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电子计算机排版技术,实行编辑、设计、排版、校对的四合一。排版、校对工作将全部由印刷厂转移到编辑部。在编辑部即可在微机上完成排版及校对任务。这一新工艺,正是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而显示出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它打破了以前编辑和排版各自独立的局面,实现了编辑与排版的有机结合。当编辑在计算机上完成稿件输入时,实际上也是对稿件编辑质量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采用计算机排版来取代目前落后的铅排工艺,具有很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校对内涵的延展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书出版的诸多环节中,校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它上与编辑工作衔接,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下和设计排版连接,使版式设计更加合理.可以说,校对质量直接关系着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电子出版系统为出版行业提供了许多方便,特别是电脑排版对书刊的组版,快速、方便,而且易于修改。但由于排版人员一般只经过电脑培训,对编辑方面的要求和知识却知之甚少;而编辑在校对时,由于不了解电脑排版的有关知识,仅用校对符号很难与排版人员沟通,造成屡改屡错...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校对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标 《编辑学报》1991,3(1):31-34
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诚然,校对工作的目的是消灭校样中存在的拣字、排版等程序中造成的错误。消灭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编校工作中没有专门的字符正斜体校对符号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创立了一套字符正斜体校对符号,并已应用于科技编辑工作实践中.这套符号减轻了编校工作量,是规范编校人员和排版人员进行非直接沟通的符号语言,现公布出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除去一些大型的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专设校对人员之外,一般一二十人的期刊编辑部和小报社,其校对工作都是由编辑人员兼做的。这些单位实行编校合一,是由于受  相似文献   

7.
于世美  安梅 《编辑学报》2011,(Z1):53-55
通过总结编辑工作经验,结合《中国科学》系列科技期刊的特点,从沟通作者和排版人员、电子版初加工、校对的方法、常见的问题、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素质几个方面,探讨"编排分离"模式下如何提高编辑加工和校对效率,保证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8.
雷莉 《新闻导刊》2001,(2):25-26
有人认为校对工作是纺加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我认为校对工作还应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忠实于原稿校改发现和纠正录入排版中的字差错,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含关思维能力、识别能力、字操作能力等综合要求,可以说,校对是保证报刊优质高效出版的最后把关口,校对的每一环,都应承担起编辑的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9.
作者使用电脑写作之后,传统意义上"校异同"的依据--手写稿便失去了,校对、编辑工作面对的已是根据作者电子文档排版的清样,此时的编辑校对工作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0.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校对的职责是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版错误,并发现原稿的错误、疏漏和不妥处,提交编辑解决。消灭排版错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异同”,发现原稿错误也就是“校是非”。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一、“校异同”是校对人员 的天职,是对校对人员 的起码要求 “校异同”就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排版错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写作、编辑、排版的工具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出版部门。计算机自动文字校对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工校对工作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状况,也为改变传统的人工校对模式,实现文稿的自动校对,提高校对质量,把校对人员从大量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与西文有很大的差异,汉语词与词之间无明显分隔,词的切分具有很大困难,目前所使用的软件均无法达到独立完成书稿校对工作的能力。因而应将汉语校对系统的功能定位于人工校对之外的辅助工具,计算机校对以词语检…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脑的应用日益普及,激光照排取代原先的铅字排版,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电脑上“写作”,编辑运用电脑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由于“黑马文字校对、”“工智校对通”等校对软件的出现,不仅使校对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校对周期得以缩短,而且使校对质量有所提高。因此,校对软件的出现,对校对人员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4.
书稿校样经过前期交互式校对后,在付印之前还要有一次最后的整体审视,全面整合编辑、版式设计、排版录入、交互式校对各项工作结果,才能转入到印制阶段.这就是校对后期整理,是校对为保障图书质量的最后承诺.  相似文献   

15.
付友华 《出版广角》2013,(22):72-73
校对是出版编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程序,其主要是根据原稿审查文稿的错误,包括字词拼写、语法的错误、政治错误等。校对工作要求编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也使得编校人员的耐性、责任心、上进心更强,这是对校对人员性格的磨炼,从而也使其更加适合校对这份工作,使其能更好地提高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海原 《编辑学报》1993,5(4):203-205
一般情况下,科技期刊编辑部没有专职校对人员,校对工作大都由编辑人员承担。列宁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校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多年的编校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校对技巧,介绍如下。1 出刊的全过程都要重视校对工作,防止差错  相似文献   

17.
浅谈校是非     
随着近几年书稿写作的电脑化,出版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编辑职责已由发稿前必须对书稿做到齐、清、定,发展到今天的关注图书的前期策划、组稿、印制和发行,以及图书市场的热点等,事务性工作相对增加,编辑分内的对书稿中的差错及对文字的修饰与润色等工作更多地落到了校对人员的肩上,编辑工作出现了向校对环节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等现代技术使编辑出版工作告别了"铅与火"、"纸与笔",走过"光与电",进入"0和1"数字化时代。出版数字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电子文稿化。电子文稿使出版工作省去了文字录入环节,简化了校对环节,同时使编辑人员对文稿的字数统计、删改取舍等更为便捷,使编辑校对工作更加省  相似文献   

19.
魏艳君  彭熙 《编辑学报》2015,27(4):371-372
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让作者参与校对工作.作者参与校对,重点是编辑稿和二校稿的校对.编辑稿作者校对主要是针对责任编辑的意见进行确认、修改、补充,二校稿作者校对主要是排除排版过程中不同文件格式转换导致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和199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接连举办了两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中国版协向全体优秀校对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校对的任务,不仅是校正排版差错,还要发现原稿差错;校对工作可以补编辑工作之不足,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中国版协对校对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把校对工作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