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教材大部分以政治为主.过于远离学生生活.改革后的现在使用的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荔枝》、《在家里》、《放风筝》等,都是生活中的教材。很明显,教材内涵体现了尊重生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使学生学起来不陌生。好像就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事情。事物一样.学起来兴趣盎然。编者的意图也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领会课文潜在意义.更好地引导学生爱生活.懂生活.才能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孙燕 《山东教育》2005,(16):32-32
《乌鸦喝水》,一篇经典的课文.一个童话工的益智故事,短小精悍而内涵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很喜欢,也愿意和学生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本组课文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如“注意事物的联系”、“理清课文的条理”等常规训练项目 ,引导学生把已有的能力迁移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将相和》是该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担负着领悟重点训练项目的重要任务。该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 ,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 ,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 ,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 ,“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描绘了诸葛亮的顾大局、识大体和神机妙算。故事环环紧扣 ,引人入胜 ,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 ,引导探究 ,启发学生思维 ,启迪智慧 ,进行探究性阅读 ,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读读课文 ,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 ,把课文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标出来。课前 ,教师布置学生浏览《三…  相似文献   

7.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吴静 《山东教育》2011,(7):46-48
本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四位名人的故事。《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述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所选课文上都是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的颂扬正义战争的威力。《新闻两刚》报道的是渡江战役和解放南阳、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气势磅礴;《芦花荡》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的故事、形象鲜明;《蜡烛》讲的是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年  相似文献   

10.
陆萍 《江苏教育》2007,(12):3-15
问学生,最喜欢什么课文?神话体裁课文占据首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神话类课文,如《沉香救母》、《哪吒闹海》、《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类课文,总是小学生的最爱。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课文把“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因。其实《草船借箭》的故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丽 《教育文汇》2006,(8):40-41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适合课堂表演。如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小松树和大松树》、《美丽的公鸡》;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故事《“你们想错了”》、《将相和》;小说《信箱》、《小珊迪》;诗歌《渔  相似文献   

14.
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紧跟时代的脚步.反映时代精神。语文教师在教授时代人物这类课文时.必须宣传时代人物的事迹.讴歌他们的精神.以更加有力地感召和教育一代人。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感知邓小平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  相似文献   

16.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途中.坚持以“劳动换取食物”,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尊严!尊严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文章情节并不复杂。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读懂内容.感受人物品格,学会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蓓 《四川教育》2008,(6):28-29
依据小学三年级的学情、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我在执教《惊弓之鸟》时,对第二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读书,师巡视。)2.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丑小鸭》时,感悟课文语言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依次回答。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上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科学家》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是“之”字形线路,而是“人”字形线路.他(她)们清楚记得在小学读书时就上过一篇《詹天佑》的课文,课文里明确说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人”字形线路。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20.
本组教材包括看图学文《精彩的马戏》《骆驼和羊》,课文《诚实的孩子》《蓝树叶》。四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图文并茂,语言平实流畅,故事叙述生动有趣。细细品读,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教学这组课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恰当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