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年批评家、学者藏策的理论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自今年问世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作“藏氏理论”。而他所独创的“提喻论”与“超隐喻说”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提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本质意义在部分中得到体现。这是对雅各布森的相关理论的丰富。“超隐喻说”更具原创性和颠覆性。超隐喻就是超级隐喻或过分隐喻。超隐喻是一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编码.也是一种俗套。其往往是在“天理”与“人事”等项的“超隐喻”中,使“隐喻”变为不容置疑、不可追问的“天理人伦”.这戳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死穴,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藏策是个自身特点非常鲜明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从一开始就不同以往的传统批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现代语言学、修辞学、符号学等理论十分精通。他的批评即是以这些与当今世界同步的文艺理论为依据的.做到了与西方主流批评方法的“接轨”乃至超越,具有更高程度上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同时.藏策的研究与批评,建立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文本出发,而又不惟文本。他的批评文章都是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从而避免了传统枇评中所存在着的“随意性”和“印象式”。由于藏策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以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他的批评不仅可以涵盖文学文本,更可以包括图像文本.这在今天以“图像转向”为特征的“读图时代”里,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正因如此,天津作协为藏策举办了批评家个人的研讨会。为批评家个人举行研讨会。这在天津作协还是首次。在10月10日召开的“藏策《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研讨会”上,天津人民出版社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负责人等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天津市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张洪义、著名评论家滕云、夏康达、张春生、法兰西国家PALMES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南开大学教授张智庭、《文学自由谈》主编任芙康、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肖克凡、作家王松、龙一等都作出了发言,著名学者、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博导赵毅衡教授专门为会议写来了题为《符号学的新面孔》的文章。所以,本期学报编发这组文章,以飨有志于“文艺符号学”研究的学人们.并期促进这方面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这所创建的新理论,既需要具备自身系统性,还需要能关照学习所实体。藏策新著《超隐喻与话语流变》所创建的"超隐喻论",是一个立足于汉语语境而提出理论之维有效理论,具有立足本土文明的拮向性合追求新路的自觉意识,具有不可预知的拓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批评家兰色姆的文学批评理论是教育权力的话语产物。他反对传统学者脱离文本的教学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在重视历史研究的前提下回归文本,是非形式主义的"回归文本论",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学教育理论。他把文本分为"结构"和"肌质",两者彼此依存、交互影响,著名的"本体论批评"就是在结构之中进行肌质批评,找出诗歌言说。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严重脱离文本,实质上正处于美国新批评之前的历史阶段,因此补上兰色姆以及新批评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学艺术家、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对于西方文化中"疾病隐喻"的分析表现出了发微见著的洞察力,言语犀利,不乏睿智,但散文化的风格使其缺乏深层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桑塔格的批评实践中隐含着几个重要的文化研究关键词--意义与话语、身体与身份、隐喻与修辞,这些概念和术语有助于对"疾病隐喻"中涉及的一些文化研究问题进行更加理论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20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我的初衷。是让他把符号学理论与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他是学文学的,又有研究精神,有这个基础,也就有这种可能。不久,他对我说,他读了一些。但是没有怎么读进去。我后来去法国工作了几年,到我回来后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对符号学不仅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所知甚多,并且在文学方面已有所思所想。他催促我将法国符号学著述的翻译工作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文本与读者的关系、阐释团体、构成阐释团体的读者、文本的分析方法.在文本与读者关系的问题上,费什的观点大有别于其他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家.费什强调,不同阐释团体由于采用不同的阐释策略,对同一文本阐释的结果大相径庭;但每一个阐释结果,只有对阐释团体各自的读者才是确信无疑的.他对不同阐释结果持以宽容的态度,值得赞赏.费什所称的"有知识读者"指的是各种阐释团体具有文学能力的理想化读者或批评家;实用批评家对其读者观颇有微词.费什的文本分析方法见解独特,但既有长处,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经历了三阶段:通过作者来理解作品的作者中心论,通过作品文本自身来理解作品的文本中心论,通过读者接受来理解作品的读者中心论。这三种范式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批评形态为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根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文学理论与批评范式的变革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文本中心批评范式在立足文本形式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构成了强大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理论范式的变革、扬弃以及当代理论的多元化走向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本社会学是奥地利学者皮埃尔·V·齐马提出的社会学批评理论。他充分地汲取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克里斯特娃的符号学,在文本与社会之间、文本各层次之间、文本生产与接受之同、文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构建了互文性。文本社会学将“互文性”作为其理论核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既经验又批判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可以成为中国21世纪文学理论多元化中的一元,而且还能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和谐沟通提供一种精致而有效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是将修辞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理论建构的成功典范。布斯还是当代西方伦理批评的理论旗手,他有关伦理批评的主张也深受其伦理修辞观的影响。在《我们的交流圈子——小说伦理》一书中布斯"以书喻友",并不否认伦理批评的一个中心是对叙事的伦理价值做出评判,但他也主张伦理批评还应该将读者已有的伦理观念考虑在内。这一主张充分地表明,布斯已接受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影响,从《小说修辞》中只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修辞手段影响并控制读者这一单向模式向文本、语境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一双向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10.
石亿 《文教资料》2007,(19):66-68
与英美派不同,法国女权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埃莱娜·西苏、朱莉娅·克利斯蒂娃、露丝·伊利格瑞。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这三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也叫"文本间性",是法国符号学家、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1966年提出的。克里斯蒂娃把"互文性"看作一种文本特性,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文本与文本之间互为参照物,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文本网络,构成一个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互文性"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中意义不确定性论,对20世纪美国"非正式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分析,指出诗歌中大量隐喻、提喻的使用彰显了诗歌语言意义的模糊性,从而使得诗歌主题在语言本身所产生的多义中得到解构。  相似文献   

13.
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托尼·贝内特对索绪尔符号学传统进行了批判性检审与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历史"观进行了符号学维度的阐释,并将符号学运用至一系列文学及文化批评实践之中,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在文化研究领域内的具体批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借助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文学引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延伸出的发展空间巨大,先后出现了文学社会学、文本社会学、文艺社会学、文化诗学等理论。从界面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其着重阐释文本社会学视界融合的特质并梳理文学如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本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时,尝试将"社会批评"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作品的语言结构为重心,同时利用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资源,完成文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既界面研究。文本社会学整合各种批评理论的界面研究的批评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的辩证思维模式,为文学批评最终实现界面融合和辩证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探讨历久弥新,德里达以来的解构主义批评以及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实践,给这一关系再添新意,不仅仅是哈特曼鲜明的"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观点出世,更表明了一个新颖的批评现象,即解构主义的批评文本呈现出与以往的批评不一样的特征,它不再满足于阐释、评论和屈居于文学文本,它在积极探索着自己的出路,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文本生成。这种创造性的批评文本既作为批评的理论生成,也作为文学的文本生产。  相似文献   

16.
弗莱处于诸多文化因素构成的文化"场"中,这促使他成为了文化批评家。弗莱批评理论与荣格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同中有异,有着独特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弗莱批评理论兼具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批评自翻译活动开始就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翻译批评总是在调整和规范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作为一股强大的意识流,后现代主义也在为翻译批评开拓更新更广的道路,由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新的要求不断提出。后现代主义提倡自我与"他者"的共生,本文提议借用这这一概念,提出在翻译批评过程中读者与批评家的"共生",并根据王红印教授的理论,讨论文学翻译批评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生态批评、环境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学地理学批评应遵循"以文本分析为重点""以人为主体""时空结合""有限还原"和"环境干预"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与藏策是忘年之交,说来我们正好认识20年了.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只有二十几岁.后来,他送给'了我一本他那时出版的介绍文学的精神分析学思考的小册子,我读后,觉得他很善于吸收和应用国外新的学术思想,便建议他读一些语言符号学的书籍.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他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其诗歌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表达深刻哲理。通过文本分析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隐喻和提喻手法。并透过语言探究其诗歌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