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雯 《文教资料》2013,(1):84-85
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拟对大学生"知行分离"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分析导致"知行分离"的原因,提出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代大学生知行分离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要实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唤醒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关注和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4.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知行分离的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策,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道德知行错位在大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知而不行。究其原因,知性德育范式的存在和由上而下的德育传播方式决定了大学生必然且必须知德;道德体系自身的局限和道德远离现实生活又使大学生不能行德,在知行矛盾中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出现了知行错位的道德虚伪现象。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国家介入的前提下以生成性思维取代本质性思维、道德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得相通,从而为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长时间的学校德育教育,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在部分学生中道德"知行分离"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常常被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和学生道德觉悟的低下,可是强化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起到明显改变现状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道德知行转化的问题就成为道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运用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的真实的、具体的条件,以期为解决这一德育难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大学生道德知行转化和道德行为的出现创造更多必要的和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向大学生传授思想道德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了解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明白行为的道德区分及其价值意义,从而能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德育中出现的知行分离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华章》2010,(33)
本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出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涵义,最后对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使得广大大学生和体育工作者对此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通过多种渠道改变和减少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9.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知而不行”、“知而错行”、“高知低行”等“知行背离”现象。深入分析知行背离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并对实现知行统一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德育中知行背离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背离"的现象比较突出.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德育中出现的知行背离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衡量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统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环节上来分析“知行背离“的原因,探索“知行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影响,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模糊了原有的道德认同,衍生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时代难题,道德教育要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层面出发,引导他们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科学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孕育和激发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持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着眼解决大学生的知行分离倾向,使大学生形成符合自媒体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并促使他们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行统一中成为高尚道德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道德生活实践应该是知行统一的.然而,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着“知而不愿行”、“知而不能行”、“高知低行”等“知行脱节”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道德学习的动机不纯、盲目的媚俗心态、残缺的心理素养等主观因素,也有道德教育失真、道德宣传与道德传播方向失导、道德环境的污染等客观原因.要实现知行统一,就必须化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净化道德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形成道德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知行和道德修养方面都表现出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发展传承中的弱化和断裂;高校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淡化;家庭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缺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不足四个方面。该文对大学生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现象及形成原因进行剖析,以探求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用虚假理由请假现象在大学校园内普遍存在并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请假类型上有无中生有型、夸大事实型、移花接木型和浑水摸鱼型;表现出请假理由模糊、请假方式违规、请假借口雷同等特点。大学生请假诚信缺失现象潜藏着道德观念偏差、情感贫乏、意志脆弱、知行分离等道德危机,但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道德教育的契机。辅导员可以通过创新请假制度,提高学生道德能力,积极创立道德对话、引导、监督和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守信习惯。  相似文献   

17.
促进大学生精神世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情况良好,但在践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分离现象。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无论是灌输还是对话,实质上都是一种单面论证,单面论证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失调,有可能引发道德怀疑主义和知行不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分歧以及对德育信息的熟悉程度,客观要求高校德育适度引入负面道德现象.高校德育进行双面论证,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善”;有利于大学生进行道德反思;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免疫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和超越社会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师生座谈法对传媒环境下,福建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9所本科院校大学生道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意识模糊化、道德情感强烈、道德实践知行脱节等现象。并提出传媒公司及在业人员、高校学生本身、家庭应形成合力等相应对策,充分发挥传媒优势,趋利避害,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知行背离"现象,不能采取"存在就是合理"的态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非是一些人所说的知性德育,而是大学生轻视道德修养导致的德性缺失。《思修》课教育应通过"做人"的教育调动起学生德性修养的动力,以此提高《思修》课教育中的"知行一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