书馆文化"着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图书馆文化"着地"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文化"着地"三步走策略:"看得见"、"触得着"和"自己做".  相似文献   

18.
不知道别人怎样,我在自己不太漫长的阅读生涯中,已经渐渐将文章主观地类分为二种:一种是为别人写的,一种是为自己写的。或许这两类文章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但是,我倒是酷爱阅读那些毫无功利目的的写作者的文章。这当然不是人们日常阅读的主流,但这种阅读却是高尚纯洁的阅读。挚情真性地写作与任性率情的阅读,这是人类至高无尚的精神娱乐,同时,这或许是永远的彼岸,但这正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19.
"我想在自己眼前留一点光亮。"这不是美丽的诗句,而是一位体育记者对生活可怜的企盼。说这句话的是苏少泉,大名鼎鼎的《羊城晚报》体育记者,他两眼失明好多年了,定期去看眼科大夫,目的就是"在自己眼前留一点光亮"。听闻此言,心中难受。苏少泉最出名的文章是《英雄泪》,是在江加良赢得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冠军后写的,写得何其激情,何其潇洒,谁知如今落得这般光景。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图书馆与资料室怎样分工和互相配合为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在目前是一个比较普遍而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据了解有的高等学校不仅在院、校设图书馆,在教研室设资料室,而在各系还设有分馆,这就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把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写在下面:高等学校图书馆与资料室是否应当分工?在"图书馆工作"1956年第二期及第五期里发表了两篇不同论点的文章。华中师范学院军歌同志介绍的是该院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分工情况,而成都工学院吴声亮同志则认为大学图书馆与资料室分开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