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咏梅老师的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是很规范、很讲究阅读教学技巧的教学创意.这份设计值得我们品味与评析的技法在于“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竹“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即教学中课文处理;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处理指的是在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的教材组合过程,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我认为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把传统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选择最佳的教材处理艺术,以求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和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处理指的是在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的教材组合过程,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说,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教材处理的能力与习惯,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状况是:从课文开头问到、讲到课文的结尾. 这样的教学,平均用力,处处解读,肯定是低效的教学.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处理”;即对课文教学内容与部位的选择与利用.所谓“教材处理”,就是安排什么样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就是最好安排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抓手.  相似文献   

5.
教材的取舍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最好?我认为要让学生有情感的体验,为他们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最终能做到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为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实践以下的取舍。  相似文献   

6.
余映潮 《福建教育》2009,(12):27-28
教材处理,一般而言,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处理”。 下面的内容都属于教材处理的范畴:整体处理、长文短教、点面结合、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教、选点突破、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教材处理?简言之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以新目标英语为例,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下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多,难以按时完成;课堂活动多,难以分清主次,合理取舍。二是生词量较大,教师把握不了“重点词”,导致学生掉队。三是对于教学内容,教师不会进行合理调整、删减和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学化学教材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是“教化学教材” ,完全按教材规定的内容、结构以及次序等进行教学 ,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的教师则是“用化学教材教” ,只是把教材当作一种蓝本 ,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进行发挥和想象、重组和剪辑 ,即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我是赞成后者的 ,并且在自己近 2 0年的教学生涯中进行过积极的探索 ,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对中学化学教材的处理艺术。一、重组艺术即打破教材原有的排列顺序 ,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更适合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用意识的普遍觉醒使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用为本的课堂上,我们必然要依托教材,选取一些遣字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词句段篇(以下简称“言语点”)进行言语实践的熏染和言语能力的习得。但是,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如何在研读教材时发现、筛选、甄别出言语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难事、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0.
王珂晨 《文教资料》2011,(30):49-50
在“教教材”的观念支配下的传统教学中,凡是选进教材的文章,基本上都作为“定篇”来使用的,致使教学中盲目迷信课文,过度挖掘的现象严重。语文到底教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其艺术的表现是以深入地钻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重要前提的。为寻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境界,须对教材潜心钻研,艺术处理。 一、整体把握的艺术。教材是编者根据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精心选编的。把握编者意图,了解编排体系,整体把握教材,这是钻研和处理教材的第一步,须予以重视。教者要通览全册教材,搞清教材分几组,每组几篇课文,“例话”是什么,“例话”与各篇课文的关系如何,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七、一课多篇一课多篇 ,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 ,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 ,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 ,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 ,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它的设计目的 ,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 ,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 ,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 ,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 ,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 ,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  相似文献   

13.
郭根福 《江西教育》2010,(10):18-19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主要靠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要提高精读课文教学的实效,其核心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材处理,就是要实实在在地用好用足课文;教材处理,就是要利用课文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教材处理,就是要认认真真地设计由学生进行的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这些,都依赖于教师对于教材、对于课文的精心的精致的研读.  相似文献   

15.
教学策略 精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或称为重点课文,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精读课文就是教方法,教规律的课文,相当于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但是,从目前精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精读课文”中“精”的理解仍停留在逐段串讲的“精耕细作”上。  相似文献   

16.
四 扩读  扩读 ,要求一个“配”字 ,一个“补”字 ,它解决的 ,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扩读 ,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 ,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阅读 ,但却与教材阅读息息相关。没有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刻了解 ,就难以找到与课文相配读的文章。所以 ,扩读是对阅读教学的直接的有显性作用的阅读。扩读 ,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 ,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 ,从某种角度出发 ,进行扩展式阅读 ,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 ;就是由…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的建设与研究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材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焦点就是“课文”。不管依什么体例、按什么思想编教材,都得把“课文”的选取与排定看作是重点工作;对“课文”的不同认识和不同处理能基本反映出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此,“课文”既是教材的焦点,也往往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争论的焦点。 既然“课文”是一个“焦点”,那就很有必要认真研究,比如“课文”是什么的问题就还不甚清楚。也怪,越是普通问题,人们似乎越感到似是而非。我是普通教师,无甚高见,只从点滴教学体会和近年应人教社之约从事语文教材编写的粗浅认识出发,谈一点我个人对语文“课文”的看法。全文分三部分:(上)讲讲“课文”概念,来回答“课文是什么”的问题;(中)讲讲“课文”的地位,来回答“课文在教材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下)讲讲“课文”的处理,来回答“教师怎样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课文的教学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八、提炼组合所谓“提炼组合” ,就是分类集中 ,寻求规律 ,梳理线条 ,积聚板块。“提炼组合”的教材处理技巧 ,主要用于单元小结、期中复习、期末综合复习、中考复习时的教材处理 ,它能使复习内容的目标相当明确 ,线条十分清晰 ,重点内容与精华内容非常集中。“提炼组合”的教材处理技巧 ,也同样可以用于单元教学 ,此时的“提炼组合” ,是为了科学地分析教材 ,尽可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尽可能贴近教材的编写意图 ,尽可能地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 ,从而高效率地进行课文教学。经过“提炼组合”之后再进行单元教学备课 ,会有一种课文风光尽收…  相似文献   

19.
冯齐林 《教学月刊》2010,(10):31-33
“同课异构”就是“一文多教”,就是指面对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其实,“同课异构”并不像一般所说的“一文多教”那样简单。“同课异构”的“异”不只是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更是指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换句话说,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是外在的“异”,而教学内容的“异”是内在的“异”。因为教学方式的“异”终究取决于不同教学内容的甄选和不同教学价值取向的判断,也即“教什么”先于“怎么教”。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中,作为课文的文本具有标准的解读取向,教科书的提示“预设”着编者的价值判断,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分析就是文本的解读指南,教学就是“教教材”——按照教科书和教参的既定方针办。新的语文课程强调由忠实执行走向自主创生,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还需不需要教好教材呢?教什么,怎么教呢?面对这些当前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许多教师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因此步入种种误区。误区之一:喧宾夺主——游离目标盲目拓展[案例]一位教师教学《白鹭》(苏教版第十二册)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