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再起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一一年十月袁世凯东山再起,实为袁氏绞杀辛亥革命、攫夺民国总统之先兆。然史家却少有论及。于是,笔者孤陋之心遂生耿耿,妄动愚笔以属拙文,甘负锻于方家同人。 一、袁世凯侨居彰德的隐衷 戊戌政变,袁世凯与帝党结下怨恨,一九○八年西太后身亡,载沣代行摄政,袁世凯就终日不安。一九○九年初,袁在惊惧万状之余,微服天津,住进英租界利德顺饭店。不久,就接到摄政王载沣代发的“回籍养疴”的谕旨。一月四日袁世凯得到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JohnH)担保他生命安全的承诺后,才敢小心翼翼地进京向摄政王“谢恩辞行”,一月六日便仓皇登车前往河南,昔日威风凛凛的袁世凯就这样“被满洲政府用侮蔑的手段放逐了。”令人费解的是袁氏此次罢官并不回项城归旧里,而是“初居汲县,两个月后再迁彰德城北门外的洹上村”侨居下来。笔者以为袁世凯此举正是为他再次出山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 ,字慰庭 ,河南项城人 ,自幼不喜欢读书 ,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 ,与安阳关系密切。190 6年 ,陆军部铁良和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彰德检阅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在演习中 ,段祺瑞为北军总统官 ,驻安阳城南 ;张彪为南军总统官 ,驻汤阴城北。北军与南军操练攻守之战 ,场  相似文献   

3.
“盘庚迁殷”已为海内外人士所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洹北商城”,证明在“盘庚迁殷”之前,安阳已做过一次商都。学术界许多专家认为,洹北商城为商王河甲所建,即古籍中所说的“河甲居相”。商王河甲和盘庚之所以两次在安阳建都,是因为当时安阳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自然生态诸方面条件十分优越。  相似文献   

4.
《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三千年前,商迁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从此,这只黑色的燕子便在这神奇美丽的八百里太行山之东麓,波光粼粼的洹河南岸栖居下来,繁衍生息……———题记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与清廷关系是否处于一种要挟与被要挟的对立状态?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历来认为: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饬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由于北洋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授其湖广总督职,负责湖北前线军务;但袁世凯嫌它权力太小,一再拖延,直到清政府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握有军政全权后才离开彰德,而且在东山再起之际,就确立了取清自代的思想。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准确?本文主要通过对清廷最初重新起用袁世凯是什么原因主使,袁世凯受命之初对清廷究竟采取什么态度,这两个方面所作的历史事实的考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与清廷关系是否处于一种要挟与被要挟的对立状态?辛亥革命史研究者历来认为: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饬令陆军大臣荫吕率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由于北洋军不听指挥,消极避战,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授其湖广总督职,负责湖北前线军务;但袁世凯嫌它权力太小,一再拖延,直到清政府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握有军政全权后才离开彰德,而且在东山再起之际,就确立了取清自代的思想。这个结论是否客观、准确?本文主  相似文献   

7.
毕兴世 《学子》2015,(5):79
2015年3月6日,农历乙未年正月十六,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洹河(又名安阳河)两岸,一年一度的安阳桥庙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数十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在这里逛庙会、赏民俗、看艺术表演,品尝富有特色的当地小吃,尽情享受着“春节欢腾犹未尽,安阳桥庙会闹元宵”的快乐。在摩肩接踵的人海里,“扫一扫、有惊喜啦”、“扫一扫、送流量啦”、“猜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与清廷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是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中心位置上作了一番充分表演的角色。这位凭借强大实力和卑劣手腕而跻身高位的新、旧时代的混血儿,在全面继承曾、李衣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曾国藩集团与清廷的矛盾。然而,由于袁氏与曾、李辈“起家的资格不同”,也由于时代的差异,袁世凯与清廷的矛盾在性质和表现方式上都有了变化。曾国藩等人与清廷固然有难解难分的利益冲突,但客观上他们却辅佐了清室,成为清朝皇帝赐予殊荣的一代“功臣”。而袁世凯则最终毁掉了清廷维持了267年的一统江山,成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自幼不喜欢读书,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与安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房博 《高中生》2012,(11):58-58
在中国,很多字在应用于地名、人名时,往往与平时不同,容易读错。比如本文列举的一些河流.如果不看文后的提示,你能读对吗? 1.洹河。洹河是河南安阳境内一条古老而重要的河流,古称洹水。洹河全长约170千米,入卫河后向北流去,最后汇人海河,从天津人海。  相似文献   

11.
本文节选自明代崔铣的文集《洹词》,原题作《书王忠肃公翱三事》。“王忠肃公翱”,就是王翱。王翱(1385年——1467年),字九皋,江苏盐城人。明成祖永乐间中举,历官都御史、提督、两广总督、吏部尚书。因他“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死后谥号“忠肃”。作者崔铣(1479年——1541年),字仲凫,号后渠先生,河南安阳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为人忠耿,曾诣见权贵刘瑾,长揖不拜;因而不得重用。后来奸佞张璁、桂萼得势,崔铣被撵出京城,出任南京吏部主事,经筵讲官等职。至世宗嘉靖时,擢拔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礼部右侍郎。死后谥号文敏。著述颇多,有《洹词》十二卷、《文苑春秋》、《晦庵文钞续集》等十余种。课文出于《洹词》卷五。课文只节选了原文中的二、三两则。前面一则是记叙王翱禁止自己的孙子参加科举考试,以免妨碍其他寒士仕进之路的事。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在北京大摆宴席庆祝,有人献上一副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八月”,是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八月”(1908年)即袁世凯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慈禧太后,“我公”即指袁世凯。写寿联者为取悦袁世凯,把他与慈禧太后相提并论,不料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慈禧太后竟一命呜呼,袁世凯也被罢官免职。有人在此基础上改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13.
“宁新中”,学术界多将其释定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城邑,即今河南安阳。有的学者依据《括地志》等文献记载,具体确定秦时安阳(宁新中)在今汤阴县东偏北18里的故县村。我们认为,“宁新中”的考定不仅涉及到安阳城名的起源,而且涉及先秦时期豫北城邑的变迁,并在商周畿域历史的研究中占有特定的地位。笔者在对“宁新中”安阳说提出质疑的基础上,愿就有关问题与学界同仁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安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以师范教育为主,文、史、法、理、工、教、管等多学科并存。学院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彰德府师范讲习所,1958年曾升格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安阳师范学院。学院位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王庭筠出生于渤海望族,被元好问赞为“文采风流,照应一时”的辽东诗人王庭筠,虽才艺卓绝,在书画方面造诣极深.但无奈仕途坎坷,他在连遭贬黜之后卜居彰德(今安阳),读书黄华山寺.安阳地区景色秀丽,文化昌盛,王庭筠隐居此地,一方面他不断自我提升,留下了很多佳作,另一方面他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昌起义后,清室在起用袁世凯一事上,奕劻出力颇多。为了达到使袁世凯尽快南下督师的目的,奕劻又不惜皇朝尊严,亲赴彰德强起袁世凯。袁世凯出山后,善于审时度势,没有愚忠,主张南北言和,与革命党一起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多少出乎奕劻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7.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18.
论元曲家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廷玉,元代著名剧作家,彰德人(今河南安阳),生平事迹不详,其剧作,《录鬼簿》著录为二十三种,流传下来的有五种(或说六种),其中《看钱奴》最能代表郑廷玉的思想和风格。《看钱奴》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的,从作者看,郑廷玉作此剧,是为了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并企图由此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被袁世凯吞食。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民怨四起,国内“反袁”的呼声此起彼伏。开封报业走到了河南“反袁”队伍的最前列,相继出现的《大中民报》、《自由报》、《开封民立报》等,与袁氏集团的河南反动势力展开了顽强抗争。与此同时,《河声日报》、《时事豫报》等却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为袁氏的专制复辟摇旗呐喊。1913年7月,袁世凯宣布国民党为非法政党,国民党报刊和其它进步报刊均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史称“癸丑报灾”。自此,袁氏集团把持河南数年,开封少有报刊出版。  相似文献   

20.
1909-1911年间袁世凯归隐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1911年间,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此乃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时期。袁世凯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被罢官之初,就已经策划东山再起,这与事实不符。袁世凯刚被罢黜之际,言行谨小慎微,而且当时摄政王载沣确有杀袁之心,只是外在的条件制约了行动。袁侨居彰德也并非罢官前的安排,而是有难言之隐。袁在侨居期间的活动有:经营实业,闭门课子,寄情山水、吟诗唱和,养名望等,这些活动与他后来东山再起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