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竞技篮球系统演化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篮球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为自组织过程,具有系统自组织特性;竞争与协同为该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机制演化生成序参量——全面发展的竞技篮球后备人才,以使高校竞技篮球系统向更高层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自组织理论视野中,教师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相对无序、内部发展不协同、缺乏创造性等特点。当前教育政策的推进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在给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教师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变化,实现自身价值,是教师发展的一大挑战。自组织理论从开放教师发展系统环境、调整系统内部涨落、强化系统内部非线性作用、推动教师发展系统突变等方面,探讨了促使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U—S教师教育共同体基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解决教师教育问题为基本任务的团体,其在构建过程中遇到了合作匮乏、文化冲突、机制缺失等障碍。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建路径遵循着自组织理论的基本规律:开放性是构建共同体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构建共同体的内部条件;非线性是构建共同体的动力;涨落是构建共同体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4.
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系统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静态有序走向动态有序,这对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教学发展的启发性很强。作者首先分析了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教学具有的自组织特性: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系统的非线性、学生能力培养的涨落性和乒乓球俱乐部内部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学术思想的提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入手,通过阐述教学学术内涵,分析教学学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进而提出教学学术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系统主要包含学科、专业、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等要素,高等学校课程的本质是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转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价值和功能。高校课程系统的多样化价值和功能来自其可能的多样化结构特征——开放性、协同性、非平衡性、动态性和涨落性,而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又以高校课程系统通过学科、专业、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等要素产生的某些涨落为前提。本文重点分析高校课程的学科、专业、课程内容三个要素的自组织特征,从而研究高校课程系统实现培养多样性人才的自组织作用机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自组织理论和高校成人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和把握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特性,提高管理水平,可利用自组织理论,分析成人教育管理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的条件,即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存在涨落及非线性等特点.利用自组织理论中的开放性原理、非线性理论、涨落原理等探讨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水平的途径,认为应该积极建立开放性的管理体系,有效的评价系统,强化内部民主管理机制,并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理论使人们突破了牛顿机械论封闭系统观点,系统开放由存在到发展的演变规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自组织理论对高校教学设计具有重要启示:高校教学设计系统成为耗散结构系统;有效地利用涨落使高校教学设计达到有序;充分利用协同和竞争使高校教学设计成为自组织过程。对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设计效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后现代主义与人群组织性哲学观等理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以人为本、以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实现"学习生活化";创设学习文化情境,建设学习生态环境。其建构及演进模式是:教授引领、"以人为本",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引领教师间对话、协商,建构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知识管理"嫁接校本教研制度,促成学习文化情境;自组织、自激励、自反馈,催生学习文化生态;使具有文化生态属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走向自进化、自生长、自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很有启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组织特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开放性、教学系统的非线性、学习者内部的协同性、学生能力形成的涨落性。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措施主要有: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培养创造性人才、激发学生系统内部协同性学习、非线性的教学改革、发挥"涨落性"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冬梅 《海外英语》2012,(13):282-283
The significance and status of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ke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socie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nternal contact of curriculum discourse and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a few respects such as the rationality of curriculum discourse,the long-term nature of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Tibe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的、系统的过程,主要强调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专业自主是教师本人对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的凸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创造性、多元性和差异性的体现,是使教师最终获得其专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的驱动力。专家型教师始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着一种自觉的状态。专家型教师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其专业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具备坚定的职业志向、不断挑战常规的勇气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教师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基石;专业自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之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有其多种途径。而基于教师效能感的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而容易被人忽视的途径。教师效能感的四大形成来源: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从内外两方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直接经验激发内在的专业发展意识,替代性经验增强专业发展信心,言语劝说外部援助专业发展,情绪唤醒持续专业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变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金华地区高职英语教师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恰当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能增进教师效能感,且对教师效能感有持久影响力。开设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使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可有效增强教师效能感,促进教师的教学内驱力,使教师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集团化办学现已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促进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亦将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力量、多元文化价值和人格魅力是影响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促成教师在观念、实践方面的转变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转变。以“教师转变”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机理为:中介变量支持教师转变、“双环”驱动教师转变和规则因素全程影响教师转变。依此,集团校教师要融入学校文化生态,增强在诸多规则间的判断力,实现自身的转变;学校要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促进各校区间的沟通,为教师转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Consensus is growing that teacher leadership benefits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Despite the recognition that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t is developed and how teachers experience the transition to the teacher-leader rol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ransition to and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teacher leaders. It is based on 60 interviews: 41 teachers who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a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me, 10 principals and 19 teacher-leaders’ colleagues. The findings led to a model with four central components: (1) Overall professional identity; (2)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chosen;’ (3) An internal meaning-making process; and (4) External forces.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既是个体与教师职业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个体内在特点和外在环境及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变化。论文追溯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历史、研究视角,分析其概念内涵、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理论模型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解释,阐释了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方法、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和师范生职业认同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采用多维方法,特别关注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和情境方面的变化,对我们理解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了社会中介的概念,它是维果茨基学习理论与现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间缺失的环节。新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包括专业期刊、通信工具、在线论坛、互联网、相关软件、实习或实习脚手架的内部或外部来源,促进专业发展并逐步成长为专家教师。讨论了拟议方法对设计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将教师专业发展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原则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魏易 《教育与经济》2021,37(1):74-82,96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关注专业发展活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6~2019年北京市高中阶段4万多名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近20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增值模型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影响,并进一步聚焦教师参与区级和校本教研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参与区级教研活动的程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聚焦于学科课程内容的教研活动对学生成绩的增值作用尤其显著。此外,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程度对学生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教师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发展领域,基于原有的教师“专业发展(PD)”“持续/连续专业发展(CPD)”,戴杰思教授进一步提出并强调教师“持续专业学习与发展(CPLD)”的概念。他认为,CPLD项目本质上是对教师实施的系列干预活动,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学校的积极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在CPLD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内因作用,特别是他们的情绪韧性;同时,学校在开展CPLD项目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保障其有效性,即正确认识教师学习的本质与改变、重视教师专业性、提升学校领导层重视度、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CPLD项目实施效果的测量和评估需通过构建长期、多视角立体式的测评模式探索其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