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大师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由此形成了传播学研究历史上著名的"5w"模式.这一基本模式向人们揭示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要素,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同时,这一模式也开创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在这五大领域中,效果研究尤其为研究者所重视,成为统领传播学研究的重镇.在以美国为首的实证学派研究中,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尤其重视,这一方面源于美国独特的选举政治,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媒介集团等对效果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人在传播学研究过程中居于什么地位?是什么因素促使大众传播学研究跃进呢?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必要的。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这期间,西方传播学者们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著述,但如果我们不注意,很容易会使传播学研究的目的,湮没在已有的复杂的传播模式和调查数据之中。  相似文献   

4.
张永年 《今传媒》2013,(1):125-126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在于:从两个学科研究范围比,新闻只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更确切的说属于大众传播。传播学的范围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等;新闻学研究的是新闻本体,而传播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新闻学的研究要远远早于传播学;从研究对象来看,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传播活动。新闻学研究的则是这些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从研究方法看,传播学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变量分析,实验分析进行研究,提出理论和分析模式。新闻学则更注重的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更多地是通过直观的考察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32年提出并经过16年修正、补充而成的5W传播模式,在传播学界已是有口皆碑了。这个5W传播模式影响之大,以至在传统学领域形成了相应的5项专门研究,即“传者研究”、“信息或传播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者研究”和“效果研究”。 拉斯韦尔的功绩在于他通过这个5W传播模式正确地指明了传播学研究战略的主攻方向,帮助我们免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传播的枝节甚至鸡毛蒜皮的问题上,使传播学界的主力军在近半个世纪里,把主要精力用在考察、研究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为整个传播科学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半个多世纪以来,拉斯韦尔的5W模式实在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传播科学大海上导航的灯塔。  相似文献   

6.
陈七妹 《新闻界》2004,(6):58-59
大众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传播的效果,因此传播效果不仅是传播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也是传播学者的研究主线。传播学的研究随着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事业发展波澜起伏。二十世纪初,科技的进步使传播媒介创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使传播效果受到重视,于是传播学的大规模研究兴起,出现了魔弹论、强大效果理论、两级传播模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乡村传播学是在普通社会学、传播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采用适合乡村受众接受的研究方法,从传播者、受传者、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的角度研究乡村传播的现状、乡村传播向内向外传播的特点、多种传播渠道对乡村不同领域的影响,揭示乡村传播的功能、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的一门科学.①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5W模式,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根据传播学的要素划分,我们可以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总结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婷 《声屏世界》2009,(8):17-18
科学传播研究成果的体系化、理论化,就是科学传播学.虽然科学传播学已经被学术界接受,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有关科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还相当缺乏.由于科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和重要性,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地探索,力图为科学传播寻找一套模式和结构,以适应和支撑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畅 《新闻与写作》2020,(3):113-113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是针对传播学理论进行研究的书籍,该书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的类型、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材料和内容、受众、传播效果、传播的应用、媒介法规与伦理、传播学主要流派以及传播学研究方法该书筛选并收录了新出现的关键概念;力图在解释中尽可能涵盖相关概念的不同维度,同时兼顾释义的简约性,保持辞书的风格;加强互文参阅的“网络性”,帮助读者构建传播学的总体框架,并将“附录”中的书目进行了分类,使得读者可以以本书为原点延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2,(1)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1年度全球传播学研究做出全面的综述,尝试以此为基础归纳传播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本文认为2021年全球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三种基本趋势。第一,研究的基本单位正在从"信息"或"模式"转向各种类型的"关系",致令传播学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立足于智能算法和数据科学对固有信息传播模式的重塑,批判理论实现显著发展,对平台、数据主义和算法机制的反思将引领传播学批判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第三,现有研究新议题衍生能力较弱,难以突破经典理论设定的框架,传播学研究应当积极拓展乃至重新厘定"传播"这一概念的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2.
借用传播学理论研究楚剧是一个崭新的学术视角,通过研究这个选题可以弥补楚剧的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空白.5W模式是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传播的基本形态、揭示传播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本文通过全面的研究楚剧的传播者,解析楚剧演员作为传播主体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楚剧剧本的传播内容,分析传播内容随着时代演变的进程;通过研究楚剧表演的传播渠道,总结楚剧表演舞台发展的兴衰;通过研究楚剧的传播受众,揭示楚剧听众族群的变化;通过研究楚剧的传播效果,强调楚剧的文化内涵,分析楚剧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力图通过对楚剧传播学要素的深入全面的研究,为楚剧在新的融媒时代繁衍传承,持续发展奠定全面详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11):102-108
柯泽教授新著《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传统》一书在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主要论证了美国传播学发展与社会心理学的共生共融关系;其二,大致给出了建设中国本土传播心理学的初步构想。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传播人本理念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源头,而李普曼与拉斯韦尔带有强烈社会心理学色彩的战时舆论宣传研究促使传播研究中流折转,最终多重因素汇聚下的美国传播学研究在科学心理学范式主导下完成了学科建制化过程。本书落脚点在于建设中国本土传播心理学,为此作者大体给出了本土传播理论模式、研究方法以及建构原则,即理论适应性原则、理论效用性原则和理论批判性原则,而启蒙现代性构成了全书讨论问题的根本价值预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传播学在我国的兴起和网络传播的日益复杂化,社会网络分析在传播学中的应用也逐渐丰富。目前,社会网络分析在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复杂网络、网络舆情、社会资本等传播学维度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总体来看,社会网络分析在我国传播学的应用呈现出研究领域较为集中、研究同质化相对明显、语义研究比重增长等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88年,林瑞基博士就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发表了《组织传播及其效果》一文,在中国大陆开启了组织传播学的先河,中国大陆第一次出现"组织传播学"这一学科概念。如今二十多年过去,我国在组织传播学科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对于组织传播学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其学术领域的界定、研究模式与意义的探究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等方面,对于组织传播学的理论探讨尚有较大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鲁从阳 《新闻知识》2001,(12):14-15
10月18日到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为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创新;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WTO与中国传媒;网络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新世纪新闻传播大趋势等重要课题。大会提交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几乎涵盖了当今传播学所有领域,并且集中探讨了时下许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下笔者将从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传媒战略三个层面来对本次大会进行述评。一、传播理论研究:务实和转型长期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17.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与社交媒体中的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是开展传播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人们运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传播实践中的新现象、新事物,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传播的内在规律。与传播实践一样,传播学研究方法本身也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传播实践和传播学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传播模式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图像模式对传播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引入模式方法为全面考察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拟结合前人的研究与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个档案信息传播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费郁红 《编辑学报》2007,19(6):410-412
作为科技期刊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科技期刊传播学研究是21世纪科技期刊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以科技期刊传播学原理、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研究等6个研究层面构成的科技期刊传播学的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20.
华夏传播研究是一种面向历史和传统的、中国本土取向的传播学研究,迄今已走过近30年的发展历史。近10年来,华夏传播学的研究飞速发展,这既与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有关,也体现了传播学科发展的内在趋势。本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10年来发表在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上的417篇相关论文及其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呈现华夏传播研究近10年的学术图谱。研究发现:2012―2022年这10年,华夏传播研究的发文量呈“井喷”之势,不论是作者队伍、课题资助,还是研究的议题和理论视角都日益丰富。在研究方向上,古代政治传播是近10年来华夏传播研究的重心,主要围绕政治实践、观念、制度和媒介四个维度展开;在时间线上,“先秦”和“宋代”的传播现象相对更受到重视;在本土理论和方法探索上,传播考古学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10年来,华夏传播研究对西方主导的传播学话语体系和叙事模式进行批判性检视和反思,在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国本土传播现象的同时,有意识地彰显中国视角,尝试建构传播学的中国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