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编、排、初校合而为一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郝拉娣  关伟  刘琳 《编辑学报》2003,15(6):416-417
通过对大连地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编、排、校合而为一的调查,探讨这一编校制度的意义。认为编、排、初校在机上一次完成可减少编辑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对目前抑制编辑在机进行编、排、校工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图书成为商品、出版社成为企业之后,如何提高图书质量,缩短出书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了编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室的部分编辑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技术、新设备,改革和优化出版流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著排编校一体化”的做法。本文把这方面的尝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抛砖引玉。一、“一体化”的界定所谓“著排编校一体化”,是指在出版流程中,以责任编辑为中心,以著、排、编、校为质量控制点,著、排、编、校互相融合、紧密衔接的经过优化的图书编辑流程。二、“一体化”与传统流程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2003年底,工人时报社汉文部进行了全面改革:记者部、“太阳周刊”编辑部和新闻编辑部合并,成立采编一部和采编二部,实行采、编、排、校合一。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同时也对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濮 《编辑学报》2008,20(3):233-234
总结出在科技书刊编、校、排工作中使用希腊字母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从计算机应用底层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出版流程是铅排技术条件下形成的,可表述为:著→审→编→版式设计→排→校→核红→付印。流程中的“编”是编辑加工的简称。这一流程,是几代出版界同仁共同经验的结晶,是经过无数次失败与成功总结出来的,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法则。该流程已历经百年,其间曾陆续采用不少新技术(局限于排印方面),都没有使其有所改动。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咱刊发动编、排、校、印等各方力量,共同消灭差错这个“老大难”问题,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读者普遍反映《新闻知识》不但文章内容好,而且差错少。但拜读1989年12期时,却发现差错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编、排、校分开使编辑工作与校对工作由不同的人员承担,使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相适应:但实践中,对于部分科技期刊如高校学报,大多由于规模和财力限制决定了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置专职的校对和排版人员,而且编辑人员既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知识,又对作者的修改稿进行过审读和加工,所以由编辑同时担任校对和排版工作,  相似文献   

8.
叶晓 《传媒》2001,(10):61-63
"报社的采编工作大致可分为采、编、审、校、签、发、排、印这样几个环节,如果说过去的激光照排系统主要着眼于解决排、印环节的问题,那么紫光开发的UNISNEWS系列新闻综合业务系统主要解决的则是包括排、印在内的所有采编环节.概括地说,过去人们常说的所谓‘告别铅与火'实际上只是解放了排、印人员,而我们所追求的则是让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9.
一份高质量报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与校对的密切合作。“编校合力”作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要求“编”与“校”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践证明,这种“合力”,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报刊质量,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随着编辑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编与校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不清。 一、编校合力与编辑人员素质 校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基础工作,又是出  相似文献   

10.
应用LaTeX系统排版自然科学类期刊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燕 《出版科学》2007,15(3):77-79
编辑手段现代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如何改革传统编校过程,实现科技期刊编、排、校一体化,是科技期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排版软件的选择是其关键.LaTeX是一种格式化的排版系统,将它应用于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排版,便于编辑真正做到编、排、校一体化,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科技论文排版的美感,便于作者从网上校对,便于实现全文上网,形成一条龙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 ,各行各业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读者对出版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光是“出好书” ,还要“快出书”。这就要求出版社缩短图书出版周期。众所周知 ,出版周期长短的决定因素是书稿编、审、校所占用的时间。图书的编、审、校工作本身涉及面广 ,包括一审、二审、三审、一校、二校、三校、排版、改版、封面设计等 ,而且各个环节之间往往会发生不协调 ,有时甚至出现窝工现象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影响出版工作的顺利完成。然而 ,如果我们能采用一种方法 ,把编、审、校各项活动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强化编辑的校对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出版工作中,编辑的基本职责是收集、研究出版文化信息,制订选题计划,组织著译队伍,审读、选择、加工整理稿件和其他资料.进行美术和技术设计,以及宣传介绍、了解读者反映等等。其中,校订原稿、审读校样,常常是编辑不可缺少的操作环节。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编辑工作者对自己的校对责任意识日渐淡化,认为校对是编辑以外的校对人员的职责。重“编”轻“校”,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编辑心理现象。由于校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报社的记者有短期行为,报纸要再上一个台阶,则非常困难。目前,县市报记者存在的短期行为,则又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重大因素。何以见得?一是“营养缺乏”多县市报从业人员大多为“半路出家”,文化程度较低,业务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可以说是先天“营养”不足。再加上小报人员大多集编、采、组、校于一身,整天忙于出报,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总结多年的办报经验,高校校报有五个共同点:都是省级内部刊;都是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门的机关报;都是不公开出售、不具商业性的报纸;从报编辑人员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不是新闻专业毕业;工作无严格分工,编辑人员具撰、编、组、排、校、印、发等各种职能于一身。真所谓“拳打脚踢”办报、实实在在办报、辛辛苦苦办报。总的看来,高校校报运作步履维艰,喜中多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省市《内部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及…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
每当夜阑人静,千家灯火俱消时,《陕西日报》出版楼便灯火通明,编、排、校、电讯、制片等部门紧张而有序的新一天工作又要开始了。如果碰到国内外重大事件报道需要等候新华社电稿时,这里则彻夜灯火不灭,人员穿梭不止。夜班,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循环着。初上夜班,很不...  相似文献   

16.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孙培镜校对,在我国一向也称“校雠”。“校雠”作为我国编辑史上的一个专门用语,既指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勘,又指古籍和原稿复制工作中的校对。从校与编的关系看,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雠,一向是编校合一的,即一人而兼编校二任;而古籍和原稿复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编研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汇编出版了诸多体例、内容不同的档案编研作品。但是,由于编研人员的编研理念不同,档案编研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档案编研作品的可读性与可用性,编研结果与编研初衷相悖。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编研产品的价值,笔者以为,在进行档案编研时应做到"广、实、考",所谓"广"就是指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广征博采",所谓"实"就是指选用档案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一、人大新闻队伍将弱兵寡,缺乏竞争意识。目前,人大的专业新闻媒体主要是刊物,这些刊物大都是省级人大常委会主办,获准公开发行的为多数,市级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多为内部发行,这种杂志社的人员很少有超过 10人的,一方面,这些人员就本杂志的编、排、校、发行及有关事务性工作要搞,另一方面,这些杂志大都设在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内部,还承担着常委会的部分文字材料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外面组稿,坐等上门,来啥吃啥,选择余地很小,有的面临稿源枯竭之状况。另外,人大杂志内容上有很多是“奉命刊登”的领导讲话、文章等,影响了杂…  相似文献   

19.
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 word具有强大的处理图表、数学公式的功能,并具有“所见即所得、图文混排、简单易学以及操作界面友好、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为了充分利用作者的电子文档,避免重复劳动、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提高编辑质量和办刊效率,根据科技期刊的排版特点从设备配置、编辑工作流程、文稿编辑加工以及论文的镜象输出等方面利用Microsoft word实现了科技期刊编、排、校一体化。实践经验表明:Microsoft word可以用于科技期刊的排版,利用Microsoft word排版的科技期刊可以满足科技期刊的规范要求,且具有排版简单、缩短编校周期、提高期刊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