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奇 《中国编辑》2007,(4):47-51
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编辑阅读叫做审读(本文所指的审读是指决定书稿取舍的三级审读),校对阅读叫做校读。审读和校读,表面看都是阅读,但由于阅读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差异,由此带来对编辑和校对职责要求、素质要求、绩效评估和职业训练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校对应着重做好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对的产生 ,其直接原因是发生了复制 ,需要比照原件来审核复制件 ,以发现两者之异同。此即为编辑和校对耳熟能详的“校异同”。这在 1986年 12月出版的科技出版专业人员培训试用教材《校对工作》中 ,称之为校对的基本职责或本职工作 ;在同年同月出版的《编辑工作二十讲》中 ,称之为校对的主要任务。校对所发现的差错 ,主要因排字工人对汉字形、音、义发生误解进而误排所致。在以铅排为复制手段的年代 ,如果没有校对尽职尽责的工作 ,书稿的差错率将会居高不下。“校异同”是校对的主要职责 ,而“校是非”只是少数高级校对显示其能力的次要职…  相似文献   

3.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校对的职责是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版错误,并发现原稿的错误、疏漏和不妥处,提交编辑解决。消灭排版错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异同”,发现原稿错误也就是“校是非”。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一、“校异同”是校对人员 的天职,是对校对人员 的起码要求 “校异同”就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排版错  相似文献   

4.
论校对定位     
校对定位的误区 校对如何定位?按传统的说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知识问答》),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知识大全》)。这些论述,虽然承认校对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又否认校对的独立地位,把校  相似文献   

5.
付培蓉 《编辑学报》2003,15(6):420-421
通过审读出版后杂志,发现刊文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随机抽取2001年出版的6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均为第4期),对刊文中的数据进行审读,并按数值修约规则及数据处理的要求进行分析与核算。结果表明,这6种杂志存在较多的错误数据或随意修约数据以及表达不规范数据,对数据的核算与修约缺乏重视。认为编辑加工对论文数据不能“只编不修”或“修而不算”,编辑校对应校出异同、校出是非,以提高论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报纸安全出版是每个报人天天紧绷的一根弦。如今报纸工作流程网络化,信息量大和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滞缓;阜新日报新上了现代化的出版平台后,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必须提升为广义的审校,针对目前无原稿校样逐渐替代传统的“一人校样,一人看稿”的校对模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完善审读校对机制,来减少报纸差错。  相似文献   

7.
通读在校对质量保障机制中的作用薛培敏比照原稿校对,是校对的基本职责,其功能和作用,已被人们多方论述过。而对“三校一读”中的通读这一环节,讨论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就通读在图书出版校对质量保障机制中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功能、通读人员应具备的条件、通读与编辑...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稿的科学性差错与编辑防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黄万武 《编辑学报》2001,13(3):138-139
阐述科技文稿中科学性差错的隐匿性和复杂性。认为防范科学性差错是编辑的社会职责,决不能一味依赖审稿专家。编辑应把科学性差错的防范贯穿于初审、复审、编辑加工、校对和印前审读等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技术的“把门人”。  相似文献   

9.
编辑读校——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读校(或称编辑者校对)是其重要一环。近年来,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严重滑坡,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编辑对读校工作不予重视或者说忽视读校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编辑读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读改校样,参与校对,主要任务是检查校对人员的校对情况,并解决他们在校对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二是校读清样,即对付印前的清样从形式到内容作一次全面检查。尽管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提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不尽一致,也丝毫不影响“读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在编辑工作中的客观必要性。为此,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10.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忠于原稿”即“对原稿负责”。1980年国家出版局公布的《出版工作暂行条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原稿  相似文献   

11.
出书周期长,错别字太多,是当前书刊出版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出版工作》上开展“编校合一”的讨论,我认为十分有益。编辑和校对,是完善书刊编辑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整体,自古以来都是不分家的。在古代,编辑称“编纂”或“编修”,校对称“校雠”或“校勘”。前者职责为收  相似文献   

12.
白古山在《出版发行研究》1994年第一期中撰文认为,我国四十多年来对校对职责规定不全面,使校对工作不能适应目前出版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过去规定校对职责,只提“忠实于原稿”。由于出版事业迅猛发展,新编辑的比例增加,又由于出版竞争日趋激烈,创收问题常常困扰编辑,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原稿上的疏漏和差错似乎越来越多,所以,应将发现原稿差错明确列入校对职责。  相似文献   

13.
一份高质量报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与校对的密切合作。“编校合力”作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要求“编”与“校”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践证明,这种“合力”,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报刊质量,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随着编辑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编与校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不清。 一、编校合力与编辑人员素质 校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基础工作,又是出  相似文献   

14.
图书编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下简称“统、范、纠”)问题,就是指编辑加工、校对校审和通读审读中的统一、规范、纠错问题。这是编校读诸环节的共性问题,但随着环节的递进,其广度应缩小,数量应减少,深度应加大。具体说,编辑加工要对原稿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统、范、纠”,校  相似文献   

15.
一、审读清样是编辑的职责一本差错百出的图书面世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该书的编辑和校对往往会就责任问题互相推诿,编辑责怪校对不认真,把关不严;校对埋怨编辑不仔细,原稿有错未改。那么,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是编辑,还是校对?各打五十大板显然失之公允。笔者...  相似文献   

16.
也谈“对原稿负责”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崔庆喜“对原稿负责”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我国《出版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编辑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校对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专业校对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提出了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编校合一”和“校对主体社会化”,其核心是取消专业校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偏见,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1重新认识校对规律,适应校对角色功能的转变传统的校对模式为“三校一核红”。一般来说,前两个校次重点是校异同,校对者不加入自己的观点,称为“死校”;第三个校次重点是校是非,着眼于发现作者和编辑可能出现的疏漏或知识性差错,这一过程包含着校对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19.
编校合一的弊端及其改进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童华峰 《编辑学报》1998,10(1):14-15
认为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兼任校对有以下负面影响:编辑对校对技能不熟练,责任不明确,只校“异同”不校“是非”,降低“齐、清、定”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图书质量不高一直是广为读者诟病的老大难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以“三审三校”为核心的出版管理制度没有很好贯彻执行或编辑校对人员业务水平不过硬。所以,要想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就必须切实使出版质量管理制度严起来,严把选题关、杜绝低水平出版,造就强大的编辑校对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