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题与评价,自然会遇到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在最直观的层面,语文命题可以表达为须明了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就是说,命题者要处心积虑地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评”也就不是很困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就是考试目标的制订,这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语文界始终没有弄明白,或者说始终糊涂着。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涉及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课程标准、现行教材、考试大纲的关系,高考与平时教学的关系,以及高考如何考创新、复习如何把握难度、第一年新课程高考通常会如何过渡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年多考”是当下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GCE-A)在课程设置、时间部署、评价内容和成绩检定等环节构建了成熟的“一年多考”的考试评价体系。其“一年多考”政策有效地降低高利害考试失利的偶然性,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考生提供了成绩提升的发展空间。但是在高利害考试中实施“一年多考”政策也引发了考生分数膨胀、考试甄选能力弱化、学生知识体系零散、学业负担加重以及教师的课程教学受到钳制等负面影响并引起强烈的社会争论。为回应其弊端,英国政府及其考试机构正着手减少考试次数并讨论取消大学招生考试中的“一年多考”政策。  相似文献   

4.
"考什么"和"怎么考"是考试命题不可逾越的两大核心问题。基于不同角度,对高考生物学科"考什么"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本文认为,应该首先关注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从不同层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高考生物学科"怎么考"也可以有多种思考角度和答案,本文所关注的是试题的设计思路问题。依托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探讨了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编制过程中如何体现原创性、科学性、匹配性、简约性等设计理念,并讨论了原创性和"万变不离其宗"、科学性和模糊性、设问和答案匹配、简约和解题条件充分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欧阳睿 《高中生》2011,(7):58-59
编者按:每年高考的《考试说明》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同时也是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2011年湖南高考《考试说明》是2010年湖南高考。《考试说明》的进一步完善每相对于2010年的《考试说明》来看,2011年的湖南高考《考试说明》整体保持不变,局部进行了微调。本刊现分别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考试说明》进行解读,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对高考语文有两个问题是最值得重视的: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关系到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考查考生的题型设计。考生只有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才能走出复习备考的盲区,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因为“3+X”的高考真真切切是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它与“3+2”考试是有区别的。我想谈下面四点:  相似文献   

7.
在“考什么”之后关注的问题自然是“怎么考”.具体地说也就是用什么题型考。“题型与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有相当强的关系。题型不同,测量的行为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完全相同。题型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也可能不相同.分数的误差也可能不相同,信度也就不相同。”^①用什么题型,是命题情境中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艳兰 《中小学电教》2011,(10):137-137
如果说高考是“国考”,那么学业水平考试就是标准的“省考”。高考是选拔考试,目的是要为高校选拔不同层次的优秀学生,所以一定要有难度、有区分度才行;而学考是水平考试,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标。它主要考基础题,少量中档题,不考难题。  相似文献   

9.
《考试大纲》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考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考”和怎么去备考。不去研究《考试大纲》、分析《考试大纲》和深刻理解《考试大纲》怎么能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考试大纲》告诉我们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以及“如何备考”,但《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要求是通过高考试题束体现的,所以了解和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考题很有必要.吉林省从2010年进入新课栋高考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本文旨在通过对吉林省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对2013年高三生物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冒籍跨考”现象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体制中,由于录取的“分区定额制”,导致考试竞争激烈地区的考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入考试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地区参加选拔性考试。“冒籍跨考”在宋代出现,至明清时已愈演愈烈。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冒籍跨考”问题,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高考移民”屡禁不止,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考录取制度造成的不同地区之间高考竞争压力的显著差异。探讨明清“冒籍跨考”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当前“高考移民”问题的认识,并为其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考试说明是每一位高三老师关注的焦点,“题型示例”作为考试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样题”是针对一个个考点的典型试题,承载着高考将“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等多种信息,所以研读、分析“样题”,对科学高效备考至关重要.本文以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化学部分为例,简析“样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化论坛》2010,(1):132-132
“高考可以分两次考,考本科和考高职的试卷,内容和科目应有所不同,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则会更符合各行各业的需求。”11月12日,国家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论坛在渝举行,来自河南的专家提出如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2008年秋季实施高中新课改,2011年6月进行新 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新高考逐渐向推进素质教育上过渡。 2016年底,教育部提出“一体四层四翼”全新理念,从顶层设计 上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2018年 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发布,生物学科与2017年相比没有改动’因 此可以认为,对2017年高考试题题型特点的分析及解题策略 的研究依然适用于2018年高考,并对2018年高考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海泉 《中国考试》2005,(4):7-9,26
高考作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当然要依据法律办事,按照“公平、公正”的公共原则,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择优的招生目的。因此,在招生考试界就自觉提出了“依法治考”。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真正实现依法治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对依法治考现状的描述和对依法治考存在问题的探讨必然有助于依法治考的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激增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模式纷纷涌现,这个“教学法”,那个“新经验”,一派繁花似锦的局面。不必盲目跟风,恰当选择课题既是成功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前提,又能使考生在各级各类选拔性考试中游刃有余,使校本课程为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中考、高考服务。如果说中考、高考是现实,素质教育是理想,那么校本课程就是沟通这个理想与现实的桥梁。一“、校本课程为‘两考’服务”的主导思想,是践行素质教育与“两考”竞争力的统一推进的温床由于受“应试教…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应该挨过妈妈的打吧,我也不例外。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考试只考了94分,望女成凤的妈妈气得脸都红了,接着就是一个巴掌,扫把声、骂声、打声混成一片。妈妈一手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手叉着腰,喘着粗气,脸变得比老虎还凶,气呼呼地说:“怎么考得这么差,有几个100分,你是第几名,准备怎么惩罚你自己?”心里怀着悔恨、满脸泪水的我听到这一连串问题更加生气,心想:“妈妈怎么这么可恶,才考一个94分,我们班还有人考十几分呢!”“我问你呢!”妈妈用竹竿指着我说。“哦,”我赶紧从思考中回过神来,“100分有10个,我已经尽力了,排在全班32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招生》2008,(11):56-56
认真研读《说明》《考纲》 《考试说明》和《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备受关注的高考科目改革大动作——综合科目考试终于浮出水面,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去年9月,当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广东省2000年高考试行“综合科目考试”的通知)时,在全国,尤其是在广东省中学界引起极大震动。综合科考什么、怎么考?老师教什么、学生怎样学?六科综合集于一卷,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上问题随着7月10日上午综合科考试的结束,从而有了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20.
【新闻事件回放】目前,来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做心理咨询的孩子中,有的出现了一种“嗜考症”的心理障碍。这些孩子从小就喜欢参加校内外的各类考试,对考试上瘾。相比去年,今年患“嗜考症”的孩子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酷爱考试,大大小小各类考试必定给自己定目标,没考好或无试可考就显得烦躁、心慌、郁闷。在近年流行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考试的重要。针对上面的新闻事件,我们对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书面调查。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考试,而且几乎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考试的好处就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情况,锻炼能力,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考得好的话会得到家长实质性的奖励。而另外的很多同学也对考试表现出了恐惧和焦虑。令人颇感惊讶的是,现在的学校,每周最少有2次以上的考试,最多的甚至达到了7次。在这么多的考试面前,我们的同学到底持什么样的意见,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考试,而我们又该怎么正确地面对考试呢?圆桌话题我喜欢考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把考试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开学就等着每周的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我能够在考试中发现学习中还弄不懂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抱着平常心,考试并不可怕,更不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