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因而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出现,使教学往往偏离预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充满"顺学而教"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宋冬兰 《考试周刊》2012,(56):53-5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可能性,是教师无法全部预设好的。所以,教师不可能是完全胜券在握,按照自己的精密的预设顺水推舟地进行课堂教学,现在的课堂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这对于已习惯于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因此,互动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不断发展彰显"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动态生成",强调课堂的创生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在课堂中,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成发现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贝思思 《中学教育》2010,(11):36-40
当课堂教学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便或多或少地生成出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引导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生命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资源"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资源"生成对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资源"生成面临的尴尬问题,并以教师为着眼点探究课堂教学中促进"资源"生成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8.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高金花 《数学教学》2014,(11):27-29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但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源于教师"开放的预设".  相似文献   

10.
每一位教师都会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书生涯的座右铭,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宗旨。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预设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在精心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使过去单调、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13.
李晓宏 《考试周刊》2010,(38):54-5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构建动态性生成课堂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生命个性的关注和张扬,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相似文献   

14.
吴秀利 《广西教育》2011,(25):22-23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新的课堂资源、新的生命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敏锐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资源,智慧性地重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数学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那么,营造氛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设计教学方案,是为动态生成创设广阔的舞台;关注教学过程,是为动态生成架设桥梁;及时评价,是为动态生成点燃火花。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可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凌驾于学生之上,呆板地执行事先编制的教案,在一味地追求结构严谨的教学方式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是多元的,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在一定教学情境下的很多思考是难以预料的,无法预设的,而这些往往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很好的灵活性和调控能力,关注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和"突发事件",不失时机地捕捉和应用课堂上动态生成构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此略表浅见.  相似文献   

18.
三环型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实施"两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型结构。"两课"实践教学按照"现场活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环际结构来设计开展,学习过程就演绎成了"意义假设——意义建构——意义释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意义"生成和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继梅 《学子》2012,(12):44-44
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辩证关系1.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生成是在预设的情景下突然发生的,不具备可预见性,它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延伸或提升,有人称之为"实时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重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职教教师情境化教学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职教教师情境化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在以实践情境构成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础上,强调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以实践情境为中心,构建适合职教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