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补糖在运动中的作用.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h的公路训练,分别服用水、低。血糖指数食物和运动饮料,测定运动中2、3、4h和运动后2h的血糖及部分时间点的血乳酸和血尿素。结果发现补糖能有效减少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血糖的下降幅度,且高血糖指数的运动饮料能增加和维持运动中的血糖水平。补糖有利于降低长时间运动过程中的血乳酸和血尿素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速度滑冰项目冰路结合期自行车训练进行训练负荷监控,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科学化训练的水平.在冰路结合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设计三种不同坡路与训练强度,测试三种坡路情况下运动员训练后的血乳酸数值,通过自行车爬坡训练中血乳酸变化情况与速度滑冰项目1 500 m比赛血乳酸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出与速度滑冰项目特点相符合的骑行强度.以运动员血乳酸变化与比较情况为依据,在冰路结合期训练中制定骑行强度,达到保持运动员机体对血乳酸水平的适应,同时保持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并提高运动员机体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位置男篮运动员血乳酸与心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比赛时血乳酸和心率的测定,发现运动员血乳酸值的增加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不同位置的运动员血乳酸值并不相同,其比赛时能量供应的特征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足球运动员补充碳水化合物、肌酸后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杜芳 《体育科技》2004,25(2):38-39
足球运动是一项大强度、高对抗的激烈运动 ,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反复冲刺 ,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磷酸原贮备是提高运动员反复冲刺能力的关键。观察和比较单独补充肌酸或碳水化合物以及二者同时服用对于运动员的冲刺能力、血糖、血清BUN、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1.补充肌酸和肌酸一低聚糖复合液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反复冲刺能力 ;2 .补糖、补肌酸可以使由运动所造成的血尿素上升显著下降 ,但没有二者交互作用 ;3.补糖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有利于长时间运动能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5.
血乳酸是糖元成血糖的无氧代谢的最终产物。因此是评定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情况、运动强度、疲劳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目前国内外在冰球训练和比赛中越来越重视测定运动过程中血乳酸值。为了了解我国运动员甲级冰球队在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强度,不同的负荷时间和不同的间歇时间时,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规律,我们于1989年冬对我国34名甲级冰球队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血乳酸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饶燕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81-183
采用实验法,按正交表L4(23)进行实验设计,探讨补充糖、肌酸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血糖、血乳酸、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独补充糖或肌酸、同时补充糖和肌酸均可使运动员赛后血糖、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且、糖和肌酸同时补充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测试了8名男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2个月冬训期间训练前、中、后血液中Hb、BUN、血睾酮和铁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的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的HB和血睾酮均明显低于冬训前(P<0.05);BUN明显升高(P<0.05);铁蛋白明显下降(P<0.05)。冬训两个月后,除铁蛋白外,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表明训练负荷的安排是适宜的。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在奥运会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男子场地自行车训练水平依然很低,同国际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摸索场地自行车训练规律,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本试验测试了8名男子自行车场地运动员冬训期间不同阶段Hb、BUN、血睾酮等指标并分析了其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泳比赛后血乳酸变化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蕾 《体育与科学》1998,19(5):63-68
本文对不同距离比赛运动员成绩及血乳酸的纵向变化进行了研究。对运动员3年纵向研究表明,随着运动成绩的显著提高,运动员赛后血乳酸显著降低。运动员参加不同距离比赛的血乳酸对比表明,以200米、100米赛后血乳酸最高,400米次之,50米列居第三,800米、1500米赛后血乳酸值最低。在不同泳姿中,仰泳赛后血乳酸最高,蛙泳、蝶泳血乳酸最低。混合泳项目血乳酸较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综述及逻辑推理对极量强度运动后血乳酸产生机制提出质疑。指出:1)100m跑后血乳酸浓度升高并非运动中糖无氧代谢直接供能所产生;2)糖无氧代谢产生的ATP与快速合成CP有关。3)极量强度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机制的新认识:极量强度运动时平时,产生乳酸的组织代谢加强;糖酵解释放ATP合成CP的过程加快;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理紧张;肌激酶反应加强;CP的再合成与糖酵解过程偶联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对不同距离、不同泳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游泳运动员比赛后的血乳酸进行比较;以及纵向观察了伴随成绩的提高相对应的血乳酸变化。方法:记录浙江游泳队56名运动员的预决赛成绩和赛后乳酸值。血乳酸测试的血样采集时间为50m、100m、200m赛后3min;400m赛后1min,采集手指指尖20ul全血,测试仪器为德国EKF BIOSEN C-LINE乳酸分析仪。研究结果:不同距离游泳赛后以200m赛后乳酸水平最高;男子赛后乳酸水平要高于女子;不同泳姿赛后乳酸水平以仰泳最高;低年龄段运动员赛后乳酸水平低于中高年龄段;不同距离赛后成绩与乳酸水平的纵向比较,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赛后乳酸也随之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运动员中长跑比赛前后血糖和血乳酸的检测分析与研究进行剖析。对产生的结果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关的依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重剑运动员赛前训练血乳酸的测试,评定不同训练手段对提高专项对抗能力的作用和效果,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训练、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击剑队重剑组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乳酸指标对不同训练手段后的即刻、5min后的血乳酸值进行监测,并与全国比赛的有关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个别课、条件对练、站桩练习、团体实战后即刻BLA与全国比赛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个人实战后即刻BLA与全国比赛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重剑运动员在发展ATP-CP系统供能能力基础上,应当重视糖酵解供能能力训练,尤其是一定量的最高乳酸训练;2)不同的训练手段重剑运动员所表现出的BLA结果各不相同;同一种训练手段,不同的运动员所表现出的BLA也有差异;3)个别课、条件对练、站桩练习、团体实战四种训练手段的运动强度较低,均不是提高重剑运动员赛前专项对抗能力的理想训练手段;4)个人实战训练手段中,在对手安排和比赛气氛的营造上,应使之更接近全国比赛,以满足比赛时对大强度负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清除速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大强度负荷后放松活动强度、运动员运动水平和机能水平与血乳酸清除速率之间的关系,选择22名游泳运动员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放松活动强度影响血乳酸清除速率,血乳酸下降曲线存在“拐点”现象,其位置与运动员个体训练水平,机体血乳酸清除能力有关;运动员运动等级水平高、ILAT指数小则血乳酸清除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学生足球运动员12人为测试对象,探讨了不同训练负荷的应激引起心率、血乳酸、血尿素氮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评定足球训练课强度,掌握运动量和恢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训练负荷对足球运动员血乳酸与血尿素氮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血乳酸、血尿素氮不仅能够客观地评定足球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同时对掌握运动量和恢复情况亦有积极作用,从而为教练员加强医务监督,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邱俊强  冯美云  杨旭  吴向军  高伟  张缨 《体育科学》2004,24(9):24-27,40
摘要:苹果酸不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同时又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有氧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观察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竭性运动及亚极量做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低聚糖饮料和苹果酸一低聚糖饮料均可使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在完成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恢复曲线参数b2明显低于补充前,曲线“变陡”;运动中血糖水平明显提高;亚极量运动后血清酶GOT和GPT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低聚糖组。提示:补充苹果酸低聚糖饮料可使耐力运动员在力竭性运动后乳酸消除速率加快,维持长时间亚极量运动中的血糖稳定,有利于延缓运动中的疲劳出现。  相似文献   

16.
吴玉彪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474-474,473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和比较法对国家皮划艇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时运用血乳酸监控训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血乳酸在多种训练中的运用结果,研究认为不同距离水上训练后的成绩和血乳酸的变化结合分析可准确评价运动员机能水平,可找到相关性较高的训练距离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自行车运动员爬坡训练和训练台训练中血乳酸及心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研究,找出提高乳酸耐受力训练水平和提高有氧能力训练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竞技武术运动员负荷强度与耐力水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根据武术竞技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负荷形式,通过血气、血乳酸、血红蛋白、遥测心率等12项指标的测试观察,对运动员在演练过程中的供能能力和体力分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进而研究分析了在演练过程中的心率变化规律,以及训练中与比赛中的不同强度。使教练员可直接通过心率变化曲线来评定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负荷强度,以判别运动员的奋力程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羽毛球训练模式和模拟实战时运动员血乳酸和心率分布,了解不同训练模式时的供能特点。方法:测定12名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5种不同训练模式下和实战比赛中血乳酸浓度和心率,以了解不同训练模式时的供能特点,为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5种训练模式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5分钟运动员血乳酸均显著高于模拟比赛后(P<0.05),运动员运动后10分钟血乳酸浓度在训练模式1、模式2和模式5中均显著高于模拟比赛(P<0.05),5种不同模式中模式5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5分钟和运动后10分钟血乳酸最高(p<0.05);(2)心率分布中,训练模式1和训练模式2下90% HRmax以上分布显著高于(P<0.05)模拟比赛;80-90% HRmax分布训练模式1、训练模式3和训练模式5显著高于模拟比赛(P<0.05)。结论:5种训练模式在发展ATP-CP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各有侧重,模拟比赛的强度接近比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