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搜集到的留学生使用介词“对”的偏误形式进行归纳,并按偏误性质把它们分为遗漏、添加、误代、错序四类。以这四种类型为基本框架,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介词“对”的偏误现象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表示引进动作对象或发出者的介词"给",是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使用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进行分类诊断,并从汉韩对比及汉语本体的角度探求了偏误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和“从”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本文将此与英语介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为切入点,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平面上对时空介词“在”、“从”的偏误进行分析。语义功能上,对汉语介词“在、从”和英语相应介词进行认知分析;句法形式上,则观察时空类介词宾语的位置关系、共现关系,对搭配错序和介词框架偏误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晓露 《文教资料》2011,(35):31-33
“被”字句是汉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也是留学生习得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语料检索,从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几个方面对韩国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偏误原因,以对韩汉语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作为介词标记可以介引时间,介词“在”本身不表示时间,通常需要与能够表示时间的词连用,或者与表时间的词构成介词结构,引出事件的时间。从表时间的介词框架出发,依据不同的意义将表时间范畴的“在”字结构分为五类,对每一类进行句法分析,最后对留学生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彭瑜 《文教资料》2011,(5):42-44
通过对缅甸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的分析,作者发现缅甸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汉语介词,但在使用中仍然存在着大量偏误。本文将从语义功能方面对语料中出现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并解释其偏误现象,进而为缅甸学生的介词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介词“在”在汉语中属高频词且其用法灵活,致使维吾尔族学生在使用时,偏误颇多,实践中可从遗漏、误加及由“在”组成的介词结构错序等方面分析其偏误类型,并从语言迁移角度、认知角度、环境角度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适时采用“偏误预治”策略,减少偏误发生。  相似文献   

8.
日本留学生使用介词“对”的有关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收集并分析中山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部分日本留学生在使用介词“对”时出现的偏误。偏误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遗漏、误加和误代。本文对这些偏误逐一进行纠正,并解释其汉语的语法规则,同时对日本留学生出现此类偏误的原因进行解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日本留学生学习介词"从"的偏误例句进行了归纳,同时对这些偏误例句做了总结和分析,将偏误例句分为错序、遗漏、误加和误代四种偏误类型。以偏误类型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平台”(1992—2015年)以及“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16—2019年)为语料来源,主要以德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偏误语料为例,对外国人习得汉语作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语料分析结果显示,外国人习得汉语偏误主要有语汇偏误和语法偏误两种类型,其中语汇层面主要存在词语误用、多词、缺词等偏误,语法层面主要存在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型错误和语序错误等偏误,且以语汇层面的词语误用和语法层面的语序错误最为典型.基于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视角分析,外国人习得汉语教学应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强化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中介语理论为依据,探究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学生介词误加偏误的各种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介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作文语料为基础,考察西班牙学生汉语定语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级I阶段西班牙学生单定语结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双定语结构。该阶段的主要偏误是“的”的误加、遗漏与错位,其次是量词充当定语成分时误代、遗漏与误加,再次是定语的错位。偏误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本文针对以上偏误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语中没有与汉语介词相对应的词类,这给维吾尔学生汉语介词的习得带来很大的困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广州大学学习的100名新疆喀什未就业的维吾尔大学生进行有关介词"在"的偏误语料调查。在母语迁移理论的指导下,论文运用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维吾尔学生汉语介词的习得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研究,并提出避免这些偏误发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越南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副词是表达汉语时间范畴的语法成分,文章从实际语料出发,结合汉语时间副词"正在"与"正"的语法特征,分析了越南留学生使用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偏误原因以及提出时间副词"正在"与"正"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收集越南、缅甸留学生的若干篇论文作为本文的语料,对结构助词“的”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并且运用学过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总结其偏误的成因.研究认为遗漏主要是由于回避策略和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而误加、误代主要是由于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泰国学生使用"有"字句的频率较高,出现的偏误数量也较多.本文通过对就读于马哈沙拉坎大学以及本校的泰国学生的写作语料进行分析,对已发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和分析,类型主要分为"有"的误代、误加和错序.本文还将探求产生偏误的原因,并针对泰国学生"有"字句的偏误特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像”作动词时,主要表比喻和比较。它在汉语中的实际用法较为复杂,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误。基于配价理论,本文具体辨析“像”的用法,试图归纳不同语义类型“像”的配价类型和格式,参照格语法理论探讨其深层语义的表达模式。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留学生使用“像”字句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其偏误类型和偏误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像”字句。  相似文献   

19.
词法是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重点,但由于自身母语及各种因素限制,常出现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偏误,包括介词偏误、助词偏误、连词偏误和语气词偏误。介词偏误是由遗漏、误加、错序和误代造成的。助词偏误分为结构助词偏误和动态助词偏误,都是由遗漏、误加和泛用造成的,其中动态助词还存在位置不当的偏误。连词偏误和语气词偏误则是由遗漏和位置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尽管韩语是SOV型语言,但韩国学生仍易出现句末误加宾语的偏误。经考察,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不及物动词后误带宾语、离合词后误带宾语、误加个别动词、遗漏介词并将状语误用为宾语、"一……也/都"句式中误加宾语以及成语后误加宾语六种。汉语教师应针对各类偏误的特点在教学时予以强化,尽量减少此类偏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