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社会发展、教育体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尚存在法律意识淡漠、法律信仰缺乏、法律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形成重在培养,高校是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在当下高校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是核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关键;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云娟  马跃 《教书育人》2001,(10):41-42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阶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预备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决定着民族国家命运。为了使他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力量,就必须使他们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状况却与社会的要求差之甚远。为此,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和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社会现实的必然选择三个方面论述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法律心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何海丽 《河南教育》2013,(12):18-19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但是,目前来看,大学生对现行法律法规的了解比较欠缺,还未形成较强的法律权威意识和法律思维方式。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探索其法律意识的培养机制,仍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要发挥高校主渠道的引导作用,优化社会法制环境,并发挥家庭和大学生个体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艺术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本文从基础性法律教育和专业性法律教育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艺术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法律意识的养成对大学生及整个社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改变大学生知识结构,规范其行为。从而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品质修养的任务。对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增强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合并以后,作为法律基础知识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如何搞好新时期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越的能力,提升法律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实践,主要从把握教材的教学重点内容入手.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对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不容乐观,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要通过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和进行有效的法律观念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给法学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和平台。法律基础课作为我国法学教育和高等学校非法律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主渠道。而目前法律基础课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民主的伴生物,法治的实现不仅要有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而且要有普遍的法治观念,其中公民法律意识为法治秩序提供着内在的驱动力和必要的精神支撑,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是法治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较低的状态,努力塑造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是我国当前政治进程中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但是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依然薄弱,并严重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普法教育,营造一个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然而法治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社会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民法律意识是影响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国法治化构建的难点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理性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该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是"理性公民法律意识",指以伦理性价值为根基,以主体性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对法和法律现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法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强烈的法律意识是各行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高级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法律意识培养更为重要。问卷调查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教育法律知识薄弱、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完善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构建大学校园法律文化等是有效提升其法律意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白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化较发达的一个民族,随着社会经济化 的发展,白族群众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意识都有程度的提高,但法意识的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探讨白族群众的法意识,对推进依法治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建设事业需要坚实的法律信仰基础。从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情感、法律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的实证调查为我们揭示了法律信仰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是理论推演难以完成的。法科学生法治意识增强的正面表现昭示了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希望。同时现行法律实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法律应"信仰"或是"工具"模糊认识是法律信仰树立的重重障碍。针对这一状况,法学教育应从强化法律知识学习、认清法律实践和法律信仰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法律调整机制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环境法在实现其调整功能的系统过程中,既受到自身法律机制的约束,又受到社会条件、法律意识、社会成员心理状况的影响。完善我国环境法的调整机制,可提高我国环境法的调整效率,最终实现我国环境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教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常常被混淆,把两者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不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对两者的教学目的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探讨应如何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应当着手培育青年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因为法律意识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延续的实践过程,不仅需要有潜移性熏陶的优良法治环境,还需要有制度化的法律知识积累和法律意识生成途径,更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法制教育实现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20.
档案法律意识与人们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具有密切联系 ,但也有自己的特征 ,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结构。档案法律意识有着不同的形态 ,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档案法律意识水平还比较低 ,要注重加强公民档案法律意识培养 ,努力把档案法律意识水平提高到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上来 ,以适应和促进档案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