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既是当时学者  相似文献   

2.
“对话范式”是近年来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范式。然而伴随海外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场域,传统“对话理论”面临社会网络关系盲区下的对象偏离和叙事错位困境。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场域,结合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提出国际传播“对话范式”应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络社会关系情境,引入“互动关系”“议题参与关系”和“权力关系”三大社会网络关系线索进行对话重构,以促进国际传播真正“对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闻理论的发展,学者们纷纷开始寻求新角度来重新认识新闻的定义。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也被应用到新闻研究中,为新闻研究者理解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巴赫金曾认为对话是人类进行交往和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传播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话,传播只有在对话中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①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理论的发展,学者们纷纷开始寻求新角度来重新认识新闻的定义。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也被应用到新闻研究中,为新闻研究者理解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巴赫金曾认为对话是人类进行交往和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传播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话,传播只有在对话中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牛津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思想家西奥多·泽尔丁在他的《对话》一书曾提到,"21世纪需要一种新的抱负:发展对话(conversation)而不是谈话(talk)。对话会改变人,真正的对话点燃激情,而不只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和谐社会的建立,良好中国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将"对话"作为利器。人文学科的跨界对话也已成为潮流和趋势,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传播学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血液。鉴于此,本文从巴赫金理论出发,探索"对话传播"这一传播学新领域,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话语”这个概念是舶来品,英文是discourse,最初是苏联文艺学家巴赫金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对话,人类通过对话完成观念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在与潜在对象的对话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并且与潜在对象的言谈一起构成话语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及其对批判学派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批判学派的学术资源中 ,话语理论 (TheoriesofDiscourse)向为欧洲传播学界所倚重 ,而在话语理论的形成过程中 ,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又是首屈一指的先驱。他的交往与对话学说、“超语言学”理论以及意识形态话语观等一整套话语理论 ,为人们批判性地解剖各种传播活动的深层机制、社会情态、历史渊源等 ,无不提供了朴实而新颖的视角 ,留下了自然而深长的启迪 ,并事实上开启了当今福柯“话语 /权力”的著名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河  董骁 《编辑之友》2022,(8):39-49
后疫情时代的出版直播,引领着出版业全新的运营模式。文章从对话理论出发,审视出版直播中时间、空间与关系三个维度,尝试理解主播与用户的对话场域。结果表明,直播预告和回放交叠于组织时间与个体时间之上,对话的新旧文本在流动的“现在”中往复勾连;媒介空间与认知空间体现出出版直播的空间性,多元话语重新定义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建构了异托邦式狂欢;商品效用是对话原则,话术是对话路径,物与集成物的空间决定对话关系的实践。他者话语、“受话人”和“超受话人”介入对话,直播不同阶段、媒介可见性与主播的话语层次等因素,影响着内在性话语的对话关系,以及自我与他者差异化的身份感知。上述发现为对话理论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观念资源,指引了出版直播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9.
会议报道几经改革,但传播效果仍不尽人意。抛开新闻体制等宏观方面的阻碍不谈,对话精神的缺失可以看作是会议报道最大的瓶颈。笔者从会议报道的现状出发,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研究会议报道的缺陷,认为应该采取立足对话的精神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本文聚焦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叙事体系建构,这既是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迫切要求。在整合传统叙事和数字叙事前沿理论基础上,阐明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叙事体系建构的五个层次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对"对话"做出阐释的"大家"之人多不胜数。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对话",其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上演。而在中国社会进入第二个阶段的转型期、信息与媒介"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对话"在传播的世界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被赋予一种时代的特色。此文以当下网络新闻为研究对象,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分析新媒介中"对话"的建构,用对话思想的视角丰富我们对传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的融合新闻报道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文本载体,以“脱贫攻坚”为代表的重大主题报道已逐步从本土议题走向国际视野,有关脱贫攻坚的国际新闻报道可被视为国际传播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国家叙事实践。本研究基于数字新闻学和叙事学等理论,考察以CGTN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客户端和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脱贫攻坚”主题报道。研究发现,脱贫攻坚叙事在命题、策略和画面上呈现从“攻坚”到“共建”的叙事转向和语态拟合,包括短视频叙事在内的数字叙事形态突出冲突性和趣味性并通过叙事命题的精细化设置实现国家叙事的话语创新。国家叙事可被视为“一种新型公共关系”,国家叙事的元叙事、叙事主体性以及如何在“内外”和“中西”之间重塑理论张力,是拓深国家叙事理论体系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3.
李冰  吴亦楠 《今传媒》2023,(9):37-41
本文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下“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节目内容的叙事特征与叙事策略;采用文本分析法,概括出该节目以圆形场地创造对话叙事空间、三元主体共创叙事文本、明暗双线交错推进叙事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该节目具有的跨平台融合与网感化传播、梦想叙事激发情感共鸣以及柔性传播三重叙事策略,旨在为提高跨文化节目制作水平和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 广播电台采用交际(会话)的形式制作的节目通常称作《对话》广播,或对话节目。对话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特点,介绍生活常识,传播科学技术,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等,有问有答,相互启发、诱导、补充,有情有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对话广播往往把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问题说得浅显易懂,简单明了。所以,很受听众的欢迎。对话节目开始,听众总会听到“现在播送对话……”,结束时说“刚才播送的是对话……”,说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国际传播为基础语境,聚焦网络文学“为什么是中国故事”“为什么能讲好中国故事”两大理论命题,提出由故事层、媒介层、关系层构成的网络文学三元本体结构理论模型。此模型中,故事层表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性和中国性,媒介层和关系层表现出具有跨媒介叙事和全球性数字叙事特征的媒介性,三大特性赋予中国故事立体化的精神内涵、本土化的文化气质和全球化的开放语境,从而构建国际传播视野下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学科建制和一种研究范式,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和中西跨文明对话一直缺乏相应的理论地基。当代法国哲学家、汉学家朱利安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一是探索了一种绕道中国而思的方法论策略,二是提出了一种居间哲学。“之间”不是实体,不是对象,它比实体和对象更本源。因此,居间哲学的确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但是,在“之间”之中、之前、之上、之外,还有一个更本源性的层面,那就是“关系”。居间哲学如要获得彻底的本源性,就必然要演化为关系本体论。关系本体论发现了“关系的同一性”,从而超越了“同一/差异”“内部/外部”的逻辑悖论,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和中西跨文明对话提供了真正的合法性理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2,(4)
当前的媒介事件研究大多聚焦于事件边界概念和社会功能属性的考察,忽视了戴杨、卡茨的理论创建是立足于大众传媒以讲述故事的独特叙事方式对事件的探索。本文以媒介事件研究的“叙事”为核心,围绕这一概念的应有之意、价值意涵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叙事作为一种符号资源的结构系统,既是媒介事件的建构语境,也是实现社会中心神话权力的关键来源,系统内的诸要素在数字技术驱动下被再度分配,导致事件语义功能的割裂与语用关系的转型。将叙事的概念与媒介事件理论相勾连,不同于当下学者们对事件研究的细分领域,而是基于戴杨、卡茨“媒介事件”研究衍生而来的,重新考察媒介事件这一经典理论的分析视角,在方法论和理论创新层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鉴文化智能的理论框架和阅读民族志的研究视角,将博物馆参观者留言行为视为一种带有社交目的的、与博物馆主导叙事进行对话的跨文化阐释实践。研究以河北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两次展览的纸质留言册为研究对象,辅以访谈的形式,提出以“动力-策略-效应”为框架的博物馆参观者跨文化阐释模型。其中,跨文化阐释动力为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的起点;跨文化阐释策略是博物馆参观者解读博物馆叙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既集中反映参观者的主体性,又具有强烈个性化色彩;跨文化阐释效应是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值得关注的结果 ;跨文化元认知则指参观者对文化差异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的反思。四个概念相互作用,形成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相对应的个性化叙事。  相似文献   

19.
地方媒体对外讲好“城市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超越“地方性”话语局限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跳出既有“叙事经验”构建网络空间情感共同体,不断调适“范式”“表达”“进路”,积极谋划和推动以“对话式”为核心、以“多元文化”为抓手、以“情感共振”为追求的国际传播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艳 《青年记者》2017,(8):86-87
媒介技术的革新和中国电视产业的迅速繁荣,为电视节目在已有的生态环境下孕育出了新的阵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在当下传媒领域已获得一席之地,并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随着真人秀节目形态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制作流程与节目框架设置也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面对困境,真人秀节目还能寻找到突破点吗?湖南卫视的《我们来了》节目在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交流”模式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本文基于巴赫金的“对话主义理论”,从主体间性、差异性、独立性和未完成性这四个视角,分析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对话模式,从多维视角来探讨真人秀节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