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其中语文课程处于重要地位。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本文从职业教育中学生心理的角度把兴趣的培养分为三个过程:激发——稳定——发展,充分阐述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乐农  张硕 《科教文汇》2024,(1):158-16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审美创造素养”的新概念。与以往的审美教育相比,审美创造素养更关注学生审美的过程和行为,以培育过程为切入点,更便于分析课程标准对该素养在古诗词教育中的培育诉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培育审美创造素养有重大价值,在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审美境界分为五个层次,多样的审美感情贯穿其中,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方式、评价等方面加以重视,以求不断优化审美创造素养的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会点燃学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换来学生那充沛地生命激情。语文教师只有凭着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搭建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平台,学生才能在此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生命格局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这意味着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课程相关因素的变化与更新,语文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和谐发展,促进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养成,更加注重提升其思想道德、情感和情操、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6.
2015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全过程,它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感悟方面能够作为语文教育的有力辅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健全学生人格。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审美元素,并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明确表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③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构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文审美教育感知美、认识美、发现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本文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认为一要关注自然社会,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品味与审美情趣,也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必须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并有责任去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吴东军 《科教文汇》2009,(32):146-146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巧妙地将读写渗透在"三个课堂"之内,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学习、课外拓展、生活实践三个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以"第一课堂"为主体,精讲细读;以"第二课堂"为扩展,读讲演议齐并进;以"第三课堂"为延伸,深入生活和实践勤写多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能力,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小学语文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蔡家谱 《科教文汇》2014,(14):136-137
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延续现象,它以其特有的流行音乐思想在中国内地歌坛开花扎根,中国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精神的折射,反映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方式在不断变化。关注初中音乐教学里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妲 《科教文汇》2014,(32):146-147
美感教育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讲授经典作品,不仅可以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感教育的目的。以讲授散文《山中访友》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从语言节奏、具体形象、创作思路三个方面来充分理解课文的审美艺术效果,以达到美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董浩 《科教文汇》2012,(2):158-159
提要近几年来,中国雕塑界一直不断地探讨中国雕塑是否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或者说中国雕塑是否应该更大地体现出中国本土的文化内涵及精神气质。本文从感知方式及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角度分析中西方雕塑内在精神的差异,试图探究中国雕塑发展的方向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韩春卉 《科教文汇》2013,(35):30-30,33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工学生更要依靠学校的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美化灵魂,提高素养。在技工教育的各个学科中,语文课与审美教育联系最紧。本文旨在探讨凭借技工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美好的职业情感、文明的语言习惯、优秀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5.
谢艳妮 《大众科技》2013,(12):166-168
当代青年人在“三观”中出现种种问题,与生命教育的缺位有关。生命教育是教导通过审美与觉知追寻爱与幸福的教育,音乐教育通过听觉感官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感受,并通过对内在情绪的觉知思考正确的生活态度,最终目的与生命教育一致,因此可以利用音乐教育从节奏和冥想、以乐会友、审美觉知等方式加强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韩菽筠 《科教文汇》2012,(2):160-160,169
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其发生、发展、定型经历了秧歌腔、周姑子戏、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曾广泛流行于山东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娱乐性强,极易引起观众共鸣。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给五音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但同时在各界的保护和推动下其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程依万  曾多运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58+168-158,168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十年办学来,网络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稳定等三个阶段。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同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规范办学行为硬性措施,使得高校网络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求胜的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笔者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入手,探索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督导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桂启 《科教文汇》2014,(31):151-152
中国传统审美观与伦理观是统一的,审美与伦理存在着同源起点,审美伦理具有教化功能,但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审美文化出现了伦理价值偏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构建和谐伦理观背景下的审美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香港高等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多层次的体系。1990-2010年期间,我国国内不少学者对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从文献的发表时间、被引用频次、研究主题这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我国内地学者对于香港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并不多,真正具有参考意义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而学者们比较关注的方向是香港高等教育国际化特点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