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长时间伏案学习和工作,容易引起疲劳,若能坚持锻炼,定能使你解除疲劳,祛除某些疾病,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面介绍几种简易方法: 一、伸懒腰可消除疲劳。伸懒腰是人体正常的自我克制反应,它能使肌肉细胞大大地伸张、使细胞内残存的疲劳物质——乳酸更快地溢出细胞外,而被血液带走排出体外,所以伸懒腰能消除疲劳,使精神清爽。二、提降双肩可去酸痛。坐着长时间地工作引起肩部酸疼,若每天做几次提肩运动,就能消除酸痛,提降双肩的方法是:自然站立,膝部稍弯曲(放松状态),两手下垂,两肩提升,然后突然放松落肩,做10-20次。注意:肩部放下时,膝部要保持一定的缓冲。另外,肩部要直上直下,不要歪斜,不然会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产物,又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果疲劳没有及时得到消除,下次训练新的疲劳又产生了,这样疲劳就可能积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体育考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如果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得到较快恢复,将有助于训练成绩的巩固和提高。一、训练产生疲劳的原因和症状1、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训练时运  相似文献   

3.
说“疲劳”或“疲劳了”,通常是凭感觉而说的,其含义可以指各种情况:如长时间运动,感到有些烦了,不想再动了,长时间工作,效率低了;或长时间用脑思考,连续学习,也会使人感到疲劳。 疲劳,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向人敲起警钟,即警告人们:“不要再干了,否则会伤身体。”当然,这时身体内也可能发生了种种生理功能变化,从而引起了疲劳。 正如上述,疲劳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其内容,生发的情况有种种类别,如精神疲劳和身体(肉体)疲劳,正常疲劳和积蓄疲劳,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本文只想对以运动  相似文献   

4.
小虫 《健身科学》2006,(12):4-6
20年前)美国农业部开始根据*美国人饮食指南+建立了日常食物金字塔。近期,又推出了新版食物金字塔,纠正了过去的一些疏漏。据悉,金字塔的建造者,包括科学家、营养师、职员以及顾问。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专家们依靠所获得的最科学的证据,根据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健康饮食金字塔。它修补了美国农业部食物金字塔的基础漏洞,在关于吃什么的问题上,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听从金字塔专家的建议:可以使你在各类食物中进行明智的选择,从而在食物和运动之间获得平衡,不增加热量,却能获得更好的营养。  相似文献   

5.
<正> (一)对于运动员疲劳现象的分析:疲劳通常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人们对于身体疲劳的认识和研究比较多,包括对疲劳的诊断和消除手段等,但是往往忽略由于心理紧张而造成的精神疲劳,忽略了从心理方面进行诊断,也很少从心理方面来消除。人的心理和身体是统一的,整体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长期的心理紧张会引起精神上的疲劳,而精神疲劳又会直接引起整个有机体工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薛丽敏 《游泳》2003,(3):11-12
一、有关疲劳研究的理论 从1880年生理学家莫兹(MOSSO)开始,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疲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疲劳的理论有:“衰竭说”把疲劳归结为能量物质的消耗;“堵塞说”或称“窒息说”。认为运动的代谢产物堆积阻滞肌肉的正常代谢;“保护性抑制说”认为“过度”的运动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生理抑制;“紊乱说”认为“过度”的体能消耗,会引发盐、水代谢紊乱,从而  相似文献   

7.
影子 《体育博览》2008,(12):62-65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轻盈?西班牙人会告诉你:肉身!如果说埃及人用整块的石头垒建金字塔算是一大创举,西班牙人用人做砖头垒积成旷世的"人肉金字塔"算什么呢?在西班牙塔拉干那地区最重要的城镇卡塔兰市,"人肉金字塔"的表演每年都在进行。在当地人们称这一活动为"Castell",也即成百上千的人齐心协力叠罗汉,向上、再向上,人肉金字塔就这样被一层层地叠起来,供人景仰。在这项集体活动中,人人都是英雄,因为人人都担当着自己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其本质的认识仍不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运动性疲劳是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从中枢到骨骼肌细胞、再到细胞内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或这些过程综合变化,都可以造就疲劳。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超量恢复就越明显,一旦超过了这一范围,就会变为过度疲劳。因  相似文献   

9.
谈谈运动性疲劳和运动后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运动性疲劳,顾名思义就是由运动引起的疲劳。它是疲劳中的一种,也是我们参加体育活动后的常见疲劳。凡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都会在某些锻炼、比赛之后感到很累,再锻炼或比赛时运动能力就比原来差了,这时,就意味着出现了疲劳。累的感觉和疲劳并不一定都同时出现,累是一种主观感觉,疲劳却是一项客观的指标。疲劳会引起累的感觉,但有时对运动或活动没兴趣时,在没有疲劳的情况下也会感觉到累。  相似文献   

10.
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12名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强度训练期的某些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睾酮/皮质醇能较好地评价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血红蛋白是反映柔道运动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血肌酸激酶基本能较灵敏的反映柔道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以及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情况;血尿素在以强度为主的柔道赛前训练中不是敏感的疲劳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地讲,体育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而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又往往会使身体产生疲劳,同时,日常紧密的教学时间安排也会加剧他们的疲劳程度。因此,训练与学习之间就会出现各种矛盾,从而进一步影响体育生的文化成绩和训练水平。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运动成绩测试、心肺功能测试及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法等检测对男子皮艇运动员耐力训练前后的机能进行观察.结果:①穴位离子导入能提高专项成绩,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②穴位离子导入可改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激素分泌,使之向更有利于适应运动负荷的方向发展.结论:①穴位离子导入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②穴位离子导入作为一种新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方便、简捷,易于接受,具有在运动队和体育锻炼中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健身科学》2008,(9):9-9
一项新研究显示: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进行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的研究者发现:疲劳的人与休息充足的人在做记忆力测试时,血压会有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记录并观察大鼠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m,ECoG)的变化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形成的中枢机制。方法: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皮层脑电记录方法,记录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的ECoG,动态分析运动性疲劳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频率谱、功率谱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在一次性运动疲劳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运动状态下ECoG功率谱总功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在6~9Hz频段出现密集的高能量分布;大鼠疲劳状态下运动ECoG功率谱频率分配与非疲劳状态下运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而α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力竭即刻频率分配与运动前安静状态差异显著,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θ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但在30min恢复期后,频率分配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ECoG功率谱重心频率逐渐向低频迁移,在力竭前10min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当运动停止后,重心频率即向高频迁移,30min即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大鼠ECoG在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均伴随着δ节律比例的显著增加,提示,慢波δ节律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同时,运动疲劳所导致的ECoG变化恢复非常迅速,运动停止后短时间内(30min)即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课间十分钟是休息时间,可有的学生仍然在教室里看书、写字、做作业,以为这样抓紧时间,能提高学习成绩,其实不然。只有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才能健康地学习。因此,我们提倡:课间休息,走出教室。 一、课间休息走出教室能消除大脑的疲劳 学生在教室里专心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容易疲劳,会变兴奋为抑制,因而会降低学习效果和质量。课间休息走出教室,能消除一段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的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精神振奋,从而保证下堂课的学习效率。 二、课间休息走出教室能放松腰背…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体操新规则推动着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研指出,参加七运会预赛的艺体个人项目得分低且结构呈倒“金字塔”。集体项目身体难度动作数量少,缺多样化,质量低,成功率差。建议今后:1.制订艺体训练大纲:2.利用在华执教专家培养自己的教练;3.完善艺体教练、裁判、科委会组织,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4.重视少年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把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作为中介变量,探索感知的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影响的解释机制,并着重观察运动员所感知的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和专制领导行为的不同作用影响。研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采用随机抽样法,让处于不同项目和不同等级的347名(男性为173人;女性为174)专业运动员完成“运动领导行为量表”、“失败表现评估量表”以及“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所获数据采用回归和Bootstrap分析,分别对构建的民主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和专制领导行为解释假设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①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会显著减少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感,而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②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害怕失败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感知教练员专制领导行为则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害怕失败;③由于感知教练员民主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害怕失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害怕失败在民主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不成立;④由于感知教练员专制型领导行为会显著增加运动员害怕失败,所以害怕失败在专制领导行为假设模型中的中介解释作用假设成立。研究结论:通过对运动员所感知到的两种教练员领导行为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专制型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负面情绪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直接引起运动员的心理疲劳,还会通过运动员害怕失败感的叠加效应来增加其心理疲劳。因此,研究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应该提倡教练员有计划性的多采用民主型的领导行为帮助运动员有效的减少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当训练和恢复达到最佳组合时,持续训练将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一套理想的训练模式不仅要保证运动员足量的恢复,更应保护运动员机体功能系统不受过度疲劳的伤害。比如,当运动员能在更轻松的状态下完成训练提高水平时,恢复间期就应该缩短。以下是根据不同训练要求进行分类的恢复时间:·1-20s的较短恢复:这种恢复是为了在系列运动中,使运动员保持呼吸节律,达到紧张与放松的最佳结合。·30-120s的中等恢复:这种恢复是为了使运动员以较低心率和轻度肌肉疲劳进行重复训练。疲劳出现的标志通常是运动员无法完成具有速度性、力量性、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出现运动性疲劳做出中医分型与诊断,同时监测与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等生化指标.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54.4%;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C K、LDH、BUN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低于疲劳组.结论:用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能较灵敏地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疲劳一般可分为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精神疲劳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脑力活动迟钝,甚至失眠、健忘、头胀、头痛等;身体疲劳一般表现为疲惫无力,腰酸腿痛,关节僵硬,手脚肿胀等。不管精神疲劳还是身体疲劳,究其临床表现,都属于祖国医学的虚证范畴,皆因正气不足所致。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所以,我们如能有选择地将一些具有补益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