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天元 《武当》2012,(9):37-39
眼下养生书籍层出不穷,养身讲座此起彼伏,而且越来越细化,如"饮食养生"、"茶道养生"、"中正养生"、"中医养生"、"道家养生"、"太极养生"、"丹功养生"、"气功养生"、"仙学养生"、"易经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四季养生"、"佛道养生"、"修心养生","房事养生"等等,这类"养生内容"在人体的某个侧面,或者说某些生活操作上会有所帮助,然而能否涵盖养生因素的关键所在,起到"生命健康"、"智寿同步"的最终长寿效用,那就未可知了。"全息养生"则  相似文献   

2.
更正     
《上海集邮》2011,(9):5
2010年第8期2页右倒8行"6月9日"应为"6月19日"。7页左倒13行"东北"应为"西北"。13页右3行"发表"应为"发表后"。42页左倒1行"上海"后应补"中华"。45页左倒6行"回复"应为"恢复",右17行"国际"后应补"旅游",右28行"茶道"应为"茶都"。47页左8行"依旧"应为"依然",左23行"祝贺"应为"庆祝",左倒7行"11.23"应为"11.24",右倒22行"一线"后应补"的"。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不是“身体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育"是"身体教育"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体育"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个阶段,因而"体育"概念有"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种解释."体育"概念的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由于目前我国"体育"处于"运动教育"阶段,所以"体育"不能解释为"身体教育".  相似文献   

4.
道一居士 《武当》2013,(5):56-56
"天人合一"是一个难于表达确切含义的古老词汇。查阅多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均未见收入有该辞条。单一"天"字也无解,只是与其它字组合后才有释义。如天空、天才等等。一般常人认为,只要人类的活动符合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即"人道"合于"天道",就是"天人合一"。而实际修道者则认为,人的身、心能够与"道"的"无极化场"相融合(得道),才是"道人合一"。修道者所求的是"得道",而不是"得天"。故改称为"道人合一"更为恰当。"道"与"天"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天"有形,是天体(万物)生、存、衰、亡无限循环演化之处所;"道"无形,它是推动天体(万物)演化的本源、本质和动力。"道"乃"天"之母。"天"为末(万物演化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中"道"与"术"是把握"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它们由作为现象表达场所的身体而形成了一种"即体即用"的现象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超越"特征在中国武术中的身体表达。它具体表现为:由"如何作"的身体之"术"可以进阶规律之"道";由"形而下"的身体之"术"可以默识形上之"道";由"工夫论"的身体之"术"可以通达本体之"道";由"有为之技"的身体之"术"可以升华自然无为之"道"等4个维度,体现出了中国武术"由术显道""以术进道"的生成论关系以及"道体术用""以道统术"的本体论关系。这一结论的得出,使得中国武术的"道术"关系彻底地走出了神秘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的误区,最终以一种持之有故的形式而得以真正澄明与豁显。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7.
武术之“势”的美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比较研究、哲学思辨的方法,阐释武术内蕴之"势"的美学思想."势"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一种透视生命气象的"动"机之"力",蕴涵"力"的刚健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脱胎于中华文化的武术重"势"不重"形",正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化、开合收放的内部张力形成不同的武术之"势",从"静势"、"动势"中彰显流体的生命意象."势"的美学思想体现在武术中主要表现为:造型中的"力"之美、运动中的"气势"美、运用中的"劲"之美."势"是"力"的含蓄,"力"是"势"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特有的"气"化思想影响下,武术"尚劲不尚力","得势"实为"得劲",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西方"尚力"技击术的中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以"心理生命结构"为切入点,从健身气功的定义、天人整体观、文化养生的功能等分别论述具备"心理生命结构"的理论依据,认为健身气功的"三调"分别对应于"心理生命结构"的三个方面:"调身"即"表象","调息"即"情感","调心"即"意志";"心理生命结构"的"体验"论诱导出"心斋"的虚静功夫则是健身气功"思想停泊的港湾";"心理生命结构"的"意义"论有利于纠正对健身气功的认识误区,进而提出"长年、长心、长德"是健身气功"意义表达"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追溯各个不同"说剑"掌故为主线,勾勒出"说"字所取意思的多样化。其中,即有"游说"、"评说"、"论说"之"说"等。大致以北宋后期为分界,之前较多间接借用典故作"游说",之后较多直接叙事作"论说"。而在各断代中,南宋是使用"说剑"以表达"论剑"词义频率最高的时期。由"剑"的"游说"到"剑"的"论说"这种字词涵义潜移默化的蜕变,显示着人们自春秋以来由社会变化而带来的深刻心理变化:在理想"秩序"日益不可能实现的中古时代,所崇尚的更是与"剑"关连的"武备"而非"文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史志与传说的分析,解读彝族村寨火把节"火-祖-摔"三元素的文化复合体的变迁。结果显示:远古时期,在祭祀"火与始祖"的"火节"中,通过"扭结滚摔"的仪式性摔跤动作祈求"种族绵延",表征"生殖崇拜"观念;汉唐时期转换为"鬼神崇拜"下的"人神扭打"的摔跤仪式,祈求人畜平安的"除秽禳灾";明清之际转变为"祖灵崇拜"下以"一跤定胜负"预测农业丰歉,以"战无不胜"演绎护卫寨民的英雄故事,以"谦逊礼仪"表征民族融合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与体育"暴力"社会文化的比较分析,从暴力与"嵌入"(非我)、暴力与"交融"(无我)、暴力与"歧离"(非非我)3个层次,跨宗教文化的"观"竞技体育"暴力"社会文化的"象"和"意",实现"文化反观"向度解读"宗教"之于"暴力"的"以心契心"理解,以及宗教本源"神话"诉求下体育"暴力"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科学》2014,(4):33-36
按法伊尔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的精神,任何选题均非论文写作之禁忌。然而,在现实中,因"口号"及"意义"之先天不足,以其开题往往徒增论文写作难度。以"体育强国"、"新农村体育"、"体育生活化"、"快乐体育"等"口号"开题,因"口号"本身"可能逻辑瑕疵"、"观点先于论证"、"论题空大"、"观点自明"、"广为传播"等特点,导致"伪题真做,必无结果"、"大题小做,泛泛空谈"、"因素繁多,难于论证"、"人云亦云,创新乏力"等写作困境。以"意义"或"价值"开题,则预设体育"意义"或"价值"之隐晦,以致于非得以论文的形式反复论证,但事实上,体育之"意义"或"价值"人尽皆知,若写作者无思想之天分,论证其"意义"往往并无意义,论证其"价值"反而缺乏价值。在论文选题中,最应避免的情况是同时出现"口号"与"意义",这将造就一份宣传材料,而非一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3.
在辩证唯物主义观指导下,对"一元训练理论"及其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问题,以及"竞技能力"提出认识与建议."竞技能力"及其与"体能"、"技术"的关系,构不成概念与哲学层面的"元"、"元因素"、"元理论"、"一元论"、"二元论";作为具体学科层面的"竞技能力"及其与"体能"、"技术"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能"与"技术"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不是同一本质的不同侧面,而是平行的关系;"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战术、心理等因素.竞技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由部分因素构成;部分因素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其构成因素在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不同情况下,既有主次之分,也有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13,(9):17-18
国家级高端藏品展示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和地方专业博物馆共同展出涉及国家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9大类1 00余件上过邮票的国家文物。国家文物局以邮票上的"集藏文化"与"非遗作品"两大主题为主线。其中"中国博物馆集藏文化展"的展品,将展出"青铜"、"陶瓷"、"书画"、"钱币"、"杂项"五个方面,"国家级非遗传承作品展"将展出"剪纸"、"皮影"、"木版画"、"织绣"四个方面,凸显邮票与传统、传统与现代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谌永万 《收藏界》2013,(9):89-90
近年来,我收藏了一些民国期间四川部分地方铸造的代用币,有"犍商"、"溪厂"、"思商"、"如川号"、"青市"、"荣县"、"富顺"、"宜宾"等品种,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请各位泉友鉴赏和指教。"犍商"代用币,是四川省犍为县商会铸造。据《四川近代史》记载  相似文献   

16.
以"独特慈善现象"代言人的姿态横空出现的陈光标,在巨大争议中坚持"不走寻常路"——他高调、张扬,以最特别的方式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被指"作秀"时,他回答得理直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他一样拿真金白银"作秀"。从被评上"中国首善"到被指"高调"慈善,从"高调"宣布"裸捐",从"裸捐"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想 本课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程"为教学情景,让初一学生初步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过程和不同"角色扮演"的运用;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学习途中跑技能,培养途中跑兴趣.在"运动员赛前训练"教学情景中,进行途中跑"步幅"教学和"呼吸"教学;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教学情景中,进行途中跑"步幅"和"呼吸"技能的提高和运用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从现场观众满意度的角度对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测评,并对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产品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因子分析和命名。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产品质量因子主要有:"有形质量因子"、"保证质量因子"、"移情质量因子"、"管理质量因子"、"比赛结果质量因子"、"可靠性质量因子"、"竞赛表演质量因子"和"竞赛人员质量因子"。现场观众对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产品的"保证质量"、"移情质量"、"竞赛表演质量"的满意度不高,在联赛产品质量管理中这3个因子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90后"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个性品质"为立足点,以"环境嬗变"为切入点,以"教育回归"为归宿点,通过对"90后"优秀运动员"个性嬗变"的成因分析及成长"外部环境"的据实考证,得出"体育"回归"教育"将是重塑"90后"优秀运动员个性品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指出:"教会"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师是"教会"的前提条件,场地器材是"教会"的物质基础,时间是"教会"的重要保障,教材是"教会"的重要载体;"勤练"是"教会"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要多法提高学生的学练时间和学练积极性,课外的"勤练"和校外的"勤练"是重要的补充;"常赛"是"勤练"的催化剂,也是评价"教会"程度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课课有比赛,人人有比赛,单项赛与综合赛相结合,群众性比赛和竞技性比赛相结合,让"赛"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