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2,(1):23
正hanzi□□□□niuren:姐姐,心里总是想着别人,什么都是为了别人,我活得好累。林语堂写道:"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善良、有责任感的人总是多为他人着想,为父母、为兄弟姐妹、为朋友、为同学、为上司、为同事……这当然值得提倡。但当你的承受能力不够时,就担负不起这么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创业?这可归结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为了生存,赚钱是为了养家糊口;第二重境界是为赚钱,获取利润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第三重境界是为自我实现,获取利润是为了实现自身更多的社会价值。很多毕业生在最初创业时,往往都有这样一个想法,  相似文献   

4.
1.坚持收看CCTV-1新闻联播。关注国计民生,了解世界风云,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陋习”,广泛地了解社会和生活。2.不轻信别人,也千万不要不信别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别人的言行要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无论是忠言与谏言,还是谗言和逆言都要一分为二的审视,辩证的分析,不疑人。3.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哈佛的校训是:让规则看守哈佛。我则秉承:让诚实看守规则。诚实是一切工作的底线。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已所能及的事方能承诺,切忌夸大其词。如果想做一个优秀的校长,则首先必须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和声誉。4.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校长…  相似文献   

5.
1.坚持收看CCTV-1新闻联播。关注国计民生,了解世界风云,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陋习,新闻联播是教育最佳的风向标。2.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千万不要不相信别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别人的言行要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是忠言与谏言,还是“谗言”和“逆言”都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审视,辩证地分析,不疑人,他人所言的是与非,相信对己都是有益无害的。3.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哈佛的校训是:让规则看守哈佛。我则秉承:让诚实看守规则。诚实是一切工作的底线。对于自己能够为他人和工作做到的事情(在一定的条件和时空范围内)方能承诺,切忌夸大其…  相似文献   

6.
《成才之路》2012,(19):2-F0002
“不妨碍别人是最底线的道德要求,助人为乐是最高境界的道德要求。为什么会有人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乱丢纸喝、乩涂乱画——是因为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出了问题。怎祥才能让德育事半功倍?”这是孙学策先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班集体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一、教育学生有“爱人”的思想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前提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爱人”就是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把能为别人谋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把小小的我融入到使四周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世界成为我,我成为世界。所以教育学生有“爱人”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让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凡事以班集体的利益为重。教育学生在班集体生活中做事要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相似文献   

8.
“老师,他拿走了我的玩具。”孩子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她,你们应该友好,互相谦让。可这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儿时也有过的经历:必须做出谦让别人的样子,乐意让别人玩自己的东西。因为大人们总是说:“好孩子要懂得谦让。”为了当“好孩子”,不满和敌对的情绪在当年都是不允许表现出来的。现在我虽为大人,却差点用同样的方式训导孩子,这不能不让我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不要比坏     
社会不能没有底线。没有底线,整个国家就像是在一片沼泽地上前行,没有谁是安全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掉进去。比坏包括两方面,一是别人坏,你更坏。别人打你一巴掌,你踹他一脚;别人打你一拳,你就捅他一刀。这是一种比坏。另一种是本来自己有良知美善,看别人不用它,你也不用;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授的功课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语文了吗?而学生需要练,就是为了要进入这种境界。”这深刻地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地钻研教法,而且还要认真地钻研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11.
人生四句话     
周瑞金 《小读者》2010,(12):47-47
一位少年去问智者:“怎么做一个能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智者回答.人世间只有两种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要让自己和别人都愉快的话,要记住四句话。  相似文献   

12.
“不要让自己的脑袋为了别人而长”,这是在一次“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中一位专家的感慨.简单一句话折射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在社会中人云亦云的人越来越多,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1999,(5)
细菌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勉强看到。既有可使人生病的细菌,又有可助于酿酒的细菌。细菌可以独自生存,一遇到药物便会死掉。病毒只有细菌的千分之一大,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的体积太小,要借助他人才能生存,就连自己的“孩子”也要让别人“代生”,甚至连呼吸、工作全都要靠别人。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分苹果”的故事 ,颇耐人寻味。故事是这样的 :“甲乙两人分吃苹果。甲捷足先登 ,拿走了大的。乙甚为不快 ,责怪甲说 :‘你怎么这么自私?’甲反问道 :‘要是你先拿 ,你要哪一个呢?’乙答 :‘我先拿小的那个。’甲道 :‘如此说来 ,我的拿法是完全符合你的愿望的。’”其实 ,就整个社会来说 ,每个人既是他自己 ,又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当“先人后己”的原则应用于他自己时 ,他应该后于别人 ,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可是当同一个原则应用于别人时 ,他又成了别人 ,他的利益又应先于别人(另一个自己)得到考虑。这样同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究…  相似文献   

15.
李彦春 《科技文萃》2001,(3):181-184
“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 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 的常轨。”这是《底线伦理》一书作者、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书中所言。“市场经济初始 ,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 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 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 ,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底线伦理遭遇挑战 何怀宏说,“仁”字形为“二人”,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鲁滨逊独居荒岛 所做之事不涉道德不道德,来了“星期五”就关涉道德了。现今社会,一天当中总会让人碰 到底线伦理崩溃事情,俗话说,不道德。经商的人会遭遇信用危机,一般人会有信任危机, 比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推崇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自立者强,自尊者胜”。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他一直提倡人们应该自立、自信、自强。自立,多指一种能力。人不该总是依赖别人,否则就难以生存于世。事实上,当你想依赖别人而活的时侯,你就把自己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来控制你,你自己是没有自尊可言的。没有自尊的人又如何让他人尊重你?自立,不是任何事都要个人自理,而是在自主、自立的前提下,融入集体之中,团结互助,与团队形成合力。要自立,首先要自信。自信,多指一种态度,就是相信…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摘     
谈谈与人相处的“三A”原则作者:乐趣老人来源:天涯社区在电视《百家论坛》节目上看见人大的金正昆教授演讲《与人相处的“三A”原则》,颇受启发,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网友切磋。“三A原则”就是三个以A开头的英语单词,其中文意思就是“接受别人”、“重视别人”、“赞美别人”。首先要能够接受别人,这是很重要的。当然接受自己所爱的人没有问题,有时想接受还接受不上呢。既然强调接受别人就一定要能够接受在常人眼里接受不了的别人,也就是说要能够接受批评和反对自己的人。我认为要接受别人,就需要全面认识别人,我们一般人都以为好人好接受,…  相似文献   

18.
周维强 《江苏教育》2008,(13):83-85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生活,就得有生存和生活的“技术”和“智慧”。这“技术”和“智慧”有的是来自自己的探索.这就是“直接经验”。但“吾生也有涯”。而“知”则无涯,不可能样样都自己去“直接经验”.都从头做起,别人的探索所得,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前提当然是得尊重“知识产权”),这就是“间接经验”。或者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嫁接”。套用中国古代哲人的“话语”来表述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9.
张心阳说得好:“‘是人’是‘做人’的前提,一个懂得自己‘是人’的人往往也会懂得别人也‘是人’,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选择,这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最重要的‘做人’。”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而作为“人”本身也要管理好做人的人格成本、境界成本。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追求正直、诚实的人,这也是一种非常自然舒展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肖川 《中国德育》2013,(2):65-66
对于有生命境界的人来说,自我评价远比他人评价更重要。要达到庄子所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当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不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极的自我形象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