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实践和探索,还需要高质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理论研究。聚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国际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0年收录于WoS核心合集的权威期刊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揭示其核心文献增长、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国家、研究主题与学位类别等分布特征,提出未来立足中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统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建议: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注重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案例研究;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2.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依次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完善期,其间呈现规模化、服务化、规范化、内涵化的基本特征,即构建了层次类型丰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以职业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要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供给能力尚未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需进一步深化,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动力不足,科研训练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预期等问题.未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当扩大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聚焦岗位,对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强化协同,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分类评价,提升应用科研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形成独立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外的完备的专业学位培养体系.本文从依托工程背景、强化职业性、适应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专业型师资队伍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等方面探索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逐步成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其发展尚未能满足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出发,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相关路径是推进其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伊始,国家进行学位制度改革,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博士层次专业学位5种,而硕士层次专业学位已高达39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试图对划分的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创建阶段、规范阶段和改革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以期各培养单位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大好时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积极促进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改革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实现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处的大环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的有效模式和培养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1月1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以试点工作为契机,下大力气解决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问题,以学校改革创新为主导,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符合规律、满足需要、质量上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林蕙青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层次人才教育。文章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同等方面入手,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统计数据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速,但由于起步较晚、基数偏小,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依然小于美国,结构、类型等方面也有一定差异。在比较与借鉴的基础上,应厘清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概念与范围,继续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西北工业大学的探索,建议进一步规范培养定位、加强产教融合、健全评价体系,不断推动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度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具有相当规模,其培养模式在入学形式、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估等方面表现出诸多成熟特征。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各异,但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合理地学习并科学地借鉴美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需要进一步改革入学形式、明确培养目标、发挥办学自主性以及健全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制度自身发展与完善方面的至关重要性。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水平、发展规模、培养模式、质量保障和管理体制、政策制定五个角度探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以期为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教育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美国理学专业硕士培养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专业硕士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本文归纳分析了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科学—附加"集成的课程体系、"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组织、"课程—项目"双重的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从宏观层面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三个特点:分权化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多元化的研究生院系统、成熟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比较分析视野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应选择的三条道路:研究生教育管理分权化发展之路、优化研究生院结构的发展之路、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现状与特点,认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既要服务于国家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又要提高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率。将研究生培养对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归纳为几个方面:一定的研究生规模和良好的结构比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SCI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影响因子和引用率);发明专利数量与转化率;国际化程度与水平。分析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研究生培养的思路和措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师资队伍;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改善研究生的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培养环节;鼓励创新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加强和改善研究生管理。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置是在事前控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满20年,当前正是结合各种变化、全面反思课程设置的较佳时间点。本文以MPAcc为例,立足生源结构分析,结合国内外课程设置现状,系统地提出差异化的课程设置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教育虽然规模扩张较快,但学科、区域结构变化较小,体现了“存量决定增量”的发展模式.反映在省域研究生教育方面,各省域之间不但存在数量的差异,也存在学科布局的不均衡,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薄弱省域的工学与专业硕士学位尤为薄弱.因此,研究生教育薄弱省份亟待发展工学与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改变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集中于北京的地域格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不再局限于“MPA”“MBA”这两种人们较为熟悉的人们专业硕士的培养.从1991年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以来,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了38种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也是专业学位中的一种.教育硕士的培养,是我国提高基础教育的重要一步.试从教育硕士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美国教育硕士培养的经验借鉴等方面来探索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并且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质量问题是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备无形性、生产与消费一体性、过程不可储存和服务效果差异化等服务的基本属性,故可采用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方法,从培养单位认知差距、培养标准差距、教育服务传递差距和沟通的差距等方面分析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最终提出通过重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加强人事管理和教育督导、强调内部沟通和对外宣传的一致性等来缩小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