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图腾文化转型与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如今人们认为的很多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原来仅仅是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仪式,是图腾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图腾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传承、聚合作用,并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化;图腾文化的转型将为民族传统体育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具有自我组织能力、世俗化、理性化的价值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为导向,以入选人类“非遗”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太极拳为主线,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从特色引领和历史自觉视角对太极拳课程思政建设的文化渊薮、逻辑起点、学理内涵、价值意义、创新路径等进行论述。研究认为:课程思政为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时代启迪;中华文化和谐特质构成太极拳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太极拳课程思政是对体育课程思政学理起点的遵循与认同,也是对体育课程思政学理内涵的丰富与拓展;以太极拳课程思政为平台演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色案例,以太极拳课程思政为契机审视传统武术文化百年演进历史自觉,以“大历史观”为视域打造新时代太极拳课程思政特色品牌,须注重以青年学子为中心实现文化共情,以太极推手为载体培养“君子之争”,以社会实践促进健康与生命教育,以双语教学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以跨界融合实现团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对中国登高习俗和西方户外登山运动源流的梳理与分析,阐明了不同人文环境下登山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在中西方登山文化的对话、沟通与融合的基础上,树立大登山观念,将登山由单一运动项目发展为项目群,为当代登山文化的建构提供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的含义对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归属进行了分析,理清了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对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文化传承的原生态性、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并且在历史一定时期和不同传承方式上有较高的代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调查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我国冬季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提出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地域性鲜明,民族风俗性较强,是反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变迁的"活化石",具有较强的竞技、教育和健身价值。但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发展等原因,目前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亟待整理、保护和开发。由此,建议体育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大众经营场所来共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使其与现代社会接轨,实现传统体育保护与冰雪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水浒文化视角分析研究梁山子午门功夫的演进,探讨在水浒文化影响下,梁山子午门功夫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保护。主要结论:认为子午门功夫历史源远流长,拳种内容丰富,水浒文化特点突出,深受齐鲁、水浒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当下的形意拳传承正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研究从文化遗产理论出发,运用比较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从记忆重塑、价值重构和秩序重建3个层面对当下形意拳传承机制进行分析,以探究形意拳传承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形意拳传承通过“见景见情见精神”的记忆重塑增加形意拳时间延续和空间认同的认知维度;通过“见人见拳见生活”的价值重构扩大形意拳功能范围和影响领域;通过“见众见智见和谐”的秩序重建规范形意拳传承中的理念与行为。记忆重塑、价值重构和秩序重建为形意拳搭建起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桥梁,为形意拳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考,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沐 《收藏》2010,(11):156-157
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的评选旨在提倡及传承历史名窑传统制造工艺与文化基础上,努力推动当代陶瓷原创艺术作品与创新,引导广大收藏爱好者认识当代精品陶瓷艺术及其文化的价值,更好地为投资当代陶瓷艺术精品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竹球”是仫佬族特有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来源于生产生活中,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有很好的健身锻炼价值和娱乐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活动没有得到挖掘与发展,进而影响到该项目的对外推广。本文从其自身特点、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阐述,旨在让人们更深入认识了解“竹球”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福建地术拳的传承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传承模式和传承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发现福建地术拳并非单纯沿用传统的自然传承模式,而是在近一个世纪的传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以政宣武,以商养武,以武助商”的具有自我特色的传承模式和“六进”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1.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老牛"等。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空竹的起源、发展及价值进行探讨,认为:空竹运动历史悠久,是一项集娱乐、健身、竞技、观赏、休闲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在今后的全民健身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及现实意义,对空竹运动进行合理的保护及创新性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我国民俗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contextualizes the drama and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first ascent of Mount Robson within its wide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n order to show how larg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trends have, in numerous regards, shaped the ways in which climbers engaged and elaborated mountain sport. Despite its British Victorian heritage, early mountaineering in the Canadian ranges was not merely an offshoot of older traditions, but, rather, a complex mixture of individual motivations and cultural contexts that were specific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Canadian frontier.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发展类型和模式趋于多元的背景下,体育小镇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丰富经验,有一整套完善且成熟的建构体系和发展模式。体育小镇的理论溯源和认知基础可从“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理论”和“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角度予以重新理解,其价值再认知应从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社会融合与社区营造以及地域生产力空间交汇、建构小镇市民生活新方式等维度展开,生成脉络遵循经济与文化的双重价值取向,而非单一的资本导向和政策驱动。在此基础上,以中外对比的视野将体育小镇置于长时段历史进行纵深式考察,剖析中西方体育小镇形成的背景差异和发展动因,并从产业和文化的二元维度做出要点解析,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历程,体育在这一时期也面临新的转型。群众体育朝体育休闲的方向发展是符合我国的现状,有利于人民与社会进步的一种发展方式。研究以休闲为基础,认识体育休闲,论述体育休闲:健康性、自然性、实践性、愉悦性、超越性、价值性六种属性,从“自然发展状态的构建”、“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美好生活方式的建立”、“文化价值品味的呈现”四个方面阐述体育休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价值,旨在对我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湛晓东  龚志恺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03-204,206
登山运动是和平年代探索、拼搏精神展现最具象征意义的体育运动。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国登山运动进行研究,发现登山运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有重要作用;对开展登山运动的部分高校进行研究,发现登山运动能够提升学校知名度,培养学生能力,发扬学校校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发展登山运动为契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为大众提供登山健身服务,发扬登山运动提升责任感、锤炼优良品质方面的作用,达到强健体魄、身心健康的目的。对我国的登山运动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登山运动的时代内涵,推动休闲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共建体育强国梦。  相似文献   

16.
中华射艺的当代传承面临概念纷争、文化缺失、定位局限等困境。为深入挖掘中华射艺的文化价值,明确未来发展定位,以德国哲学家奥根·赫里格尔关于日本弓道的著作《学箭悟禅录》为经验借鉴,在文化碰撞中以“它山之石”反思中华射艺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射之术在中国哲学“身心一统”认识论的影响下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其“无艺之艺”的炼心价值追求将射引入“道”的精神层面。术与道的兼容并重使得中华射艺成为人悟道的生活实践。“术道并进”的发展定位将使人们在中华射艺中发现价值理性,从而为中华传统体育超越工具理性的认知提供一种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7.
登山锻炼作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户外有氧健身运动,其健康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南路小学三年级113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名同学,对照组57名同学。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学年,每周两次的登山训练,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体育课锻炼。一学年后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各身体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探析登山锻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登山锻炼对于改善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作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速度素质也能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山地民族体育发展现状及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山地民族体育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展现着传统体育的魅力与价值,同时在与民众、社会、生态环境的相处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弱化,难以得到良好的传播与传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构建民族生态旅游品牌;发挥新媒体的号召力;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力量;以及运用民运会的影响力”等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山地民族体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发展困境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主、以发展趋势为纲、以小镇文化为魂、以服务体验至上。发展困境为:“需求与文化”双缺失、“趋势”不明确、“体验”无特色。发展路径为:通过调整价格扩大特色小镇的市场需求量;加强文化交流与保护,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软实力;规范资本介入,打造特色小镇的产业平台;调整产业布局,引领特色小镇产业趋势;吸纳优质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智能体育,增强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