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修猛 《东南传播》2018,(6):137-139
电视政论片借助文学解说词和电视画面、音乐音响的自由切换与相互补充,通过重构社会记忆,展示政治理论精要,唯有俘获了受众的共鸣心理,才能形成叙事张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规范遵循共鸣策略的叙事框架,通过建构公共性议题、描摹公共生活经历、突显新闻接近性,有效引发了受众的政治认同心理,播出后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2.
张潇  张杰 《东南传播》2023,(10):115-118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视角,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相关文本和用户节点进行网络建构,发现灾难事件的媒介记忆主要呈现出以主流媒体为中心,各领域意见领袖为桥梁,个体用户为边缘的实践网络;以国家话语为中心,多元化观点共现的内容网络。其中,主流媒体通过双重路径主导灾难叙事,网络圈层起到“官方”与“民间”话语之间的中介作用,个体用户则进行着个体的数字化记忆实践,最终影响着集体记忆的形成、激活和刻写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2,(2)
在互联网传播技术持续迅猛发展同时,不少一度坐拥亿万用户的网络媒介产品也正悄然走向落幕,基于对一个关停多年的博客平台"前用户"群体追忆自身"写博"经历的叙事研究发现,相较那些舞台中央的少数精英博客,时常被忽视的广大"草根"博主并未如预期般推动博客曾被无限寄望的传播潜能,众多用户更多是在一种偏向私密化的青春心事纪录中形成整套有着可辨识度的写作模式和风格。随着博客渐渐退出日常生活,往昔的写博岁月在用户记忆叙事里同时被刻画成一个自我的和媒介的黄金时代,个人博客也被赋予了此后功能更强的媒介所不具有的象征自我抗争的功能隐喻。时过境迁,介入一代用户生命历程的博客逐渐显现出对于个体媒介观念的特别塑造,由此也从一种独特视角揭示出衰落的媒介产品如何在其用户身上绵续影响。  相似文献   

4.
博客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一系列新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形成,拓展了社会伦理文化的空间。但我们在享受博客给人们带来自由、民主、创新精神之际,却不得不面对由博客传播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如博客内容层面的伦理问题,博客文化层面的伦理问题,博客政治层面的伦理以及规范真空引发的伦理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政治博客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新的实现途径,影响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前面临着困境,建设并运用好政治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博客作为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博客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博客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又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而网络环境也在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8.
档案:历史话语的霸权、缺失及丰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社会中,档案在历史研究和话语解释中居于一种霸权地位,档案的构成自然亦以官方档案、政治档案为主要,民间和社会的领域一般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这种档案话语霸权面对历史和社会的丰富性,必然表现出记忆缺失的特征。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同历史学科社会史研究思潮的兴盛一样,档案学与档案工作实践不断走向社会大众和生活的各层面,突破与丰富是其对社会历史记忆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传媒视点     
官方话语体系应是“仆人”的口气
  社会沟通不畅,一个直接的表现是“官方”与“民间”在话语上“各说各话”。官方话语体系,是国家权力结构的公共政策传达、权威信息发布,它具备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和严谨的规范性。而民间话语体系,是长期积聚的各种民间思潮的舆论表达。弥合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形成社会舆论合力,才能培育和保持整个社会对政治稳定的“忠诚度”。在这种努力中,官方话语首先要放下身架。  相似文献   

10.
陈雍 《东南传播》2021,(10):16-19
为对国内媒介记忆研究现状有更为客观且具体的把握,从而理清媒介记忆研究的发展思路,文章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科学计量法对媒介记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国内的媒介记忆研究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形成集体记忆、文化传播、建构、汶川地震、非遗文化、网络热点事件等六个类别,互联网历史、灾难记忆和叙事是最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最后立足于研究现状与热点指出媒介记忆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主要载体,是构筑人类记忆宫殿的基石.档案与生俱来就与社会记忆管控关系密切.基于档案与社会记忆管控的关联,围绕两者的基本概念以及档案管控社会记忆的合理性、必要性,通过对档案管控社会记忆三要素的解构:对叙事客体的解构,对鉴定过程的解构,对主体地位的解构,分析档案在管控社会记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档案合理管控社会记忆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博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新载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客教学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利于革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笔者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网络博客有利于加强读者互动、网络博客有利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网络博客有利于图书馆的信息整合、网络博客有利于对馆员的培训这四方面对网络博客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历史叙事的载体,积极探索建构媒介记忆的创新路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抗美援朝战争纪念话语,呈现抗美援朝精神在我国主流话语空间中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5.
孙莹 《传媒》2021,(8):87-89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媒介与记忆的关系日益丰富和复杂的背景下,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日记"化表达,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甚至成为一种建构社会记忆的叙事范式.本文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疫情期间发布的16篇"抗疫日记"(每篇阅读量均为10万+)为分析样本,在厘清"文化记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叙事情感物、历史建构物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揭示新闻媒体报道从交流记忆到文化记忆转化的叙事路径.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技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是社会记忆的汇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收集和保存档案,为传承人类文化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7.
顾孟青 《今传媒》2007,(6):61-62
博客的出现使得来自个人的声音也有了一个广泛传播的渠道.在技术上,个人媒体享有能够和传统媒体同样的潜在受众群,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其他应用方式共同构建社会的话语方式.一些研究者认为博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模式,把关人理论以及议程设置理论在博客的传播环境里被消解,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在博客环境里形成.  相似文献   

18.
黄伟 《编辑之友》2012,(7):23-24
政治博客数量扩张,管理新难题层出不穷.政治博客发展将形成全新的公共政治领域;将发展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新方式,促进政治传播的“个体化自媒体时代”趋势的到来,政治民主的公共精神将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人类在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中留下无数的生产、生活、科学和文化的记录,这些在长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社会记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档案不仅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构建社会记忆的一种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0.
疫情爆发后.表面上传统媒体低调处理,但是在背后,美国卫生部门却花贾大量精力作了"鲜为外界所知"的事情,即绕过了传统媒体,重点使用新媒体;利用博客,手机,网络论坛等社会影响力大的草根媒体.使其成为政府的新闻平台,扩展官方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