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问题引出:三个实例 实例一:2006年12月,某城市一位中学政治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示范课教学.该教师首先从字形--"人言为'信'"出发讲起,然后举例论证诚信之"品德"的重要性:一个准备考研的医科大学学生签定了一份骨髓自愿捐赠书,但就在他将要考研之际,医院通知他立即赶往某城市为病人进行骨髓捐赠,因为他是惟一符合该患者骨髓移植条件而可能挽救其生命的人.那么,此时他面临着"去"与"不去"的两难抉择.如果选择去,那他便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但因此却要放弃考研而耽误自己的前程,难以改变自身贫穷的家境;如果作出相反的选择,他虽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但却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他应该如何选择?"全班仅有一人选择放弃"诺言".)当然,故事中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并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对象和表彰的模范,某甲等医院也因此破格免试录用他为该院医生.最后教师得出如下结论:该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进甲等医院吗?现在他因为讲诚信,不用考试也获得了这份工作.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曾多次声明,他的哲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的理学,大小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因此,冯友兰所讲的接着宋明理学讲,应该理解为主要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能理解为只接着程朱理学讲.实际上,冯友兰的"接着讲"不仅仅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且是融合了古今中西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5.
<排比的类型及意义是什么--(祖国山川颂)教学一得>(<语文学习>2010年7-8期)要说明的是"学就要学到实处":这样的"理念"当然不错.执教者认为"将‘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具体,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应该会显得更‘实用'".语文阅读教学以某一"知识点"为内容开展教学当与不当,选择这个"知识点"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在这里都不作评论,只想说"排比"这个"知识点"讲得是否正确.因为,要是所教所学的内容本身都似是而非,那落在"实处"的将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承担建设国家重任的未来栋梁.由于不良社会文化广泛渗透、制度对失信行为惩治不力、高校诚信教育"虚弱"、家庭诚信教育"偏失"等原因,导致了大学生"诚信危机"现象显现.为此,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师诚信形象为引导榜样,以舆论宣传创讲诚信氛围,以自然亲切教育形式追求实效性,以针对性措施形成制度约束),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基础工程"来抓.全面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8.
崔老师的儿子明明上三年级了,是个非常可爱的男孩,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大度、宽容、有礼貌.问起教子之方,小崔坦言自己只是个"霸道"的妈妈,并且一再声明:"我们全家都'欺负'他."随即讲了几件如何"欺负"孩子之事.  相似文献   

9.
左右为难     
他趴在位于教室中间位置的桌上,此刻,恨不能蜷在角落里. 老师正抑扬顿挫地讲着作文:"作文,要有深度,要大气,不要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写来写去.就拿这次的话题‘选择'来说,写人生之选择,写国家之选择,就显得大气;写你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就显得小家子气."  相似文献   

10.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曹成玉 《大学时代》2003,(10):38-39
"研热"现象的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考研问题和就业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倍受高校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最后必将面临的一个选择.从总体看来,虽然每年我国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就业,但是考研的队伍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因此,考研似乎成了一股潮流,一种趋势.那么,考研确实有用吗?我们为什么要考研呢?  相似文献   

12.
于漪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家级骨干培训班"上说:"教师要以学定教,但不要‘教无特色'.教师要注意知识的‘种',但不足不要知识的‘收'."这是很有见地的,她存这里谈到了教学风格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中有师生的互动、生生的讨论、观点的争鸣、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等许多个人自主学习所不具备的学习资源.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然不愿意走进课堂学习?一提到学生不上课,领导、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舆论都会立刻指责学生"不务正业".当听到"'我'不愿意上课并不代表'我'放弃学习"这样掷地有声的回答时,我们会为自己的武断感到愧疚.学生不愿意上课固然与学生自身约束力不强、上进心不足等个人因素有一定关系,但与大学课程与教学管理不完善、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能力有待提升,课堂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得不到有效实施等关系更为密切.大学需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调适课程结构、提升教师素养、规范课堂管理等措施充分彰显课堂教学的独特价值,给学生一些喜欢上课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当我迷惑地问及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时,我的师傅唐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初看与班主任工作毫无关系的词--"运动".他说:"衡量一个班集体发展水平及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班集体的'运动'水平,二是这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运'和'动'及其关系的处理水平.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班主任在上位'运',学生们在下位'动';班主任在内部'运',学生们在外部'动'."  相似文献   

15.
赵凯华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他指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及时恰当地在时间、空间上留下一块"空白",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尹长生老师的<缘何称"白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宋词人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流连坊曲,被仁宗御批'且去填词',他受辱不得志,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叙述似乎很合情理,但是查找这个典故的出处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正好把其中的"因"与"果"弄反了.  相似文献   

17.
<正>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强调:"教师做‘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数  相似文献   

18.
一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教"先乘除后加减"法则.教师让学生看书、质疑.几分钟之后,一个小男孩举手了:"老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不规定'先加减后乘除'呢?"执教的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她讲了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小明到文具店买7支铅笔,每支8分钱;又买6本练习本,每本6分钱,他要付钱,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同学们回答:应"先做乘法后做加法".不料,有一些小朋友也举了生活中的实例.有个女孩说:"星期天我和妹妹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买8支,妹妹买5支,每支8分钱.那么,付钱的时候怎么算方便呢?"  相似文献   

19.
上海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李立(化名)至今还未找到工作,很是郁闷.其实他的专业成绩不算差,在班里算是中上水平,但得到的面试机会却不多.在仅有的几次面试中也是无功而返,"我也经常在BBS上看'面经'啊,但好像没什么效果".在不少高校的BBS上,关于"面经"(面试经验)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好多学生都认为"'面经'或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面经'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20.
有一副对联大家一定听说过,说的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咱们今天的作文游乐场里也请来了弥勒佛,他要和我们玩的游戏就叫"大'肚'能容".别以为咱们今天是来比吃比喝,没瞧见这个"肚"字加了引号吗?猜猜看,这个"肚子"究竟是指什么?谜底马上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