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中国农业研究》,1952年更名为《农业学报》,1962年改名为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 6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接到科学技术部国科财函 [2 0 0 4 ] 12号文件 ,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将从 2 0 0 5年全面改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和《生物文摘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目前学术期刊研究中向核心学术期刊一边倒、急切地要把非核心学术期刊“拔苗助长”成核心学术期刊的倾向,从学术主体的成长及学术客体的发展角度论述了非核心学术期刊存在的必然性,进一步从学报分层视角来研究非核心学术期刊的性质和特点。使用多元统计学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4年版)》中的2003年理工大学学报的10项指标进行分层研究,结果显示2003年理工大学学报存在分层现象,符合文献的集中和分散规律,分层前4类学报数量少,学术水平高,处在相对核心位置,占多数的分层第5类非核心学报刊  相似文献   

4.
孙瑶 《学会》2023,(7):28-31
<正>《电子学报》是创刊于1962年的学术期刊,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许多新的严峻考验。为了走出困境,《电子学报》编辑部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新尝试。稿源组织创新:国际化与学术会议约稿在稿源创新方面,《电子学报》探索吸引优秀的国际化稿源,并利用各大学术会议进行约稿。  相似文献   

5.
以2003~2007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数据来源,采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对《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近5年主要学术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增幅明显,学术评价指标呈稳步提升态势。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公布,2005年《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达0.697,总被引频次达908,分别比2004年的0.56和654提高了0.133和254;2006年影响因子达0.799,总被引频次达 1 157,分别比 2005年提高了0.  相似文献   

6.
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学术期刊选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作物学报》、《大豆科学》和《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三种作物类学术期刊2002~2004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了不同类论文的被引用情况,以及三种期刊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作物类学术期刊的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我国地震科学研究的状况,介绍了《地震学报》的现状,发展和在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及地球科学学术期刊中的地位。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参与知识创新工程,《地震学报》要努力成为国际性学术期刊。为加速《地震学报》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要转变传统办刊观念,努力提高编辑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正副主编和编委会的主导作用,使《地震学报》走向世界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展望《地震学报》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对2006-2010年《地理学报》669篇学术论文的基金支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学报》绝大多数期刊论文都得到不止一个基金项目的支持.基金主要以国家基金和省部基金为主,其次为厅校基金,国际基金较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资助《地理学报》期刊论文的主体,在资助地理学高层次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物学报》2003年被引频次统计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3年所统计《作物学报》的被引频次分析表明,这两种检索系统对《作物学报》的被引频次统计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误差;认为文献检索机构应重视引文统计数据和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引证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技术基础和编排基础,出版印刷版的《中国高校学报  相似文献   

11.
运用网络计量学的方法,利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EndNote软件的统计功能,对2000-2009年《情报学报》杂志的载文量、作者发文量、作者单位、关键词词频及基金资助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阐述《情报学报》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由《植物学报》、《遗传学报》、《动物学报》、《昆虫学报》和《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等期刊发起的“2007之春生命科学期刊沙龙”于2007年4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研讨的主题是学术期刊的市场与经营。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基因组研究所、文献情报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30余家期刊和科学出版社的代表共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医学论文初审审读程序及审读重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求确认中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运用文献考证方法,对清未民初的大学学术期刊作了系统考察。否定了传统的观点,认定上海圣约翰书院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创刊的《约翰声》、东吴大学堂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刊的《学桴》和西北大学于1913年创刊的《学丛》为中国最早的三种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及其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和原始文献调阅,以创复刊较早的《东北师大学报》和《厦门大学学报》为典型代表,对1949年至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的继承、恢复、发展,及其科学传播源流作了系统分析。认为《东北师大学报》反映了中、俄(苏)、日等多种文化传播,又反映了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学术期刊领域最初的胜利成果传播;认为《厦门大学学报》依托福建厦门与滨海的地缘优势以传播海洋科学为特色,并在历史上学报的继承、学校与学报特色传统的继承、以分册专辑形式出版综合性大学学报,以及学报在大学中的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微生物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英文缩写CSM)成立于1952年,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会现有17个专业委员会,5个工作委员会,一万余名个人会员,学会主办《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等5种学术期刊。中国微生物学会目前是第八届理事会,2001年10月选举产生,现有理事135名,常务理事31名,现任理事长为扬胜利院士。  相似文献   

16.
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负责人。1980年以来,先后就读于江西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期间,他在导师钟树福教授、章熙谷教授、赵其国院士和张桃林研究员的指导和带领下,对鄱阳湖区耕作制度、红壤旱地资源利用、南方冬闲田开发和耕作制度改革与发展等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相关研究刊发于《自然资源学报》《科技导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农史》等多种学术期刊上。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国知网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引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010年所刊载的论文从载文、基金资助、引文与被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刊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不愧为“中国图书馆学第一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自1999年1月颁布实施以来,得到国内学术期刊,尤其是各大学学报及专业期刊的广泛响应。学术期刊规范化对期刊质量全面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19.
征稿简则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是及时反映我国(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高等学校和其他研究机构)研究生、导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作为科技综合类学术刊物,本刊涵盖数学、力学、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生命、地质地球、环境生态、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本刊是中文科技综合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0.
征稿简则     
正1《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是及时反映我国(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高等学校和其他研究机构)研究生、导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作为科技综合类学术刊物,本刊涵盖数学、力学、物理、化学化工、材料、生命、地质地球、环境生态、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本刊是中文科技综合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