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我国体育市场培育的取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国体育市场的培育,要针对体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培育取向,即商业经营型培育、局部经营型培育和非经营型培育。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我国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的全面研究,分析了社区体育组织在建设、管理及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我国的社区体育提出了建议,为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从体育行政管理模式、社会体育团体、社区体育法规、"阳光健身计划"、社区体育竞赛、社区体育设施和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完善等7个方面,对台湾社区体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归纳了台湾社区体育的若干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旨在推动两岸群众体育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社区体育管理的经验看中国社区体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美国社区体育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为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模式效率低下、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素质较低、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出构建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管理模式、培植城市社区体育社团、改革高等体育教育、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体育市场化产业经营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保华 《体育世界》2008,(7):102-103
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及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我国部分城市街道办事处(镇)、晨晚练点、体育俱乐部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以此的基础,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不足以及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及“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也经历了从“他治”到“合作治理”的转变.治理理论视域中的“自治”是一种有效的、内生的协调机制,将之应用于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能够有效地回应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及手段等方面的内在诉求.城市社区体育自治是一种低管理成本的体制创新,能满足社区体育建设的内在要求,促使社区体育管理向有序化和民主化转变,应该说社区体育走向自治化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学术理念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学有关思想,探讨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学术理念。阐述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归纳出街道社区体育、小区体育、小城镇体育、学区体育和体育生活圈等我国当前较有代表性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弱势人群等社会问题;并从构建和谐社区角度展望了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最后从社会学方法论角度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科研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以及科研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阐述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体制、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与西方体育强国美国的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并结合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特殊性,探索适合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的三条优化途径:一是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三是目标管理的系统多元化。并构建社会化管理和政府管理的多元化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体育和现代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及特点;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都市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给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城市社区体育应发挥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构建新形势下的组织管理模式是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前提,培养合适的体育人才是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积极筹措运作经费和建设场地、设施是加速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我国区域性体育联赛的开展和我国职业联赛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深入访谈、案例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对珠超联赛和粤超联赛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区域性体育联赛的运作模式,即确立主办者的市场主体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联赛组织、采取独立的管理模式和专业的营销方式运作区域性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职业运动员体育经营风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体育已逐渐市场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今天,体育理论界仍缺乏对体育经营风险的分析与研究,体育人才培养机构也忽略了对体育工作者风险意识的培养,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对体育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的认识。分析了我国职业运动员体育经营风险的种类,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亚洲传统冰雪运动强国,通过两次举办冬奥会,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日本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主体的密切合作制定了层级分明的《体育基本法》及政策支持体系。日本体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分配合理,场馆建设迅速、运营方式灵活多样,"一贯制"培养体系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诸多启发。完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变革冰雪运动发展方式;从"战略驱动"到"科技驱动"全面提升备战水平,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打造夏冬奥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规划资金来源与分配,科学布局设施建设与运营;构建"教育普及-社会推广-竞技提高"多边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培育冰雪文化,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国际交流,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考察和研究,指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健身科学知识普及、促进社区和谐以及社区体育管理和体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俱乐部在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可以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制度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正是基于市场化制度安排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补贴与项目委托相契合的供给模式,取得了很好成效,即政府引导与资助、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与运作、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与学校共同生产与提供、社区居民参与和协助的"补贴—委托—合作参与式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居民体育需求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公共治理方式,构建新型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与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简称FCSC)发展路径的研究与思考,并与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比较分析,探索在以"举国体制"为背景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发展模式。认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至少在7个方面存在可以改进之处,即,管理体制、法规体系、领导机构设置、运作模式、经济效益、管理人员素质、运动员管理模式。在对其现存问题的分析和与国际经验的比较下,对我国大学生体协对于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校高水平体育运动发展以及探索转型期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由较单一的“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并重转变,突出体育特色;培养计划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一专多能;培养过程应由“放羊型”向“引导型”转变,突出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培养现状及趋势,提出了“阶梯渐进式”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行了梳理,明晰了国内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的变迁,运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选取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为调查对象,剖析和归纳总结其运营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体育场馆的营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案例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借鉴Preker-Harding模型理论对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事业单位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可总结为体制内部改革模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模式、企事业并轨改革模式、BCO改革模式、"事转企"改革模式、事业单位委托管理模式6种。结合Preker-Harding 模型设计了评价的8个纬度。分析认为,体制内部改革模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模式属于事业单位自主化运营模式,企事业并轨改革模式、BCO改革模式属于管理机构法人化模式,"事转企"改革模式属于企业法人模式,事业单位委托管理模式属于委托法人化模式。4种模式在政府作为所有者和监管者方面的职能不同,未来我国事业场馆改革目标和思路是分类改革,改革方向的近期目标是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中期发展目标是借鉴BCO管理改革模式,长期发展目标是完善委托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