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变了的朋友     
开心果姐姐:您好!我已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每天繁重的学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有时忙完了,却觉得自己十分孤独。每个人都有一个推心置腹的"闺中密友",我也不例外,可她现在已经不是了。听我讲一个故事吧: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就住在我家对面。我们从小就认识了,她比我大两岁,我就把她当成我姐姐一样。她教我跳皮筋,和我一起过家家,一起分  相似文献   

2.
变了的朋友     
李想 《小学生》2008,(1):30-31
开心果姐姐: 您好! 我已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每天繁重的学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有时忙完了,却觉得自己十分孤独。每个人都有一个推心置腹的“闺中密友”,我也不例外,可她现在已经不是了。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女儿喜欢看书。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大约从3岁开始,我每周带孩子去一次新华书店。到了书店,我不给孩子买书,而是让她自己挑。她就在书堆里看,看中了什么书,就抱在柜台上,我来给她结账。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看什么书,看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去书店次数多了,书店工作人员都认识她了。她一来,书店阿姨就  相似文献   

4.
有个当教师的母亲,这曾是我儿时最引以为自豪的事。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担任村小毕业班的班主任,她也曾偶尔向校长提出过下一年不再教毕业班了(那时小学升初中要参加升学考,毕业班老师压力很大),但每一个新的学年,教毕业班的还是她。有人劝母亲说,年年都教毕业班太辛苦了,应该向校长“据理力争”,母亲只是笑笑。1987年,我考上了师范,母亲很高兴,说终于“子承母业”了。在师范读书,每个周末我都回家看母亲,常见母亲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批改。那时母亲患了沙眼,视力受到了影响,批改时间稍长了便会痛得直流眼泪,我便劝她说:“你没有必要这么辛…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阅读史,是从路遥的《人生》开始的。这本书是我的大姑妈送给我的,她大学毕业,有点儿理想主义。她在我们老家开了一家书店,书店的名字很有诗意,叫“故乡书房”。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的经营理念十分超前。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不到三个月,她的书店就开不下去了。书店关门时,她把路遥的《人生》这本书送给了我。在一个下着暴雨的黄昏,我似懂非懂地读完了它。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  相似文献   

6.
段爱玲是我教第五届毕业班的一名女生。第一个学期开学的第三天,班上只剩下她还没来报到。我向她同村的学生一打听,才知道由于成绩差,父母怕她升入毕业班跟不上来,就叫她留级,可她自己不愿意,所以就不上学了。得知这一情况,当天下午我就来到她家里。首先答应她升级,再向她父母保证一定想办法使她不落后。于是,第二天她就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相似文献   

7.
那家书店的名字,大大咧咧的我从没注意过,但我很熟悉作为店主的她。我不知道应该叫她姐姐还是阿姨,不过或许她并不认识我,顾客太多了。星期六学校放假,我回家之前又去了书店。入秋了,她坐在门口织毛衣,见我进来,她抬头习惯地微笑了一下,没有动。我喜欢这儿的随便。  相似文献   

8.
自育与育人     
记得二十多年之前,有个学生问我,是孤独好,还是合群好。她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开始有了孤独感之后,就常有惶然不安之感。我告诉她,我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有过孤独的体验。上高中时,我曾在作文中写道:我是多么的孤独啊。老师竟说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还要我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这在当时可是个严重问题。我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再加上自己生来就喜欢独处一隅,闲坐静思,自己才特别想把孤独的问题想清楚。  相似文献   

9.
逛书店时,一位女士问店员电脑书籍在哪儿,店员领她到书店后面的一个角落,问她:“你有什么特别要找的?”那位女士说:“我找我丈夫。”  相似文献   

10.
妈妈是中学教师,她连续好几年都带初三毕业班,平时工作很忙,每天晚上我已经睡着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每天早晨我起床时,她已经出门了。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孤独。孤独是个女孩子的名字。一开始,我以为她的名字叫咕嘟。“咕嘟,把右边第三个盒子打开,抓些药材递给我吧。”“我不叫咕嘟,我叫孤独!孤单的孤,独立的独。”她一本正经地纠正我,直到我抱歉地笑笑,说声记住了,她才开始帮我拿东西。“一些是多少?你说清楚呀。这些是什么药材,你怎么不告诉我呀?”她显然还在不依不饶。  相似文献   

12.
自育与育人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6B):57-57
记得二十多年之前,有个学生问我,是孤独好,还是合群好。她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开始有了孤独感之后,就常有惶然不安之感。我告诉她,我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有过孤独的体验。上高中时,我曾在作文中写道:我是多么的孤独啊。老师竟说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还要我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这在当时可是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送了一个毕业班又接手下一个毕业班。我的孩子芸芸也分在我的班里。说起孩子我才不像许多家长把他们供若小皇帝,相反,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甚至是苛刻的。特别现在我更不能让孩子有丝毫的优越感。读书四年来,虽然她成绩优良,年年被评为“三好”,但我以为这全是老师们看在我的份上给予她的荣誉,以至使  相似文献   

14.
她逃学了 刚刚送走一届初三毕业班,今年我接新初一,军训都已经开始了,教务处朱主任才领着一个女孩子来我班报到。她是馨儿,  相似文献   

15.
有谁会不喜欢听故事呢?她是一个对书与书店有着奇特爱恋情结的女人:凡是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人、事、地、物她都倍感兴趣;与书或书店相关的传奇故事她都极想听闻。英文有句话:"I have a soft spot for bookshops!(书店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句话大概最能表达她对书店的特殊感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柔软点",面对某些特定的东西时会产生难以解释、无法抗拒的情结与爱恋。掳掠她这个柔软点的,是与书店相关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由女孩想重读高三的故事看“性格复制”电话约定后,一位很有修养很有气质的女士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落座后,我知道她是为了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前来求询的。我不知接待了多少毕业班的学生和家长,孩子到了毕业班就是这样让人牵肠挂肚。她的孩子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呢?她说女儿叫志  相似文献   

17.
年轻的你,曾经朦胧地叹息:我孤独!年轻的我,曾经轻声地诉说:我孤独!年轻的她,曾经对着美丽的青春大喊:我孤独!  相似文献   

18.
我的诗歌梦     
一天晚上,我闹着老妈带我到书店里买书。在书店转了一会儿,老妈发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她拿在手里翻了翻,问我你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  相似文献   

19.
周哲凡 《班主任》2011,(4):62-63
2009年,刚带完一届毕业班的我接手初二年级某班。开学初,小瑜跑来告诉我,她姐姐是我刚刚教过的学生,刚考上重点中学。我一看,小瑜的成绩在年级200名后。前任班主任说她很聪明,但玩心太重。当时我想:何不利用她姐姐的榜样力量来教育她?开学初,我告诉学生们:  相似文献   

20.
书店故事     
书店里,有不少全神贯注看书的小朋友。瞧,这边的小女孩正独自在书店里逛着,目光扫过书架上的书,温柔又专注。我想她是一个人从家里偷偷溜出来看书的吧。她很喜欢看书,是一个小书虫。看着她那津津有味的神情和满足感,我想她挑中的那本书一定很好看。有时你会看到,站立在书架前的一个小朋友,眼睛紧紧地盯着手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