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意义] 研究用户通过移动端与桌面端设备访问图书馆OPAC过程中的后续点击行为差异,丰富目前关于图书馆OPAC的研究,同时可以为日后改善图书馆OPAC功能与界面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某高校图书馆OPAC后台日志为基础,采用日志挖掘法对移动端与桌面端的用户后续点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移动端与桌面端用户在后续点击行为个数、首次点击行为类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在翻页深度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很相似。  相似文献   

2.
从武汉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获取为期18天的访问日志数据并对其进行清洗和处理,基于点击流数据分析框架的路径层开展数据分析。经划分、编码、筛选得到51410条待分析路径并按长度分为3组,利用Levenshtein Distance算法提取各组中心路径,以2D折线图的形式对其进行可视化。可视化分析揭示,用户访问OPAC系统留下的主要是包含3-10个页面的短路径,他们习惯于从图书馆主页进入OPAC,很少使用复杂的搜索方式,倾向于将OPAC作为查阅资源所在馆藏位置的工具。图书馆应考虑从界面和功能两个方面改善OPAC设计,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利用馆藏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探讨高校图书馆用户在使用图书馆OPAC系统查找相关资源时调整提问的行为模式。[方法/过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OPAC日志数据为对象,采用S.Y.Rieh与Xie Hong提出的提问调整模式类型,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提问日志进行内容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用户的OPAC提问调整基本模式与网络信息检索提问调整模式基本一致,并且,在动态调整模式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为直线、阶梯、锯齿、凹凸、循环等子模式。针对如何优化OPAC系统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检索系统通过定制日志采集数据的方式,可以发现用户访问行为的特征及需求信息。重点研究信息检索系统中适用的定制日志建模理论和方法,通过业务建模、概念建模、逻辑建模和物理建模方法,发现建模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在NSTL嵌入式系统中的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机图书馆系统与ILASII集成接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手机图书馆系统针对ILASII使用自行开发的数据库,不能直接访问并且不对外提供系统集成应用程序接口的情况下,通过ILASII的“Web网上图书馆”实现与其整合,给出详细的分析及编程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Ezproxy系统HTTP自定义认证脚本的原理和通过HTTP协议编程实现ILASII Web认证的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门户网站中集成ILASII读者认证与Ezproxy校外访问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给出读者状态检测、安全密码机制及分组认证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移动图书馆WAP和APP用户检索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比用户在使用WAP和APP这两种方式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的检索行为,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端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搜索会话、查询式、高频关键词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用户更多地是使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相比之下,在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少的查询来结束搜索会话;使用这两种方式查询的高频关键词所属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中文检索多集中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简单检索是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主要检索方式,通过WAP访问的用户选择其他检索方式的比率要大于通过APP访问的用户。  相似文献   

8.
李欣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119-121
在简要分析图书馆OPAC系统模式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在图书馆OPAC系统中应用Windows终端的优势。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一校两区的特点,重点介绍基于网络环境,运用网络层访问权限控制技术及Windows 2003 server的终端组策略配置,在两校区之间应用终端管理模式实现OPAC系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薛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67-71
简述新一代OPAC出现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标准化对新一代OPAC的技术创新、普及与推广、开放接口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OPAC标准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制定术语标准;以已有的软件质量系列标准为依据,建立OPAC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并促使OPAC开发商取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一整套独立于具体实现技术,跨平台、跨语言、支持第三方系统便捷访问的OPAC开放接口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探讨用户在公共检索计算机上进行OPAC检索时遭遇失败的原因,为增加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 以国内某大学图书馆OPAC日志数据为例,从数据资源相关、用户相关、系统功能相关3个角度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结论] 总结出三大类、19个具体类目的失败原因:首先,用户相关原因为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用户检索策略方面的欠缺;其次是馆藏缺失问题,以文学类图书居多;再次是系统相关原因,主要体现在空格的"与""或"默认处理上。并从OPAC系统改进、用户培训和资源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书目检索系统的可视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的检索结果绝大多数为文字条目形式,读者在相似条目的识别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系统将检索结果图形化、可视化,采用图书书脊图片作为人机界面,并就该系统的实现做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OPAC 2.0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eb2.0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Lib2.0的核心理念和OPAC2.0的特点,介绍了国外开发的具有OPAC2.0典型特征的3个OPAC系统,并结合WPopac系统给出一个OPAC2.0的设计构想,以期帮助研究与开发,最后指出OPAC2.0是OPAC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Web 2.0时代OPAC发展及书目创新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简述Web2.0、图书馆2.0以及OPAC 2.0的概念和特点,从Web2.0时代图书馆OPAC“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对其相关功能的加强、改进和革新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为适应这种OPAC的发展趋势,图书馆书目服务机构应如何转变传统思路,如何为提升书目服务效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开源软件构建OPAC检索机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OPAC检索机缺少专有的系统运行环境,提出一种利用开源软件构建OPAC检索机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传统的基于Windows的OPAC检索机解决方案,采用完全免费、标准开放的开源软件构建,不仅减少系统的投入,而且具有高效、稳定、安全、易维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WEB2.0在图书馆的应用被称为图书馆2.0,而图书馆2.0的最直接应用体现在图书馆的OPAC系统上。论文就如何打造WEB2.0之OPAC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它的基本功能、扩展功能和附加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Windows平台构建OPAC检索机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图书馆OPAC检索机缺少专有的系统运行环境的状况,提出一种基于Windows平台构建OPAC检索机的解决方案。并从系统开发的角度,介绍设计和实现Windows平台上的OPAC检索机所要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图书馆联机目录(OPAC)面临严重的注意力危机,并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图书馆的整体性危机。以供需不对称视角作为新的研究范式,引入个体自发、环境激发和信息需求三个变量,有助于对OPAC危机做出针对性的解释。用户在数字时代产生了大数据检索、反馈共建、即时性咨询和社会化互动4类新的需求,但根据对北京市26所重点高校图书馆OPAC的考察后,发现绝大多数OPAC系统未能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对称的信息供给服务,体现为馆内线性文本、版权方标注、线下延时咨询和个体化服务4个方面的局限性,由此构成OPAC危机的第一根源。据此,提出OPAC重构的4个策略,以有效应对当前的注意力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