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民族特征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厘析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当前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健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价值,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在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国体育百年建设的艰辛探索,切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题中之意,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5个维度确立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目标。通过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弘扬传播过程,营造体育社会风尚;融入体育事业全局,统筹推进“大体育”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等实践方略,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教育人民、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助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体育精神表现出了独有的时代特质和时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不仅鼓舞和激励着体育健儿们为国争光,而且逐渐演化成为各行各业人们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理论先行、问题导向、内涵凸显、样板鲜明、贡献独特是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特质,也是释读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内涵的重要时代依据和内容。通过稳步推进、有力阐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序传接、完整推展等程式,能够全面展示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时代价值,凸显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力量,为中国走向体育强国擘画出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4.
莫霞 《体育科技》2023,(3):166-168
在专业运动员语文课程中进行中华体育精神渗透教育,能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德、育人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培育理想信念坚定的优质竞技体育人才。文章阐述了专业运动员语文课程教学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课程融入中华体育精神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对教学新路径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即提升语文教师中华体育精神素养,编写中华体育精神教学校本教材,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夏康宁 《体育风尚》2023,(8):101-103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将从中华体育精神概述、构建理论框架、实施途径、挑战与应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的视角论证了中华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化创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校园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应把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并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孕育和形成进行梳理,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为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通过比较我国工、农、兵、学、商、医、体等8种行业精神,归纳这些行业精神所具有的共性,从内容到风格探寻了中华体育精神的独特之处,以求发现中华体育精神的特殊价值与独特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因此,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教材体系,将中华体育精神纳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中,构建"四位一体"的中华体育文化育人模式,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体育明星的符号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明星的价值表现形式和影响力不同;体育精神具有传承性、指导性和发展性;体育明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形成、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波 《灌篮》2021,(2):155-155
我国在长期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中华体育精神,它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的良好继承与发扬。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地位也在社会发展中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来发展体育事业和健康文化事业是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能实现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还能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国防建设和人的身体锻炼,但武术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学生体育权利制度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有的学生体育权利的制度中,宣言性、原则性、概括性的条款内容占很大的比例,我们只能从其法律原则和精神理念上理解,而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许多有关学生体育权利的法律、法规中,对侵犯了学生体育权利的法律责任不具体、不明确.保障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要加强学校体育立法工作,加强对学校体育法制的宣传和科学研究工作,加强法律监督,提高全社会对学生体育权利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界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在学者互访、成果交流、组织联系、合作研究、会议等方面的联系,指出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对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多方面贡献:丰富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成果、为ISSA的刊物出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学者赢得了经济上的权利、为跨国合作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国学者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和便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赛事产业竞争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赛事产业的产业内竞争对手、供应商、买方、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五大主体的界定及其竞争压力分析,绘制了我国赛事产业的竞争格局,并构建了我国赛事产业的五力模型.总体来看,我国赛事产业具有较大产业吸引力,赛事运作者具有较强的目标达成能力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的学科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顺应体育人文社会学有序整合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的学科整合功能问题.分析认为,当代中国体育分层理论描绘体育社会现象的基本方面,具备发挥学科整合功能的条件.其整合功能具体表现在学科的概念、性质、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等研究等方法,展示延安时期多姿多彩的女子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认为延安时期女子体育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女子体育活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奠定了新中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依据现代产权理论,借鉴美国和欧洲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单项运动协会逐渐退出联赛的经营权,控制权.最终退出其对职业联赛的所有权;建立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蹦床集训队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计划安排、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生理、生化以及心理指标与训练负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体育管理环境发展动态性的基础上,解析了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刚性的构成维度,即体育战略变革刚性、体育管理流程刚性、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刚性以及体育管理文化刚性,进而剖析了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刚性促成因素,即线性思维的局限性、路径依赖的锁定性、沉淀成本的效应性、知识传播的局限性,寻觅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以期促进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调查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躯体化、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非体育类大学生相比,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强迫、敌对因子得分较高,而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低.结论: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