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与"学文"     
<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2.
耿莹 《世界文化》2006,(10):25-25
在西欧各国的人名中,有的音节既非名,又非姓,而是贵族出身的标记,如法国人姓前用“特”,西班牙人姓前用“德”,德国人姓前用“冯”,荷兰人姓前用“梵”,英国人姓前用“劳特”或“恰尔德”等。“恰尔德”,系古英语“贵公子”之称号,今已废。“劳特”意为爵士,对于有爵位者之非正式的称号,亦泛指一般贵族,用时冠于姓前或姓名之前。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作家歌德,全称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其中“冯”为贵族出身的标记,在文学史中有时略去,不译成中文。而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守财奴》的作者巴尔扎克,全称为:奥瑙利·特·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3.
2020年8月11日第五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尹荣方 《寻根》2007,(5):43-45
"烧拔"是日语音译,指荞麦面条。日本人大多喜欢吃"烧拔",一般酒家,除各式酒菜外,大抵供应"烧拔",面条店自不用说,日本更有挂"烧拔"招牌,主要供应烧拔之店,路边流动烧拔摊,更是随处可见。日本人吃烧拔,独多讲究,每用绿茶和面,使烧拔呈浅绿之色,莹莹可爱。  相似文献   

5.
胡茜 《华夏文化》2006,(4):23-24
“監”(“监”的繁体字)的甲骨文形为,金文形体为。唐兰《殷墟文字记》:“余谓监字本象一人位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監”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均像一个人俯首从盛水的盆中审视自己的面容。故其本义应当是“照视”。“说文·卧部”:“监,临下也。”《尔雅·释诂下》:“监,视  相似文献   

6.
我读二年级时,年过七十的爷爷从台湾归来,成了我们家的一员.爷爷终生未娶,从没感受过伴侣无微不至的疼爱,更没有感受过亲生子女至深至爱的关怀,他像一个孤独的行者,默默地走着自己孤独的路.  相似文献   

7.
“圣” ,古陶文作 ,从土 ,从右 ,古代方言用字 ,音k懕。《说文》 :“圣 ,汝颍之间谓致力于地曰圣。”若当时淮河上游汝颍一带有“圣人”一词 ,则应是指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 ,淮河流域一些地方称下田干活挣工分为“k摮工分” ,现在则称外出打工挣钱为“k摮钱” ,笔者推测这里的k摮可能是“圣”一声之转 ,是“圣”的引申义———用力而有所获。当“苦”字造出来以后 ,又承担起“圣”的进一步引申义———致力于地虽有所获 ,但收入很少且十分辛苦 ,乃至陷于贫困。如《商君书·外内》云 :“效农之用力最苦 ,而赢利最少…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神奇的四角山.这里,居住着彝、苗、傈僳、土家等七种少数民族.他们亲如弟兄,和睦相处,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归属鹤庆县境的大坪山乡的彝族喊山、傈僳族"哭烟"和"请柬",便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一项民俗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9.
陈倩 《华夏文化》2006,(4):20-22
在正史史料中,常常会出现诸如“雨毛”、“雨土”、“雨血”、“雨木冰”等等词语,按照现代的语法解释,这些词语中的“雨”做动词,读去声。但是如果对它们只是作字面上的解释,不进行深入探讨,则很有可能会完全曲解史书的原意。如“雨毛”,今人对它的解释是:“雨毛,即细雨。”文  相似文献   

10.
正水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江河湖海中有,日常煮饭用,很少有人会去想"水"隐涵的文化。即便中国发行量巨大的《现代汉语词典》,与世界语文辞书百科化的倾向相一致,对"水"的释义也是呈科学化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 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这基本就是物理学知识,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的感知关系不大。那么,自古至今中国人日常感知的  相似文献   

11.
王风 《中华文化论坛》2003,1(4):122-126
《周礼》以“三易”、“三兆”、“三梦”并列,这种并列,可能隐藏着古人以“易”名筮的原因。本认为,由于“兆”指龟甲之裂罅,占人凭借裂罅在空间中的延伸形态占断吉凶,相应地,“易”可能指挂力归奇之策(溢策),筮人凭借溢策在时间中的演变占断吉凶。上一世纪的甲骨研究和金研究可佐助“易即溢策”的推测。“日月为易”不是“易”字的原初合义。  相似文献   

12.
顾关元 《寻根》2001,(6):103-104
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不以药物而以动作“模、接、端、提、按、摩、拿”八大法达到疗效的一种治病方法。《医宗金鉴-整骨心法要》说:“按,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谓徐徐揉摩也”,“推、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为两手捏定患处。酌其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推拿”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按摩”与“推拿”只是名称不同的同一个治疗方法。关于按摩和推拿名词之互换,明代周于藩氏有记载说:“按即拿之说也,前人所谓拿,兹则以按易之。”此后按摩与推拿遂并用于世。  相似文献   

13.
李志超 《寻根》2003,(4):95-97
在现代汉语里,物字极常用。辩证唯物主义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哲学,物理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一切人文和社会科学离不开物质生活问题,物质、物体、物理、唯物……这些词中的物字含义很抽象。很多人不知  相似文献   

14.
『女娲陵』和『中华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仁 《寻根》2002,(5):4-6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相似文献   

15.
陈榴 《寻根》2003,(5):42-45
“非典”成为2003年流行词语之一,我国古代虽然没有“非典”,但各种传染性疾病却经常骚扰我们的先民。在长期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既有科学防治的手段,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巫术。  相似文献   

16.
林河 《寻根》2001,(2):61-63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出土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宁乡县。造型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猛虎搂抱着一位少女,好像要吞吃那少女的模样。一些学认定是“虎在吃人”,于是,这件青铜器便被命名为“虎食人卣”。  相似文献   

17.
孔子论"智"     
追求智慧,成为智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理想.早在<书>、<诗>中即有"哲"、"哲王"、"哲人"、"哲夫"、"哲妇"、"既明且哲"、"知人则哲"、"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等言辞,而"哲"即"明智"之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社交"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