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分法在薄壁杆件空间弹性失稳问题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晓明  朱聘儒 《科技通报》2002,18(6):457-462
在薄壁杆件空间弹性失稳势能的变分方程中,应用附加弯矩与扭矩及其对应的失稳位移曲率与扭率的增量来表达其外力失稳势能。该微分方程通过分部积分法应用位移及应力自然边界条件,得出各阶微分方程的迦辽金法的方程组来进行计算,从而简便地解决了薄壁杆件受力及截面结构均较复杂的空间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存在着信息种类、质和量上的差异,即信息势能,信息势能的存在是信息交流之所以能进行的重要前提。基于物理学势能转移规律和信息可复制性的特征,本文采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信息势能的概念、特性和作用。然后,结合信息交流和信息传播理论分析了信息势能转移的基础、发生条件与结束条件,指出了信息势能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消除障碍的措施。在对信息势能的作用机制阐释之后,结合组织知识转移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信息势能的作用机制为主体间信息共享或信息分享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孙亚明 《知识窗》2011,(9X):27-28
在简谐运动中,若以平衡位置作为总势能的零势能面,系统所具有的总势能与位移的平方成正比,表达式为Ep=(1/2)kx2。  相似文献   

4.
曲晨  冯庆兴 《科技通报》2004,20(5):438-441
根据势能原理给出了一般层合材料杆自由扭转下的势能表达式,并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及材料的等效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达到极限状态前的弹塑性刚度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近似解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笔者课题组开发的针对复杂体系精确计算的软件包LSASP,包括核心算法,软件架构以及开发进展。与传统经验力场的程序不同,LSASP软件整合现有的通用电子结构计算软件,提供统一数据接口,以通用型全局势能面神经网络势函数作为主要势能面计算工具,涵盖全局结构搜索,自动反应路径取样,过渡态寻找,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模拟等势能面采样功能的大尺度计算平台。LSASP软件的核心算法,随机势能面行走(SSW),具有自有知识产权,在势能面全局搜索,过渡态反应路径搜索,神经网络势函数模拟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毛细现象是土体一种重要的现象,毛细上升是水在基质势能、溶质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势能差作为动力下沿孔隙向上进行流动的过程。影响毛细水上升的因素有很多,如孔隙大小,土体初始含水率等,在此本文系统总结毛细水上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传统空间划分模型中的势能模型,通过建立物流园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修正原始模型中"规模"参数,并引入作为物流园区存在前提条件的通达性因素测度"距离"参数,进而运用基于通达性分析的改进势能模型界定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最后,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物流园区为例,在GIS软件中对改进的势能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8.
林泉 《百科知识》2021,(14):16-19
翻滚过山车的动能来自哪里 翻滚过山车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娱乐项目,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过山车的山坡是被设计用来储存势能的.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是引力势能,它的运转过程便是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再由动能转化为势能,循环往复,直到结束.  相似文献   

9.
游击林 《科技风》2014,(18):16-16
假设物体在引力场中会将自身能量转化为引力势能,可得出一物体的静止质量与引力势能的关系。再结合引力红移,可得出物体在引力场内任意两点的质量与光频关系,最后再给出实验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精确地描述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生物分子体系动力学计算和模拟的核心问题。势能面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整个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预言的准确性。因此,发展和应用精确势能面是生命科学计算中最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预言,未来生命科学定量计算的发展途径仍然会与开发新一代更精确的生物分子势能面紧密相关。本文通过经典分子力场发展过程和现状为借鉴,探讨未来分子力场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知识转移和知识融合实现创新价值共享已成为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新途径。以知识转移理论与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构建两业协同创新的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 DSS软件仿真分析随着知识融合的不断推进,两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及其知识势能、知识创新率和知识转移率的变化态势,并就融合创新因子和政策因子,即制造企业知识需求、知识吸收能力、政府激励机制、财政投入、人才建设共5个因子对两业创新率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业知识势能呈指数增长,知识创新率及知识转移率不断增加,融合创新因子和政策因子对两业创新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引用物理学中关于势能、势差、能量转换及转移的概念,来探讨技术经济系统中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到技术进步的机理。论述了技术势的形成及其特征、技术势差与技术扩散过程、技术创新引起的技术能量积聚与技术创新本身相互具有正作用关系,以及技术扩散是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设计并制造一种以重力势能为动力源、电控自动避障功能的小车。针对这种命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结构稳定性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舵机实现转向,齿轮组和变速机构共同完成自行行走的势能小车。本文从能量转换、传动与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重力势能小车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势能小车的尺寸、传动比等各参数,势能小车即可用于竞赛小车,也可以作为教学载体适用于教学。  相似文献   

14.
根植性是组织惯性的一种演进,是组织惯性势能的续存状态.产业集群的根植性虽然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其根植性壁垒有可能会成为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羁绊,甚至成为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僵化的根源.基于FDI进入东道国地方产业集群的视角,对地方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壁垒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如何促进FDI落地生根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杨莹  于渤  吴伟伟 《科研管理》2011,32(8):26-33
高效的技术学习率有助于企业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在分析技术能力势能和技术能力势能差对技术学习影响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技术能力提升对技术学习影响的模型,模型分析了技术能力提升对技术学习的作用过程,并仿真模拟了技术能力提升对技术学习率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技术能力增长速度减缓后会对技术学习率产生负向的影响;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连续地调整其技术能力势能差,能够使企业高效的技术学习率得到有效地延续和提高。研究成果可为企业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能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薄膜的导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非金属材料氩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12/6 L-J势能模型,金属材料钨使用MEAM势能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非金属材料氩的导热系数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金属材料钨的导热系数结果较实验结果小1~2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自由电子导热模型能较准确预测金属材料钨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前期[5]研究中的论证给出的外荷载和地基沉降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形式,在沉降上对外荷载积分求出外力做功及其表达式;同时,由外荷载的分布特点给出简化的土中应力与外荷载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外荷载与软土应变能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弹塑性软土地基的本构关系,给出软土应变能的演化模式及其表达式,从而获得软土地基总势能的表达式;最后,结合突变理论对这个势函数进行尖点突变分析,给出与地基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极限沉降量S,并由这一沉降量代入函数表达式反算极限承载力P。  相似文献   

18.
赵洁 《情报探索》2020,(3):11-15
[目的/意义]根据场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科学引文中知识流动的机理进行分析。[方法/过程]通过物理场中的梯度、散度和旋度3个重要特征参量与知识的势能梯度、扩散和吸收3个性质进行对照比较,论证了知识场的存在。[结果/结论]任何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两个节点之间都存在知识势差,并形成知识场力。在知识场力的作用下,科学知识从高势能向低势能流动。科学引文中的知识流动,主要表现为默会知识流动、群体知识流动和个体知识流动。知识流动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学科分化,产生新的交叉学科。知识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引文过程就是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势差是知识流动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信息势能论解释中西方文化融合带来的文化创新,以此阐明加大文明交流能够优势互补、带来巨大创新红利。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概念。论述了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成果评价的原因,运用表观水平进行科技评价存在的弊端以及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指出科技评价可以发现差距,有差距就会产生"势能",科技奖励是将"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动力的外在条件;只有正确评价才能正确鉴别,才能奖罚得当,才能正确引导;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从上到下的各种制度都应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