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湖北省英山县发现毕昇墓事,《出版科学》上的文章早已拜读。这确是中国出版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毕昇发明泥活字事。在世界科技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犹如近现代之发明广播与电视。然而,史料仅见《梦溪笔谈》所记数语,甚为可惜。如今世人大都重视高丽的铜活字与德国符腾堡的铅活字,原因之一是中国毕昇的史料留存太少。史料少,就可能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毕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这项伟大发明虽然在世界同行业中领先400余年,可是毕昇的生平却未能借助自己行业的工具而刊印传世,甚至连他的故里何在也成了千古之谜,其说不一。有说他是益州人的,有说他是杭州人的;近来又有以英山发现的毕昇墓碑为依据的“毕  相似文献   

3.
孙启康 《出版科学》2018,26(4):121-126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宋代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的这项伟大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可是关于他个人的事迹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所传甚少,只是在当时一位对科学技术怀有炽烈热情和独到见解的官员兼学者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一书中被印出了 274 个字."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至今宝藏."  相似文献   

4.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的昌盛,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明人毕昇的生平事迹,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274个字,提到庆历年间(1041—1048)布衣(平民)毕昇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以火烧硬后制成活字。沈括并说:“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相似文献   

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6.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当时的印刷术以整块书板雕印为主。活字摆版印刷图书,则是我国印刷术中的一大发明,也是对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化传播的伟大贡献。史载宋代毕昇(?——约1051),是我国活字印书的第一个发明者,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在长方体的胶泥上刻字,然后烧制成一枚枚活字,排印前,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质栏框,于板上敷一层拌和纸灰的松脂蜡,然后将活字依次排在上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购入一册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古罗马宗教读本》,该书收西塞罗、维吉尔、奥古斯丁等人拉丁语原著数十篇,我将之兼作拉丁文教材用。说来有趣,影响近世文明进程极为深远的约翰·古登堡,在1450年印制出的标志着其活字印刷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的著作,便是一部拉丁语文法书。这距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中国人毕昇基于雕版印刷工艺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已达四百余年之久。记载这件事的毕昇同时代人沈括在  相似文献   

8.
1990年,湖北英山县发现了毕昇及其后裔墓葬.由此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并展开了毕昇故里何在的讨论.全国重要报刊已发表25篇报道和论文.《出版发行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了蔡学俭的《我国研究毕昇情况综述》,就已有的讨论情况,分“关于泥活字的科学性”、“关于毕昇的生卒时间”、“关于华昇与毕升”、“关于毕昇籍贯”等专题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1995年5月27日,社团法人韩国出版学会,在韩国文化体育部及清州市古印刷博物馆的赞助之下,在忠清北道清州市举行第一次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学术会议,主题是“在世界中的韩国印刷出版文化”。其目的在于再次认识韩国、中国、日本在世界印刷文化史上所起的作用,尤其是要弄清韩国的金属活字发明对印刷文化的意义,概述金属活字印刷的源流,对国际印刷出版文化发展史做出的贡献。参加国为中国、日本、韩国等。我国人民出版社编审、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戴文葆同志应邀前往参加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他为这次国际学术会议而写的论文。与此同时,为了乘此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本刊编辑部与黄冈地区博物馆,通过他将近年新发现的活字创始人毕昇的墓碑、墓地照片,与该馆绘制的毕昇故里示意图,以及本刊主编蔡学俭撰写的《我国研究毕昇情况和观点综述》一文,和本刊各期发表的关于毕昇乡里的研究论文,赠送给清州市古印刷博物馆与韩国出版学会,以促进国际间的注意与研讨。  相似文献   

10.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已举世公认。蔡伦发明造纸为正史所记载《后汉书·蔡伦传》,对蔡伦首创植物纤维纸及其前因后果之叙述相当明确,使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功为古今中外所公认。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情况的定论。 一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史实,在《东观汉记》和《后汉书》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中国造纸术向世界传播的路线为东、西、南三条:向东于公元384年传入朝鲜,公元610年经朝鲜传入日本;向西于公元751年传入阿拉伯,并经此辗转传遍欧、美、大洋洲;向南于公元7至10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围绕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学术界展开了一场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是,此毕昇是否就是北宋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笔者曾撰《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一文,否定其说,认为刻碑为元末明初所立,上镌“日”、“月”二字,以及形制纹饰,均带有外来宗教的色彩,实际是一方摩尼教——明教——日月教教徒碑。该文刊于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古文献研究部主编的《出土文献研究》第三集,中华书局即将出版。该文摘要,提前刊于《中国文物报》1994年9月25日第三版。笔者原本认为,自己对“毕昇碑”的研究,到此已经结束,可以退出这场讨论了。不料近接《出版科学》主编蔡学俭先生函,知该文摘要发表后,引起了一些反响。孙启康先生曾撰《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一文(该刊1995年第1期,以下简称“孙文”)认为:“毕异碑”所镌“日”、“月”二字,为“汉族传统的物象崇拜”;其形制纹饰,是“道道地地的佛教色彩”。由于孙文对“毕昇碑”的宗教色彩的确有误会,笔者特撰此文作一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板印刷始于唐朝初年,至五代时已非常成熟,在近代印刷术传入前,一直为我国印刷术之主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两宋文化的辉煌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活字印刷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同雕板印刷相比,应该说活字印刷更适合于书籍的多种类、大批量复制,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背景,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最早关于活字印刷活动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门”,书中详细记述了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用泥活字印刷书籍的全过程,包括泥活字的制作方法、印刷的技术和程序等。沈括与毕昇时代接近,且记述完整合理,其可靠性不容怀疑,可惜的是未记述毕昇印过哪些书籍。这是关于活字印刷的最早的文献,在毕昇之前是否还有人做过类似尝  相似文献   

13.
出版网络化时代下编辑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溯及远古时代,结绳、甲骨、竹简、布帛等记载了人类古代文明.其后,纸张一直是我们传承文明的主要载体.公元105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1000多年前发明了雕版印刷,1041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西欧在公元4世纪时就出现了抄本,1450年发明了铅字印刷机,至20世纪80年代,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但是,随着网络传播的出现及其应用的快速普及,传统出版模式被打破,作为一种全新的载体,出版网络化使传统出版形式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从而进入全新的出版时代.  相似文献   

14.
史安斌 《新闻界》2012,(10):10-13
1450年,在中国的毕昇发明了木活字将近400年后,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为现代新闻出版业奠定了技术基础,并称之为新闻传播史上的"谷登堡革命"。无独有偶,新闻学的研究也起源于德国。1845年,德国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印刷术的起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与印刷术起源有关的四个问题:什么是印刷术,印刷术起源的研究方法,英山毕昇和最早印刷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原始版权概念主要和印刷商、官府有关。11世纪40年代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后,印刷商把图书作为商品谋利。为了垄断某些图书,印刷商依靠官府,取得独家经营权。如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出版的王充著《东都事略》,目录页上注明“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标题是孟老夫子的话。他这里所说的《书》,是指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尚书》。由于《尚书》中有的记载夸张失实,孟夫子不肯全信,所以说出这一带有矫枉过正的话。具体所指是《尚书·武成》中记载武王伐纣时战斗的残酷的,说纣王率兵迎战,“前徒倒戈”,“血流漂杵”,殷纣败亡。尽管这里所说的“杵”是木质的,但如非血流成河,是不可能漂起木杵的。所以,孟老夫子不肯相信,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也?!”看出孟夫子读书之认真,他不肯单据一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再说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出版科学》1995年第3期读到任昉先生《再谈“毕昇碑”的宗教色彩》一文(以下称“任文”),此文着力否定毕昇墓碑所刻之“日、月图象源于汉族传统的物象崇拜”,并以“摩尼教崇拜日、月光明”为依据,断定“以‘日’、‘月’为信仰标志的,只有摩尼教亦即日月教”。认为拙文《毕昇墓碑的物象崇拜与宗教色彩》中,“将前者  相似文献   

19.
说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宋、毕昇等等,似乎只有白纸黑字的印象。事实上,印刷所涵盖的,远不止于此。在印刷史上,中国人的发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外,彩色印刷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私人藏书,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是比较早的文字记载,可见私人藏书源远流长。纸的发明和雕板印刷的发明,特别是后者对我国藏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此,不仅藏家数量众多,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