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的特点和优势,是一代又一代广播人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的老话题。经过十几年的广播改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对它有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必要。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不同于报纸和电视之处在于它以电波为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进行传播,既不象报纸那样主要依靠文字,还辅以图片;又不象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象,而且主要是依靠图象。广播只依靠声音诉诸听觉,供受众收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过时的看法,现代广播正在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新型的数码广播可以有文字和图形,受众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可以查阅。这话没错,广播这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播科技是指支持传播活动进行、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科学技术.①传播科技的进步促进新闻报道的变革,对新闻报道的报道方式、写作手法、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产生影响. 现代以来传播科技的发展与新闻报道的变革 1.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以声音和图像为主.广播和电视报道使新闻报道的符号由文字转变为声音和图像.广播中不仅有人的语言,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的画面形象生动,给受众带来直观的现场感.随着有线电视和卫星的广泛应用,电视逐渐成为人们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广播向“专门化”和“本土化”发展,面向特定的群体发展新闻广播、音乐广播等.以文字为依托的传统报业也在新闻报道声音化、图像化中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3.
报纸是最早成熟的大众传播媒介,大浪淘沙,与时俱进,世界报业已走过近400年的辉煌历程。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异军突起,使报纸在经受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冲击之后,徒增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古老的报纸是“生存还是死亡”?面对具有文字、声像多媒体优势的互联网的挑战,报业会采取哪些举措?科技进步能否会使传统报纸形态发生改变?报纸的内容、形式和报业经营方式会有哪些新的变化?本文提纲挈领,试图对新世纪世界报业发展前景做出瞻望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报业经历创新拼搏,实现稳健发展。但当前报纸行业受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受众危机”愈加显现;同时报业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报业的赢利模式创新和经营方式转换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5.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去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  相似文献   

6.
当今报业,正处于竞争的重重包围之中。一方面,是报纸与广播、电视及新闻性杂志等传媒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报业内部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周末版,炒红一角;扩版潮,沸沸扬扬;发行大战,愈演愈烈…… 这多重竞争,其实质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是争夺受众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还是市地报、专业报,更注意从内容上、报道形式上进行策划和创新,争夺读者。人民日报前年曾推出两组大型系列报道“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与“大江东去”,经济日报推出了“小机斗大机”系列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恰在此时,我国报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领势,无论是媒体受众、还是广告收入都在日趋向网络媒体集中。 事实上,“报纸消亡论”在历史上几度泛起,几度沉寂。当广播、电视相继出现时,报纸就两次被判“死刑”。美国加西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马里奥·加西亚说:“人们总是长篇累牍地谈论一种媒体的出现将取代之前的媒体:先是书籍取代布道,然后是报纸取代书籍,广播取代报纸,而电视则将消灭其他所有媒体。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一次,网络传媒来势汹涌,报纸的命运会如何呢? 如果说,有些困难是在报业发展中必将遇到的,那么,作为起步早、成熟度高的美国报业可能会先于我们碰到这些问题。事实证明,早在几年前,他们就感受到网络的挤压,并在积极寻找出口。总之,为了拥有未来,报纸必须作出改变已成不争事实。放眼世界,反观国内报业,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报是报业市场化进程中最早运用市场之手对报纸进行调控的报纸,从全国广播电视报业中很早就讨论的“遥控器效应”到近段时间的“多版化”“报本化”尝试,广播电视报作为一种家庭型报纸正试图摆脱过去的某种定式,已经有论文在研究城市报纸现象,但纵观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基础上。其实,从“城市”的角度把眼光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报纸运作在而对市场的时候,关键在于对受众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受众的宏观研究方面。一、城市报纸与区域优势近几年,中国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变化:农村报纸的迅速萎缩和城市…  相似文献   

9.
<正>融媒时代,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包括各种自媒体,对受众形成全时段、全方位、立体式的无缝覆盖。因此,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多老报人、老电视人发现,新闻报道的方式、表现手段已经不再按照“教科书”上那样按部就班,而是以更加灵活、更加“接地气”的形式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在此情况下,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面临的冲击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0.
陈建云 《新闻界》2002,(2):41-42
作为最早成熟的大众传播媒介,世界报业已走过近四百年的辉煌历程。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古老的报纸是“生存还是死亡”?面对具有文字、声像多媒体优势的互联网的挑战,报业会采取哪些举措?科技进步能否会使传统报纸形态发生改变?报纸的内容、形式和报业经营方式会有哪些新的变化?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对新世纪世界报业发展趋势做一些瞻望。一、发达国家风光不再,发展中国家突飞猛进除东方报业大国日本外,发达国家近年来报纸发行量一路下跌,日报数不断减少,报业似乎已度过了巅峰期,风光不再。二十世纪90年代前五年,…  相似文献   

11.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电脑等终端的共存,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这些终端,也呈现日益融合的态势。国内传统报业日益意识到,必须走融合发展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新世纪的临近,如何使自已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且不断发展壮大,是武汉晚报人面临的崭新课题.一、竞争与挑战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报业竞争的酷烈和挑战的严峻.从新闻媒体的大范围看,报纸面临着广播和电视的冲击.每逢大事,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广播的时效性让我们望尘莫及;电视的快捷与直观,也非报纸所能比.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服务于声屏的家庭报纸,可以说,服务,是广播电视报的宗旨。那么,广播电视报的服务又有什么特性呢?一、多方面的立体服务广播电视报的受众非常明了,多半是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他们买广播电视报的目的也非常简单明确:了解声屏播出的内容。随着报业的发展,声屏内容的丰富多彩,也随着读者眼界的开阔,他们又希望了解声屏后面东兄西。所以又有了声屏延伸的服务内容。而近些年.因其家庭报的特性,眼务的内容又拓展到生活眼务,报纸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不断充实和更新,就目前状况而言,广播电视报的服务有以下…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心灵触媒"——广播晚间节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晨听广播、白天读报纸、晚间看电视”——这是大多数受众的触媒习惯,随着媒介竞争日益激烈,这样的划分与界线越来越模糊。对于广播来讲,尝试开辟第二黄金时段,也许是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 目前国内除了“北京音乐台”、“佛  相似文献   

16.
赵雨春 《新闻窗》2008,(6):60-61
如今,在电视、报纸和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的挤压下,广播电台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广播被人们放在了电视、报纸、互联网之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弱势”媒体,一句“有几个人有收音机啊?”,足以让设备、人员都缺乏的基层广播工作者垂头丧气失去工作热情。如何审视广播业,怎样做大做强县级广播,成为摆在基层广播人面前的一个必答题。  相似文献   

17.
传媒市场面临“拐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数据表明,由于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数字媒体的迅速崛起,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受众和广告收入不断流失,覆盖面、渗透率和影响力正在出现下滑趋势。而传统媒体的同质化竞争,内容和赢利模式的趋同.导致经营上的微利化趋势,这在报业的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报纸的受众接触规模:各主要媒介的受众接触规模从大到小依次是电视、报纸、网络新闻、新闻类杂志和广播,报纸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介。本次调查发现,各个媒介在全国城市居民中的受众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95.62%)、报纸  相似文献   

19.
<正>在手机上浏览新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先是短信,后有彩信、 IVR、WAP,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文字阅读、声音传播、影像沟通,并且参与互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让我们逐渐走出了以电视、报纸、广播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这意味着,手机媒体时代已来临。与此同时,“第五媒体”这个词眼浮出水面,一个新媒体正在冉冉升起。所谓“第五媒体”,这是传播学者们对继报纸、广播、电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报业生存已成为业界和学界不断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报纸不仅要同期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争夺受众,报纸之间的暗战也风起云涌。不同媒介间的竞争,因媒介不同,受众容易对报纸形象形成认知,而同媒介的报纸之间如何快速建立起读者对报纸的形象识别认知,报纸版面风格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报纸之间争夺读者的一种手段。笔者将从版面形象的差异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入手探讨报业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