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儒家礼学精神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儒家礼学的核心。本文从儒家礼学的视角,就礼学的等级精神、忠信精神、德孝精神三个方面,探析了儒家礼学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的儒家礼学原因。这对从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来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有重要意义,对民族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拳种丰富,其功力练习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认为:散打应从传统武术中筛选出利于提高散打功力的练功方法,构建现代散打的"功力"练习体系;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与散打训练的结合,既能提高散打实战能力,又能体现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墨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墨家兼爱、非攻、尚贤的视角,探析了墨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的墨家思想根源。这对从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来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有重要意义,对民族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针对目前武术教学形式单一、文化特色不明确、武术技击方法不够突出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建立技术与文化相互统一的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武术在拳种特点、文化特征、武德应用等方面的文化优势,达到传承传统武术、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挖掘传统武术的优秀技击方法,科学创编传统武术套路,注重传统武术的实际应用,以传承民族文化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河北地域性传统武术为例,从拳种的地域分布、拳种资源、武术底蕴、群众基础及课程内容和设置等多方面,对河北高校开展地域性传统武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凸显出河北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研究传统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上探索传统武术的体系结构,研究如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规范化、体系化,以更好地将我国众多流派的优秀拳种推向世界,使武术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并且能够进一步促进竞技武术的合理发展。武术的多样化功能伴随着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子体文化重要存在形态的太极拳,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母体文化的巨大影响,使得这一充满战斗格杀之气的传统武术拳种,具有着文质彬彬的品质。本文主要从儒家的体仁、中礼、存诚、主敬、人道关怀等层面,探索儒家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慎是滇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云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下,杨慎凭借着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思想情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文人知己、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砥砺,以其诗歌创作、授业解惑的实践活动,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作示范,对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4):188-189
本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天津市静海县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针对静海境内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播继承、开展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今后静海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策略进行认真的探讨研究,针对调研所提出的结论与建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傣族体育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柔美、细腻、传情、修身养性等文化特质,是傣族文化圈内独特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复合的结果。在影响傣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水文化”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其对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选择与整合,直接决定了傣族体育的文化品性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闽北因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成为沟通福建与中原的文化走廊。其深受地理环境、政治局势、经济结构和社会习俗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历代皆重文教的良好风气、经济上自我满足的生存心理和移民文化的开放兼容,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且至今仍对闽北的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熹性好游山水,在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过程中,领悟客观物体的理性,从而动情惬趣,涵泳其道学精神。朱熹在八闽的山水诗,以游芦峰、百丈山、云谷、武夷山等地为主,其写作手法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被资源、水土流失、水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几个方面,通过分析一系列数据指出了制约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所在.同时,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整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以点带面,促进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从加速农业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对改善和促进环境状况,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闽南佛教岩寺是以天然岩洞为空间,集自然山洞和人工构筑为一体的,一种非独立的附岩式石木结构建筑。其选址位置从平原山林到悬崖峭壁均有,具空间小巧灵活,布局变化多端的特点;既有洞穴幽深的特色,又具闽南传统建筑样式与装饰风格的特点,体现了建筑和环境的高度协调,极具独特的地域特征。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遗产,闽南佛教岩寺融汇了洞穴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诸多价值,被赋予众多宗教内涵与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5.
闽北山歌丰富多彩独具魅力,她是闽北文化、也是武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这大自然的心声却被今日的"繁荣"掩盖得几乎无影无踪。上世纪曾有过收集整理闽北山歌的过程,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却少有人问津。如何做好闽北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提高人们对闽北山歌的认识和关注,造福子孙,是本文将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闽北古村落的地域分布和发展历程有自身的特色,以此为主线来探讨闽北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特色是必要的。闽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环境,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三雕"艺术充分体现了传统民居的知识与技能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如何研究和保护历史文物建筑及其空间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闽台传统建筑化是闽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图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形成闽台许多共同的建筑形式与工匠艺术。往往以地理空间上的形胜来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建筑空间的创作,则以中轴、对称、主次、尊卑等手法,通过建筑的方位、规模、色彩、材料、形式等一系列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与建筑形式来反映;庭院则充当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中介,充满内聚力的空间。闽台传统建筑虽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土楼与风景名胜区等传统旅游区相比,具有人口密度大,客家人与土楼民居浑然一体的特点,适用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方式。目前福建土楼旅游在社区参与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参与程度低,土楼旅游开发重建筑、轻人文,参与旅游开发的土楼居民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居民忽视对土楼旅游环境的营造等,要通过制定政策、政府加强引导、深度开发原生态土楼旅游产品、加强社区居民培训、发动居民美化环境等措施,真正促进社区参与土楼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自然资本相对稀缺的时代,福建省经济发展已经无法复制主要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福建省在新时期协调发展,引入生态效率理论,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度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指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福建生态效率明显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各种生态效率与其劳动生产率协调性不如浙江.  相似文献   

20.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遣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