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它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需要、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行为,教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是教学精髓,如果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不是真正的教学。在当前的形势下,人文精神与高中政治教学更是一脉相通,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修养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我国新一轮的语文教材改革,就强调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其目标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及其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从人的情感、意志的角度培养人。物理学虽属于自然科学,侧重于智慧的启迪,但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观念、新的理论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在物理教学中体现人文教育正是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能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远大的理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在办学中要体现服务功能,要有服务精神,把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为学生服务应成为校长管理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的一切决策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校长要经常思考:学校是什么?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的最终理想到底是什么?为学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如今,呼唤"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价值",主张"相互关爱",追求"和谐美好",提高"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就是如今人们所渴望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把人文性定位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情况怎样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如何让初中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人文精神呢?这是摆在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以警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以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关于做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因为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过程,它在使学生丰富和发展个人人格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只注重软件操作技能学习,使得信息技术变成单纯的技术教育,忽视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此,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就强调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既要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要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教育呢?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般就是人所特有的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著向往。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之外,  相似文献   

9.
培养人文精神就是要关注和重视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人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其精髓是"以人为本",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达到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目的.如何充分认识人文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值得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为之认真研究与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人文精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提升人的核心素养,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精神;是一种自觉地反省人生价值、主动地担当人生责任、自我塑造健全人格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历练贯穿着人生的全过程。学校教育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那么,  相似文献   

13.
<正>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谋而合。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它在高度维护和珍视人类社会遗留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同时进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塑造,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在高中的体育教学理论中渗透人文主义的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需要。人文精神的特殊性将是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动力。一、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宝俊 《中国德育》2006,1(10):42-45
21世纪的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现代社会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环境,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人文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表达,就是漠视“以人为本”,压制个性发展。上课时老师关注学生什么?是关注学生的服服帖帖、唯唯诺诺?还是关注学生表面的热闹、虚假的兴奋?都不是。老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相通。无论学生问得偏或奇,无论学生答得对或错,老师应尽量少用责备的语气和严厉的目光,多用赞赏、激励的评价。如果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科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科教学的主旋律。  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研究教师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这里面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么教。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事业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需要、一种目的,是我们在完成教育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思想和原则。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发展和提高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历史原意是“人”的精神,即人的真实精神、人的真情实感、人的真实愿望。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就是努力挖掘作为人文应用学科的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料,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体现主要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从小就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能力,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解放人的思想精神和文笔,弘扬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充满激情,传播美,富于启迪和感召;激励学生唤醒自我,仁爱博大,富于自尊;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引导学生具备怀疑、批判精神,做一个善于发表观点的人;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接纳他人,宽容他人。这就是语文特有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它起着潜移默化及构建学生美好人格的作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高擎人文旗帜,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健康人格?下面浅谈一下认识。首先,语文教学应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育是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抓好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